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正文
王思远:印度经略中亚地区成果几何
发表时间:2022-03-21 20:44 来源:国际网
此次“印度—中亚五国领导人峰会”显示出印度积极应对地区变局,追求地区影响力的“雄心抱负”,可以说是印度中亚政策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该政策能否取得实质成果仍取决于印度未来如何平衡各方影响力,且能否将共识转变为行动。

2022年1月27日,首届“印度—中亚五国领导人峰会”以线上方式举行。会后,印度总理莫迪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达成《德里宣言》(简称《宣言》),提出在卫生、反恐、地区连通性和阿富汗问题上加强合作,这是印度周边外交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伴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显著变化,多年来印度和中亚国家的互动达到新高度。

合作框架制度化

此次峰会恰逢印度与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从会后发表的《宣言》来看,此次峰会印度与中亚国家关系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是拓展合作框架。与中亚五国建立不同层次的定期互动框架是印度举行本次峰会的重要目标。从《宣言》内容来看,该峰会此后将每两年举行一次,除已举行过三届的“印度—中亚”外交部长级对话外,双方还将建立贸易部长、文化部长间的对话机制与“印度—中亚议会论坛”等。同时,莫迪还宣布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建立“印度—中亚中心”作为峰会秘书处,支持印度和中亚五国在区域层面将合作框架制度化。

二是以协调阿富汗问题为切口,寻求掌握地区安全主动权。此次峰会,各方高度关注合作应对阿富汗问题和恐怖主义的重要性,呼吁在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方面开展合作,并为阿富汗人民提供即时人道主义援助等。同时,各方还决定成立阿富汗问题高级别联合工作组,就阿富汗问题进行持续磋商和务实合作。

三是以伊朗恰巴哈尔港为衔接,试图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鉴于中亚国家皆为内陆国家,与印度缺乏陆路连通性,改善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对印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次峰会印度不仅积极欢迎中亚五国全面加入“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及旨在便利欧亚货物运输的《阿什哈巴德协定》,更是提出将开发恰巴哈尔港纳入相关互联互通协议中,并成立联合工作组。印度希望将该港建设成与中亚国家联接的核心,减少印度与巴基斯坦对抗给“印度—中亚”互联互通带来的负面影响。

印度的地缘政治考量

自2014年就任印度总理以来,莫迪便频繁访问中亚地区,将印度“连接中亚政策”扩展为涵盖政治、经济、安全与文化四大领域的全面战略。2021年,印度与中亚五国互动往来更加密切。这背后既有印度长期以来的战略考量,也折射出在地区格局变化下印度的政策调整。

首先,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化使印度与中亚国家合作的紧迫感增强。早在1996年,被认为具有亲巴基斯坦倾向的阿富汗塔利班上台执政时,印度就将其视作巴基斯坦的权力延伸。2021年,阿塔再次执政后,印度担心巴基斯坦战略纵深的不断扩展将使“恐怖主义”外溢,从而威胁印度国家安全并破坏地区稳定。因此,印度更加积极协调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2021年11月,印度还邀请中亚五国安全顾问参加由其举办的阿富汗问题地区安全会议。

其次,地区政治格局变化引发印度被边缘化的焦虑。长期以来,印度在涉及阿富汗的各种核心议题上影响力较弱。美国仓皇撤出阿富汗后,印度失去地区“保护伞”,不仅担心对阿投资布局变为“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是忧虑其地区话语权将再遭削弱。因此,此次峰会印度以阿富汗问题为切口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以恰巴哈尔港为核心助力地区互联互通,以“印度—中亚”的人文联系厚植在地区的“软实力”。这些动作折射出印度“多管齐下”争取美国自阿富汗撤军后产生的“权力真空”,避免在核心议题上被进一步边缘化的焦虑。

最后,中亚地区的油气矿藏和区位条件是印度难以忽视的战略资源。从矿产资源来看,中亚五国矿产资源禀赋极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等资源。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成为印度核电站重要的铀供应国,对印度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区位条件来看,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东西畅连、南北通达的“十字路口”。联通中亚有助于印度扩大在该地区的贸易规模并提升战略影响力。因此,印度将互联互通上升到了地缘政治的高度,积极参与开发恰巴哈尔港与“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并在2018年加入了《阿什哈巴德协定》。

仍受诸多制约

然而,印度经略中亚仍受诸多因素限制。首先,印度的中亚政策易受“印巴对抗”制约。从地缘安全层面看,外界普遍认为巴基斯坦同阿塔关系密切,巴在涉阿多边机制和相关议题上拥有较大话语权。阿塔再次执政后,巴基斯坦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抬升。从地缘经济层面看,过境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印度联接中亚地区最直接的陆路通道。但由于当前印巴关系不睦,巴基斯坦成为印度陆上联通的最大制约。此外,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和瓜达尔港也可同恰巴哈尔港形成竞争,进而削弱印度中亚政策的效果。

其次,大国博弈局势或将掣肘印度中亚政策效果。随着大国博弈的不断加剧,印度试图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的难度剧增。若要强化与美日澳在“四国机制”内的合作,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便难以满足俄方关切。同时,印度不仅在购买俄制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俄乌问题上难以满足美国需求,还在积极推进俄印关系的同时加速发展同中亚国家关系,这容易引发美国的不满。此外,当前美国与伊朗关系仍未回暖,日后若美对伊朗再次实施制裁,印度对恰巴哈尔港的开发恐难免受到波及。此前印度在美伊矛盾中曾数次向美国妥协,对伊朗的经贸投资多有反复,这恐怕也会令伊朗犹疑与印度合作的可靠性。

最后,“资源平衡”问题或将动摇印度的政策决心。尽管印度和中亚国家高层曾多次重申加强经贸往来和互联互通,印度战略界却普遍怀疑对该地区加大投入是否值得。一方面,印度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发展长期在低位徘徊,互联互通建设也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印度战略界普遍认为印与美日澳的“四国机制”合作“颇有进展”。对印度而言,进一步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投入,既符合国际局势“重心转移”的趋势,也有利于自身扩大地区影响力。两相对比之下,如何应对“资源平衡”问题将考验印度经略中亚地区的决心。

总体而言,此次峰会显示出印度积极应对地区变局,追求地区影响力的“雄心抱负”,可以说是印度中亚政策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该政策能否取得实质成果仍取决于印度未来如何平衡各方影响力,且能否将共识转变为行动。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外联处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