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印太战略又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新三板斧形态。这主要包括扩展用以“威慑中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推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取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供应链“脱钩”。虽然这些新招数听起来“直击要害”,但想“刀刀致命”却并不现实。 |
2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菲律宾。双方达成一致,同意扩大2014年签署的美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菲律宾再向美军开放四个军事基地。至此,菲律宾向美军开放的军事基地多达九个。根据协议,美军可在菲军事基地进行联合训练、预先部署设备和建造军事设施。而在之前的1月31日,美国与印度签署了“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计划,谋划在半导体和军事装备等高科技供应链领域加强合作。美国的这些新动作预示着美国“印太战略”新的发展趋势。 自2017年11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正式提出“印太战略”以来,该战略的内容逐步充实,花样不断翻新。拜登上台之后,该战略又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新三板斧形态。这主要包括扩展用以“威慑中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推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取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供应链“脱钩”。虽然这些新招数听起来“直击要害”,但想“刀刀致命”却并不现实。 美军在海外扩展军事基地并不受欢迎 目前,美国重点围绕台海、南海和印度洋周边海域构筑对华武力威慑的“火力圈”。在台海方向,美国已与日本制定联合作战计划草案,以应对台湾“紧急事态”,奥斯汀访菲谈成的菲增加向美军开放的四个军事基地中据称就有靠近台湾的吕宋岛基地和靠近南海的巴拉望岛基地;在南海方向,美国已恢复与菲律宾的“肩并肩”联合军演,并加速提升与越南的军事合作水平;在印度洋方向,美国分别与印度和印尼在印度洋海域举行联合军演。此外,美国还以军售军援和签订防务协议等方式来巩固与上述国家的海上安全合作,同时将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拉进遏制中国的海上朋友圈。 不过,美国处心积虑编织的这张围堵网并非密不透风。实际上,菲律宾、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均不欢迎美军在该国领土上建立针对第三国的军事基地和部署针对第三国的进攻性军事设施,也不愿卷入中美战略竞争漩涡之中。菲律宾虽然允许美军轮换进驻,但禁止美国长期驻军。越南奉行“四不”原则,其中就有不允许在越南领土设立外国军事基地。印尼则至今未允许美军使用其境内军事基地。澳大利亚国防战略家休·怀特近日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在军事上,使用印尼的基地将是美军在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的重要资产,但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尽管菲律宾增加向美军开放军事基地,却并未透露具体方位。这反映出菲律宾仍对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持谨慎态度。菲《马尼拉时报》评论员、前总统府幕僚长里卡多·萨鲁多表示:如果美国的对手发起报复,菲将由于境内美国军事存在而遭受重大损失;如果菲准备继续为美国提供更多军事基地,总统马科斯所宣称的要执行“独立”外交政策的说法就不可行。连传统军事盟友菲律宾都如此警惕,其他国家就更不会中美国的圈套了。 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雷声大雨点小” 当初美国抛出“印太战略”时,时任国务卿蓬佩奥曾宣布提供1.13亿美元用于“印太”地区新技术、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拜登上台之后提出了更宏大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并推动其与“蓝点网络”倡议相连接,宣称为“印太”地区国家提供替代“一带一路”的更好选择。但是,不管是蓬佩奥开出的大额支票,还是拜登宣称的美好倡议,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时至今日,外界并未看到这些宏大倡议开花结果。 而美国糟糕的财政状况也让外界质疑其是否能够履行诺言、真心实意地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于“印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也许是为了凑数,美国还将数字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气候变化、性别平等、工人培训等都统统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以此混淆视听,夸大实施效果,只是“印太”地区国家未必买账。 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则稳扎稳打,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并未停歇脚步。截至2023年1月,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容。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为当地创造42.1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泰铁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中老铁路高质量运营一周年,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 建立排除中国的供应链违背市场规律 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有西方媒体“唱衰”中国供应链,吹捧越南、印度会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去年年底,美国新任驻胡志明市总领事苏珊·伯恩斯(Susan Burns)称,越南已成为美国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近日,美国又与印度签署“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计划,强化美印军事、技术和供应链联系,谋求在军事装备、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竞争。在此之前的2021年9月,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已宣布“四国半导体供应链行动计划”,旨在分配职能、识别漏洞并加强半导体及其重要组件的供应链安全。由此可见,美国正在加快步伐拉拢盟友和伙伴组建关键技术“小圈子”,企图在高科技供应链市场与中国“脱钩”。 不过,美国拉拢盟友和伙伴重构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体系违背市场规律,注定不会成功。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资源要素长期自主配置的结果,一旦形成便较为稳固,绝非单一国家所能轻易改变。当然,一国也可以通过产业扶持等政策来提升本国在某些供应链领域的地位,但这一过程相对较长且面临重重障碍。比如,越印两国处于供应链中低端,以原材料粗加工、来料加工、代工为主,出口商品中资源类和农产品占很大份额,工业制成品比重较低,一段时间内难以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很难在美国的供应链重构中担当“大任”,更别说在高科技供应链中取代中国。除此之外,一些美国希望拉住的伙伴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监管手续繁琐、行业标准不统一以及研发水平不高等,也都阻碍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取代中国的地位。 (作者为海南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