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李长久:美国芯片产业武器化损人不利己
发表时间:2023-02-20 19:49 来源:国际网
美国实施《芯片与科学法案》,“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国家安全被拿来作为保护某些高科技产业的理由”,无理打压或控制他国企业,扰乱全球半导体产业生产链、供应链,不仅损害他国利益,而且终将反噬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美国挑起“芯片战”损人不利已,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包括对芯片行业527亿美元的补贴、对半导体等设备制造企业25%的税收抵免等扶持政策。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同一天报道指出,这标志着一项罕见的针对单一产业的高额补贴在历时一年半的酝酿和博弈后终于生效。法案部分条款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美国将芯片产业武器化损人不利已。

英国《电子工程师时报》网站2022年10月31日发表题为《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将进一步破坏供应链》的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美国在芯片战中对中国的最新一轮攻击将使其芯片制造商倒退好几代,而由于中国的需求将大幅减少,全球半导体和晶圆制造设备供应商将蒙受数以十亿计的销售额损失。

2022年11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合肥举行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主题为“合作才能共赢”。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专家就半导体产业链、技术、市场等议题进行探讨。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纽菲尔介绍,计算机和通信行业构成了全球半导体需求的最大部分,与消费电子产品一起带动了全球约75%的需求。汽车行业目前占全球芯片需求的12%以上,增长势头强劲,这一领域的需求在未来几年还会迅速增长,因为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会更加普遍地应用到未来汽车内。纽菲尔表示:“尽管有着各种脱钩和建立自给自足供应链的呼声,但全球供应链是半导体行业的根基。没有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供应链里的所有工作,过去如此,未来也一样。”

美国从电机到发动机,从汽车、火车、轮船到飞机,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芯片,多是研究人员前赴后继与国际科技交流和合作的成果。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接纳数千位全球著名科学家,他们对美国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美国是“站在世界巨人肩膀上”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1942年曼哈顿工程启动后,由移居美国的欧洲顶尖物理学家奥本哈默担任首席科学家、全权负责研发工作,主要部门研发工作也由移居美国的科学家负责。美国于1945年在全球率先拥有核武器原子弹后,英国《欧洲日报》指出,就像移植到美国土地上的许多植物一样,美国研制和引爆两颗原子弹的“父母”都是欧洲人,或者说“至少它们起源于移居美国的欧洲人”。随着曼哈顿工程实施,建立起以洛斯阿拉莫斯、橡树岭等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美国核工业体系。美国1944年开始研制电子数字计算机,研究小组由美国国防部门领导,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参加了研究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冯·诺依曼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1946年美国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拉开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序幕。美国从1960年起实施阿波罗计划,1969年7月20日由美籍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研制的“土星”V型火箭实现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走出登月舱踏上月球表面时,美国宇航局地面指挥负责人宣布:“这是冯·布劳恩的足迹”。随着到1972年阿波罗计划完成,美国建立或扶植起包括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等政府科研机构,格鲁曼、洛克希德等大型航天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等航天强校在内的航天工业体系。

从1942年到1972年的30年间,美国实现三大科学工程,与美国科技战略和政策调整密切相关。1944年11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致信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要求布什研究如何把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在战争时期的经验用于和平时期,创立新的企业、增加新的就业、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在由杰出科学家组成的四个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1945年7月19日发表了由布什主持起草的《科学——无尽的前沿》的报告,被称为“划时代的报告”。报告强调,科学极为重要,国家要制定科学战略和政策,国家要大力支持科学事业。报告提出采用代理制科研模式,即政府提出科学工程任务和提供资金,委托研究机构、企业和大学“产学研”通力合作完成。曼哈顿工程历时3年,投资25亿美元,“产学研”参与人员超过15万。阿波罗计划历时12年,投资超过250亿美元,高峰时参与人员达30万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一书中指出:“冯·布劳恩研制的火箭把阿波罗11号飞船和宇航员送到月球表面,虽然布劳恩的贡献不容怀疑,但实现阿波罗计划的不是一个科学家,而是‘一群科学家’。”据媒体报道,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科技人员中华裔科技人员占1/3以上。

