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正文
林玲:“文化战争”将美国社会政治推向失序
发表时间:2022-10-11 18:15 来源:国际网
相对于20世纪70至90年代基于宗教与道德政治的“文化战争”,如今“文化战争”的关键问题已被种族问题所取代。随着白人身份政治将各种少数族群都纳入反对阵营,白人民族主义与基督教民族主义开始在反多元文化主义的旗帜下联手。在此背景下,堕胎权与性少数群体权益之争超越道德政治内涵,俨然上升到“我们是谁”“谁代表美国”的高度,酿成国家认同危机。而美国两党政治精英在选举政治动员中,通过将经济议题种族化、政治化,巩固各自的选民基础,族群认同冲突不可避免地升级为“新文化战争”,推动美国社会与政治加速走向失序。

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对“多布斯诉杰克逊女性健康组织案”的裁决中,以6∶3的表决结果推翻了1973年的“罗伊诉韦德案”。当年罗案判决的核心内容是:堕胎权为宪法授予,各州不得擅自颁布法令限制女性堕胎权。新的裁决意味着美最高法院将堕胎立法权交还各州。英国广播公司(BBC)评称,最高法院向美国业已白热化的“文化战争”投下一枚“宪法炸弹”。

“文化战争”的兴起

“文化战争”概念最早由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家詹姆斯·亨特在其1991年出版的《文化战争:界定美国的一场斗争》一书中提出。亨特认为,“文化战争”根植于“不同理解体系的政治与文化仇恨”,对抗双方都力图争夺主导权。“文化战争论”将美国社会分为“正统派”和“进步派”两大对立阵营,前者信奉传统的宗教与道德价值观,反对堕胎及同性婚姻,倡导宗教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后者强调多元化和个人选择权,支持堕胎、同性恋权益与同性婚姻。根据“文化战争论”,当代美国社会在文化和宗教道德价值观上已分化成两个阵营,斗争愈演愈烈。

“文化战争”概念一经提出,即被保守派政客大加利用,成为政治动员中的一面旗帜。在1992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保守派人士布钦南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演说,使用“文化战争”概念指涉堕胎权、同性婚姻、胚胎干细胞研究、公立学校宗教教育、枪支管控、大麻合法化等社会议题,宣称“一场为美国灵魂而战的宗教战争正在这个国家展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第二波女权运动、同性恋平权运动等“反正统文化运动”的展开,围绕堕胎权、同性恋权益等问题的“文化战争”在美国兴起,并在选举政治驱动下迅速上升为政治议题。共和党从20世纪初支持堕胎权到70年代反堕胎立场的根本性转变,直接驱动力即来自于政党与右翼宗教力量的“联姻”。1973年罗伊案的判决激起宗教右翼强烈反弹,声势浩大的“生命权运动”应运而生,在基督教福音派等宗教右翼最集中的南部地区(“圣经地带”)尤甚。共和党在堕胎问题上的立场转变在其南部政治力量重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后逐步确立了反对同性婚姻、拥有枪支权等“道德传统主义”立场,与民主党的“文化自由主义”标签针锋相对。

“新文化战争”

进入21世纪,美国社会分裂与政治极化现象日趋严重,“战火”从堕胎权、同性婚姻等议题蔓延至种族、移民与身份政治问题,超越了宗教与道德价值观的对立,逐步演化为国家认同层面的冲突,保守派心目中的“美国故事”被调包了。保守派也从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感受到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面临的“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白人人口占比持续下降,现已低于60%,同时美国传统制造业的“空心化”使许多中下层白人陷入经济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白人身份焦虑的底色。2016年大选,以反少数族裔平权、反移民、反多元文化主义为诉求的“白人身份政治”浮出水面,特朗普提出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被赋予“让美国重新白起来”的潜台词,白人民族主义沉渣泛起。

种族矛盾引发的文化认同冲突成为“文化战争”转向的重要标识。2020年5月白人警察跪杀黑人弗洛伊德的事件引发席卷全美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抗议浪潮不仅延续了2014年的反种族主义运动基调,更呈现出超越反种族主义抗争的发展态势。在新一波运动的“倒像”潮中,不仅是作为蓄奴制象征的南部邦联塑像和标志物成为矛头所指,其他涉及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的历史人物的雕像也被涂鸦或推倒——包括哥伦布,以及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等“建国之父”。旨在重新定义美国历史的“1619项目”成为运动的标志性项目,该项目由《纽约时报杂志》黑人记者汉娜·琼斯发起,核心理念为:美国历史的开端应以第一批黑奴抵达美国的1619年来定义,而非以《独立宣言》发表的1776年为开端。该项目汇编了以奴隶制与种族主义对当代美国社会影响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以及由当代黑人作者创作的基于历史事件的文学作品,并制作了学校历史课程材料,试图颠覆白人中心主义的历史叙事,构建以多元文化为基石的国家认同。

