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赵俊杰:欧洲如何避免掉入对抗螺旋
发表时间:2022-10-14 19:27 来源:国际网
俄乌冲突长期化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尤其是欧盟领头羊德国,很可能成为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最大的“殉道者”。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近期两次公开表态,不无担忧地表示:欧洲应认真对待普京的言论,千万别误认为是虚张声势,需要长远看待与俄罗斯的关系。实际上已经道出,当前,欧洲该如何避免长期与俄罗斯螺旋式对抗而陷入泥潭。

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及芬兰和瑞典两国防长于12日在北约总部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加强乌克兰防空力量,并且商讨2023年组建一支30万人的新部队。据媒体统计,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国家自今年2月以来,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近400亿美元的武器和防御资金。随着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余波未平,俄罗斯连日来对乌境内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少欧洲人士担心,欧洲正掉入与俄罗斯的恶性对抗螺旋。

在克里米亚大桥遭袭击事件后,俄罗斯宣布特别军事行动进入反恐新阶段,重点打击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军民用设施,一些能源设施也成为目标,300余个定居点断电。乌克兰也炮击了俄罗斯的边疆地区,导致别尔哥罗德州大范围停电。显然,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最有利于美国和北约。美国意图借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进一步刺激俄罗斯,使俄乌双方的对抗冲突走向持续且更加激烈的状态,而俄导弹袭击基辅街道的画面也是美国最想看到的。

华盛顿的战略盘算主要有四个考虑:

一是向乌政府承诺提供大批军援和先进装备,让乌克兰成为美国“击垮俄罗斯”的战略棋子,包括通过一些媒体透出信号,有可能考虑向乌方提供射程达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及二手的F-16战机。一旦真的提供这些武器,将让乌军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通过大肆渲染“俄罗斯威胁论”,让欧洲盟国从心理上产生对俄恐惧症,转而对美国俯首帖耳,形成“西方反俄抗俄联盟”。今年7月,瑞典和芬兰放弃传统中立立场,坚定申请加入北约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是利用俄乌冲突大发军火横财。美国迄今为止向乌政府提供了价值168亿美元的军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会通过的对乌克兰防御租借法案就是个“紧箍咒”。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将来乌克兰政府是需要向美国偿债的,而且有些武器订单是直接交给美国军火企业生产。美国最近还允许私人和企业卖武器给乌克兰,可谓发战争财人人有份。

四是制造欧洲能源危机从中渔利。欧洲国家能源短缺产生两大后果,一个是被迫依靠美国提供能源,美从俄购买天然气后又高价倒卖给欧洲,成为名副其实的“倒爷”。另一个是欧洲制造业面临原材料和能源短缺,德国一些大企业被迫停产或将产业外迁到美国,正中美国下怀。

客观说,俄乌冲突长期化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一方面,越来越多欧盟国家的民众心生厌战情绪,希望早日结束这场地缘政治冲突。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又惧怕俄罗斯的武力及核威慑,被迫选边站队。这种矛盾心态作祟的后果,就是上了美俄冲突对抗的“贼船”。出于证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政治正确,一些欧洲国家不顾自身国情和短板,加入对俄罗斯的“极限制裁阵营”。尤其是欧盟领头羊德国,很可能成为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最大的“殉道者”。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近期两次公开表态,不无担忧地表示:欧洲应认真对待普京的言论,千万别误认为是虚张声势,需要长远看待与俄罗斯的关系。实际上已经道出,当前,欧洲该如何避免长期与俄罗斯螺旋式对抗而陷入泥潭。

以德国为例,其经济和制造业严重依赖俄罗斯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若偏要站在所谓的道义制高点上谴责并带头制裁俄罗斯,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而德国为帮扶本国企业应对能源危机出台的2000亿欧元补贴政策,又广受欧盟其他成员国诟病,从而导致德国新政府内外交困,民众十分不满。其他欧洲大国在俄乌冲突中也难独善其身,被美国带上偏路。克里米亚大桥遭袭后,除了讨论加大对乌援助力度外,还争相增加军费。法国2023年拟将军费增加到439亿欧元,英国则计划到2030年将军费增至1000亿英镑。

俄乌冲突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冲突持续下去,双方祭出的战争武器就会露出狰狞的面孔,给冲突双方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预计俄罗斯此次的“反恐行动”很难对乌克兰形成震慑,乌政府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力支持下,未来会有更多行动、更多先进武器投入使用,进而打击俄罗斯士气。如果俄罗斯不能设法使乌克兰尽快回到谈判桌前,那么只有期待武力逼迫或战术核威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国家希望俄乌两国能够尽快实现谈判、对话。例如,当地时间13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亚信峰会上发言时表示,就乌克兰问题,土方的目标是尽快实现相关方面的和解。而另一些力量似乎在火上浇油,最典型的就是北约不顾俄罗斯方面的警告,将在下周举行年度例行核威慑力量演习。

目前,俄罗斯被美国和北约全方位包围打压,安全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双方也缺乏容错空间。一旦俄罗斯被美国和北约逼上绝境,唯一能捍卫俄罗斯安全和尊严的抓手可能就是核威慑或战术核武器。若真的出现最坏局面,欧洲国家恐怕悔之晚矣。从这个意义上说,默克尔强调“只有在俄罗斯的参与下,欧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实现”,这才是当今欧洲有眼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