20世纪80年代,里根担任美国总统8年间,实行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主要是放松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业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恶性膨胀。经济金融化的主要影响是,金融领域的职工特别是高管们的收入越来越高,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各路精英涌入金融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和芯片制造业不再是高收入领域。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量占全球半导体总产量的50%以上。美国曾强行与日本达成一项芯片产业贸易协议,打击日本半导体产业和芯片制造业。但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和芯片制造业相继兴起。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任副总,离职后创建了台积电。台积电现任董事长刘德音曾在英特尔公司任工艺流程整合经理,离职后加盟台积电。据法国《世界报》网站2023年1月2日报道,芯片产业集中在两个关键环节,在供应链的上游,生产最强力芯片所需的极紫外线光刻机都出自荷兰阿斯麦控股公司;在下游,台积电占据了全球芯片产能的60%、性能最强芯片产能的90%。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022年6月12日发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技术研究员凯文·克利曼题为《拜登对中国计算机芯片的战争伤害了美国人》的文章介绍,美国半导体产量已仅占世界半导体总产量的10%,东亚地区半导体产量已占全球半导体总产的75%。

2021年5月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商务委员会通过名为“无尽前沿法案”。“无尽前沿法案”提出:集中资助十大颠覆性科研创新领域;建立十大关键技术研发“新硅谷”;注重基础科学的技术化和产业化;完善科技创新的孵化和管理体制。“无尽前沿法案”提出,在5年内拨款1100多亿美元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拉斐尔·莱夫为该法案撰写的公开信称,美国亟需一个全面的、前瞻性的国家战略,使美国持续站在科学技术的最前沿,应对当今世界的新挑战和竞争者们。美国国会参议院2022年7月27日通过一项旨在增强美国制造业和技术优势的2800亿美元的法案,标志着数十年来美国政府对产业政策的最大干预。该法案侧重于将半导体作为核心技术,并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未来技术的研发,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其他可能对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领域。该法案规定,接受法案提供联邦资金和税收补贴的半导体制造商不能在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国家扩建现有工厂或新建工厂,以遏制这些国家先进半导体制造业发展。美国总统拜登认为,此举旨在增强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竞争力。

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规定,接受美国政府补贴的企业在10年内不得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扩大先进芯片产能。从“无尽前沿法案”到《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实施,标志美国产业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大变化,美国不再强调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而是强化保护主义,既打压竞争对手,又控制盟友。

几十年来,美国芯片制造业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与相关人才短缺或外移。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建设一家先进的芯片工厂并持续运营10年,在美国的成本比在亚太地区高出30%—50%。美国“自由事业”基金会主管亚当·布兰登认为,芯片法案是鲁莽财政支出,只会为通货膨胀火上浇油,让美国家庭承担成本。他表示扩大企业的福利不会让美国更有竞争力,只会加重这些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美国半导体企业利润已经很高,政府再给予补贴相当于“劫贫济富”,将激化企业之间和职工之间的矛盾,并将扩大政府财政赤字。

半导体产业、芯片制造业,既需要国际合作,又要有全球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和芯片市场,中国2021年进口芯片支出高达4400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指出,如果美国完全禁止半导体企业向中国客户销售产品,美国半导体企业将丧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相关半导体企业将减少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