左翼“文化革命”引发右翼激烈反弹。每当美国社会出现大规模黑白种族冲突,移除邦联纪念物的呼声就会应声而起。然而,对于白人民族主义者和许多南部社会保守派人士而言,南部邦联塑像承载着其集体记忆中的内战前“旧南部”的文化情结,因而“倒像”运动在其眼中无异于意图颠覆南部的历史文化根基。2017年8月,数千名白人民族主义者集结于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举行“团结右翼”集会,高呼“把美国夺回来”,力图抵制市政府拟拆除南部邦联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塑像的决定,与在场支持拆除塑像的人士发生激烈冲突,白人极端分子制造了震惊全美的暴力事件。在2020年的“独立日”庆典中,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南达科他州的总统山下发表言辞激烈的演说,称推倒塑像的行为“对美国政治体系的基础产生了威胁”,并宣布将建立“美国英雄国家花园”。

“1619项目”自诞生起就争议不断,遭到保守阵营的强烈抵制,右翼社交媒体将其支持者定义为“仇国左派”。爱荷华、南达科塔、密苏里、阿肯色、密西西比、爱达荷州、俄克拉荷马州等共和党控制州的议会相继明令禁止使用包括“1619项目课程”在内的与种族主义相关课程资源。特朗普于2020年11月签署行政令,成立“1776委员会”,以在美国学校中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督导联邦政府对各州教学计划的控制,实现“去种族主义教育”。次年1月,拜登出任总统后不久便撤销了该委员会,随后全国性右翼团体创建“1776项目”,致力于废除公立学校课程中任何涉及“1619项目”和“批判性种族理论”的内容。

愈演愈烈的校园“文化战争”

“批判性种族理论”原本只是个鲜为人知的学术理论,它试图通过承认美国体制中存在“系统性种族主义”来寻求解决社会不公,但随着“1619项目”的推广,不少州的公立学校在美国历史和公民课程中加入“批判性种族理论”的内容,一些大学、私立学校、大公司也相继开设相关课程或培训项目,该理论随之发展成为思想运动,围绕“批判性种族理论”教学的纷争演化成“文化战争”的新战场。在保守派反对者看来,该理论意图将有色人种与白人对立起来,宣扬仇恨与分裂,构成“对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严重威胁”,甚至给其贴上“新种族主义”标签。

2021年4月,拜登政府公布了总额530万美元的历史与公民教育拨款优先标准,明确要求教育部在全国历史和公民教育课堂上推广“1619项目”及“批判性种族理论”。这一新政策很快激发了右翼的抵制,2021年5月至今美国已有七个州出台禁止学校教授“批判性种族理论”的法案或政策,另有21个州正在商讨类似法案。被视为共和党政治新星、2024大选总统候选人热门人选的佛罗里达州长德桑蒂斯于2021年12月签署了“停止觉醒”法案,允许州内家长起诉将“批判性种族理论”纳入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学区,这意味着教师如果被举报,将面临被辞退甚至吊销教师资格证的风险。

共和党正把抵制“批判性种族理论”作为重要的政治动员手段。以捍卫“家长教育权”为名,对“批判性种族理论”教学进行反击,正是共和党人杨金赢得2021年11月弗吉尼亚州长选举的关键战略。此前,弗州劳登郡的公立学校家长组织了名为“为学校而战”的请愿行动,要求罢免校董会。劳登郡的教育问题随之成为新一届弗州州长竞选的中心议题,杨金坚定支持家长诉求,承诺在学校禁止教授“批判性种族理论”。自此,抵制“批判性种族理论”教学成为共和党人开展“右翼文化战争”的重要“试金石”。

与此同时,一场涵盖种族问题、性少数群体身份认同与多元文化价值观问题的“禁书运动”也在美国校园掀起。在多州的学校校董会上,都有愤怒家长要求学校禁止包涵种族主义历史、多元文化主义、性别与性取向等内容的图书。据美国笔会2022年4月公布的一项调查,全美学区从2021年7月到今年3月共下达了逾1500项书籍禁令,其中得克萨斯州发布了713次,其次是宾夕法尼亚和佛罗里达州。至少40%的图书禁令与州立法相关联,例如佛州州长德桑蒂斯在2022年3月签署法案,禁止在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课堂谈论性取向与性别认同问题。以“为自由而战的母亲”“捍卫教育家长联盟”“教育不左转”等为代表的保守派倡议团体也对这股校园“禁书潮”起了推动作用。右翼政治力量通过大力渲染左翼“文化革命”和所谓“觉醒教化”对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民族认同的威胁,激发保守派民众恐慌,进而在文化反击中构建保守派联盟。

总之,相对于20世纪70至90年代基于宗教与道德政治的“文化战争”,如今“文化战争”的关键问题已被种族问题所取代。随着白人身份政治将各种少数族群都纳入反对阵营,白人民族主义与基督教民族主义开始在反多元文化主义的旗帜下联手。在此背景下,堕胎权与性少数群体权益之争超越道德政治内涵,俨然上升到“我们是谁”“谁代表美国”的高度,酿成国家认同危机。而美国两党政治精英在选举政治动员中,通过将经济议题种族化、政治化,巩固各自的选民基础,族群认同冲突不可避免地升级为“新文化战争”,推动美国社会与政治加速走向失序。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