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正文
杨震:印度洋,印度的洋?
发表时间:2021-11-15 19:49 来源:国际网
坐拥地利之便,印度一直将印度洋当成自家“内湖”在经营,企图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度的洋”。为此,印度采取了三种手段,分别是:制定控制印度洋的海洋安全战略,发展航空母舰,发展海外军事基地。印度控制印度洋的企图和行为不仅充分体现了其“独霸”印度洋的野心,同时也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不过,印度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在美国看来也是一种威胁。有分析认为,美国不会同意印度“独霸”印度洋。

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近日爆发游行示威,抗议印度在马尔代夫的军事存在,要求印度军事人员撤出马尔代夫。马尔代夫防长随后要求印度军事人员不得携带武器进入马境内。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面积将近75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历来是世界大国角逐的重要战场,在当今世界海权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印度自立国伊始便觊觎印度洋的控制权。坐拥地利之便,印度一直将印度洋当成自家“内湖”在经营,企图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度的洋”。

巨大的战略价值

印度洋东连马六甲海峡西北口,西接曼德海峡东口,南通好望角和莫桑比克海峡,北望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海上交通要塞相对密集的区域,印度洋遍布海上航线。这些航线是国际大宗能源、粮食以及矿产资源运输的必经通道。

海权学者马汉曾说:“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统治了亚洲。”鉴于印度洋独特的地理结构,印度前外长潘尼迦对于将印度洋打造成印度的安全屏障进行了完美构想:选择、依托关键的岛屿地域,部署一定数量的海军及空军基地,实施有效控制,进而在印度洋形成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钢圈”,在这个“钢圈”内再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用来保卫印度的内海。由此,无论是印度自身的繁荣与安全,还是与印度利益攸关的印度洋都可以受到保护,变为一个安全区域。也就是说,印度的印度洋地理中心角色的意义,在于其将印度洋变成护卫印度安全之洋,这是一种典型的印度版门罗主义思想。

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印度颁布了《印度海洋学说》,其核心思想认为:印度海军战略应从当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转向远洋进攻,通过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来建立可靠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在控制整个印度洋的基础上,逐步将印度的战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的广大海域。

多重手段控制

为了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洋”,印度采取了三种手段。

第一种手段是制定控制印度洋的海洋安全战略。长期以来,印度推行一种可称之为“围栏”战略的海洋安全战略。这个“围栏”由以印度次大陆为中心向外延伸的三个同心半圆形战略区组成:第一层是完全控制区——海岸向外延伸500海里内的海域;其次是中等控制区——500-1000海里范围内的海域;第三层是软控制区——包括印度洋剩余的所有部分。“围栏”沿孟买-亭可马里-科科岛轴心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三个战略区中,印度最关注的地区是离次大陆最近的完全控制区,尤其是从海岸向外延伸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除了专属经济区,印度海军希望能够保卫从海岸向外延伸500海里范围内海域的安全。换句话说,在这个海域内,印度必须具有在海上绝对的力量投送能力,以及拥有可以控制空中和水下空间的能力,以便能够实施有效的控海和拒海。

在第二个战略区,即中等控制区内,发展拒海能力被认为是有效的防卫手段。出于保护印度核心经济设施的目的,印度决心不让敌人的海上力量接近完全控制区,且同这些敌对的海上力量的战斗应该在离岸500-1000海里的地区进行。因此,在中等控制区内,印度海军的主要目标就是使侵入该地区的敌对势力看不到获胜的机会,并为经过的印度商船提供保护,而航母战斗群在防卫这一区域的时候能够扮演关键角色。

1000海里之外的印度洋海域构成了印度的软控制区。印度认为,如果该地区安全不保,那么印度就将面临遭受强制外交的可能。因此,通过远程海上侦察机在外围海域监视大国海军活动就成为印度海军一项迫切的任务;而获取核动力潜艇是印度海军另一项关键需求,它能提供足够的威慑能力。

在三个战略区域,印度期望通过区域控制和有效威慑来实现控制印度洋的战略目的。

第二种手段是发展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是制海能力最强的舰种,并具有多重功能,可以执行诸多军事与非军事任务,是执行国家海洋战略的有效工具。据了解,1艘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即可控制800公里×1000公里的海空域,4支航母编队就能控制近百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域。除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外,航母还可以夺取制电磁权和制陆权,其使用效能是任何武器都无法比拟的。

作为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印度认为发展航母是建设海军、提高远洋投射能力的关键。目前,印度拥有两艘航母,分别是购自俄罗斯的“维克拉马蒂亚”号以及国产的“维克兰特”号。此外,印度正与英国洽谈航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将在国内建造高仿版“伊丽莎白女王”号新航母“维沙尔”号,排水量达6.5万吨。如果协议达成,印度届时将拥有3艘航母。

第三种手段是发展海外军事基地。为使远洋海军更有效地执行任务,同时为远程力量投射寻求战略支撑点,印度开始积极寻求在印度洋建设军事基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基地可以为印度海军提供驻泊地和反潜巡逻机的机场,实际上该基地既是抵御来自东部海上威胁的“防火墙”,也是向西太平洋投送军力的“绝佳跳板”;马尔代夫基地将可为印度海军提高在该地区的海上监管能力;马达加斯加基地则提高了印度海军在非洲沿岸的海洋态势感知能力。这些军事基地的存在为印度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使其扩张野心进一步膨胀。

搅动地区局势

印度控制印度洋的企图和行为不仅充分体现了其“独霸”印度洋的野心,同时也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长期以来,为了有效控制印度洋,印度习惯性干涉域内部分国家的内政,尤其对马尔代夫、塞舌尔和斯里兰卡等小国家更是颐指气使。印度的所作所为遭到了这些国家的强烈反对。2018年1月,印度与塞舌尔签署了一份长达20年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印度在塞舌尔阿桑普申岛建军事基地。这一协议遭到了塞舌尔国内民众的强烈抗议,认为该基地的修建将给塞舌尔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近年来,印度一直在别有用心地炒作所谓中国在海上扩张的“珍珠链”战略。《印度教徒报》曾宣称,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不仅是重要的国际贸易航线,更被中国视为能源补给线上的“薄弱点”。如前文提到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军事基地,印度就直言不讳声称打算将其建设成对抗中国的战略前哨。2017年,印度海军更是在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处部署军舰,干扰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正常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在美国看来也是一种威胁。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海洋霸权国家,对各大洋的有效控制是其霸权的支柱,印度洋便是美国第五舰队辖区。尽管拜登政府上台后大搞“印太外交”,加紧拉拢印度实施所谓“印太战略”,但同时美国也适时“敲打”印度。今年4月,美国第七舰队“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在印度拉克沙群岛附近开展了“航行自由”行动。美国海军特意强调该行动“没有事先征得印度同意”。有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明确向印度表示,美国不会同意印度“独霸”印度洋。

(作者为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文章转自“环球杂志社”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