美国采取各种手段迫使其盟友“选边站队”,损害相关国家和地区利益。《日本时报》网站2022年11月17日发表题为《跟随美国对华实施芯片出口限制将重创日本产业》的文章介绍,近年来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一直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2021年,这类设备出口额达到创记录的3.3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其中中国约占39%。2022年1月至9月,这一数字已经超过3万亿日元。日本一些芯片相关企业已经考虑到了潜在影响,正在谨慎关注局势将如何发展。芯片设备商东京电子将本财政年度销售下调2500亿日元至2.1万亿日元。该公司称这一下调有一半是由于新的出口限制。在上个财年,中国是该公司最大市场,占其总销售额的28.3%。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2022年12月11日发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等题为《美国的芯片战对盟国造成打击,但很可能实现不了对华长期战略目标》的文章指出,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对半导体制造业和超级计算机行业实施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管制。2022年10月,拜登政府扩大了对中国出口半导体、超级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控制措施。市场做出了相应反应,集成电路等的股票市场蒸发了数十亿美元。作者分析,市场干预是有代价的,美国工业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即使BIS发放出口许可证,程序上的不透明也会激起人们对偏袒主义或美国保护主义的愤怒。对欧盟来说过度关注光刻技术只是美国历届政府利用中国作为借口来削弱欧洲领先地位的又一个例证。美国试图参与5G竞争也引发了类似的怀疑。作者展望:“从中期来看,出口管制并非无法克服。北京只需等待时机,而时间一如既往地站在中国一边。”

美国霸权主义、霸凌主义行径都是维护美国从全球获取超额利益。法国《世界报》网站2023年1月2日发表作者让-米歇尔贝扎题为《在芯片的斗争中,欧洲和亚洲发现美国人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的文章揭露,2022年12月6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美国总统拜登参观了台积电在那里的芯片制造厂,他宣称:“我的朋友们,哪里写了美国不能再成为芯片生产的世界领导者了呢?”这家工厂是亚洲芯片巨头在美国实现的400亿美元投资中的一部分。文章指出,美国不仅实施不让中国获得最新一代芯片的一系列法案、政策和措施,拜登政府还拉拢美国的盟友也加入到他的十字军中。一年多来,美国政府对日本和荷兰施加巨大压力,迫使他们达成一项协议,承诺放弃对华销售最新的技术产品。但是,西方国家的利益并不都是一致的,至今美国政府只取得了参差不齐的成功,盟友们不愿意在美国的祭坛上牺牲自己的主权和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而且,欧洲和亚洲发现美国人打着捍卫民主或自由企业的旗号,实际上主要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拜登在菲尼克斯的讲话只是加深了人们对这一点的确信。法国《世界报》网站2023年1月5日发表作者阿兰·弗拉雄题为《作为战后自由贸易教父的美国现在是保护主义复兴的典型》的文章指出,美国国会2022年夏天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有着双重目的:通过要求所有美国高科技公司获得出口许可证,美国民主党政府打算延迟中国对最为精密的半导体的获取。面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对,美国政府(强词夺理地)回应称:美国的“安全利益”岌岌可危,绝不能落后于中国;高科技具有民用和军用的双重性。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23年1月31日发表题为《拜登政府考虑切断华为与美国供应商的联系》的文章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考虑通过加强针对中国通讯设备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出口管理,完全切断该公司与美国供应商的联系。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中国企业。这种做法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权”。

《日本经济新闻》2023年2月5日发表该报编委太田泰彦题为《半导体破坏世界秩序》的文章介绍,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提出,企业获得补贴的条件是今后10年内不在中国进行半导体投资。日本材料企业经营者认为,“这是一旦进去就出不来的捕鼠器”,对美国政府抱有强烈不信任情绪。文章认为,日本追随美国采取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日本企业将失去一直以来所依赖的巨大的中国市场。文章揭露,1944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时美国曾呼吁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合作,现在却逐渐向保护主义倾斜,美国“半导体霸权”正在破坏世界秩序。

经济学家们特别是科技界业内不少专家警告:美国实施《芯片与科学法案》,“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国家安全被拿来作为保护某些高科技产业的理由”,无理打压或控制他国企业,扰乱全球半导体产业生产链、供应链,不仅损害他国利益,而且终将反噬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美国挑起“芯片战”损人不利已,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