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对抗欧亚遭殃,美俄同为世界主要大国,其关系的走向将影响地区和国际格局的演进。一是影响主要大国的互动格局。紧张的美俄关系给渐缓的俄欧关系带来阴影,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获得进一步发展,俄也会进一步推进与印度、日本,乃至非洲国家的关系。二是加深欧洲安全困境。三是引发或加剧欧亚局部地区动荡态势。 |
拜登入主白宫以来,对俄政策变化犹如“坐过山车”:先是火速、无条件地延长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随后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指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是“杀手”;“教唆”乌克兰,激化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局势,待俄陈兵布阵之时,又决定不向黑海派遣驱逐舰;致电普京,提议举办峰会,随后却出台新的制裁措施,后又邀请普京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对普京表态点赞。 这一系列前后矛盾的表现让人心生困惑:拜登时期的美国到底会奉行何种对俄政策?美俄关系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未来走向如何?会带来何种地区和国际影响? 遏制为主合作为辅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俄关系一路走低,曾表示“看不到普京灵魂”的建制派代表人物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更是让美俄关系蒙上阴影。受实用主义外交理念的影响,拜登上台后奉行“两不”原则——既不重启美俄关系,亦不追求对抗升级,体现出“遏制为主、合作为辅”的特点。 一是与“特朗普主义”划清界限。特朗普时期,在“美国优先”的旗号下,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断“退群”,并在贸易关税等方面与欧洲盟友龃龉不断,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频现。 拜登执政以来,通过《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等文件,明确发出“美国重回国际舞台”的信号,并表达要重建盟友体系的决心,在对俄政策上则介于“推-拉”之间,既火速延长条约、提议与普京举行峰会,同时又以网络攻击和“俄干预大选”为由对俄实施制裁、驱逐俄外交人员、通过禁止美金融机构购买俄罗斯债券的方式削弱俄融资能力。 二是以遏制为主。拜登团队成员多为奥巴马时期的“老将”,有着丰富的涉俄外交经验,包括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助理国务卿纽兰等,都曾参与美俄关系“重启”,并经历利比亚和乌克兰危机,直至“重启”失败。 他们了解对俄关系“重启”的限度,对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不抱幻想,对双边利益的评估也更为务实,主张以遏制俄罗斯为主的政策:在经济上强化制裁,在原苏联地区保持对俄罗斯的军事政治压制态势。 三是以合作为辅。相较于特朗普时期的“口惠而实不至”,拜登上台后对事关全球战略稳定、美俄硕果仅存的军控条约火速续约;留任特朗普时期的美国驻俄大使;4月在与普京的通话中提议举办峰会,拟开启美俄战略稳定对话、寻求在军控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来自伊朗和朝鲜的核威胁”、抗击全球疫情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等。在经济领域,当前仍有千余家美国企业在俄运营,两国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均在增进。此外,双方在遏制毒品扩散及国际反恐方面也有着共同利益。 施压踢在铁板上 尽管拜登百日新政对俄频频“示强”,但恶化与俄关系无益于其施政目标的实现。俄罗斯“东向”政策和民众对普京的高支持率,均反映出美欧对俄围堵、制裁的效应有限。 首先,美国对俄政策将受制于拜登政府的三个重要议题——国内政治、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及遏华需要。抗疫、发展、移民问题均是拜登政府的燃眉之急,这些牵制了拜登的外交投入;在对俄关系上,拜登执政团队内部立场也互有掣肘。素来对俄态度强硬的鹰派人物纽兰被任命为负责处理对俄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而将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俄政策主任的马修·罗詹斯基,是主张对俄协调的温和派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纽兰的对俄立场已发生微妙变化。她于2020年在美国《外交》双月刊上撰文,建议美国在对俄强硬的同时,也要在联合投资基金、自贸区、泛欧安全对话等领域开展合作;北约在东翼建立永久军事基地、增加联合军演频次的同时,也需重启与莫斯科的关系。 第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是拜登上台后所力求改善的,但协调与欧盟的对俄立场并非易事。在3月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美国极力拉拢欧洲对抗俄罗斯,但德国明确表示将形成独立的对俄政策;德美在“北溪-2”问题上分歧明显;尽管近期中东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纷纷上演与俄罗斯的外交战,但由于欧盟内部对俄态度分化,欧美尚难达成一致的强硬的对俄政策。 第三,遏制中国会掣肘美国的对俄政策。冒险与俄罗斯就“太阳风”黑客事件发生冲突,会分散美国本要放在中国问题上的时间和精力;美国也很难在“联印反华”的同时,又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的防空系统而惩罚印度。 从俄罗斯视角看,一方面,内部事务亦先于外部竞争。在疫情冲击下,俄罗斯经济持续下滑,同时,以2024年为界,俄罗斯要完成多项国家项目建设,实现经济转型、着力弱化能源依赖。4月21日普京发表的国情咨文即以很大篇幅对此进行阐述,对外政策则涉及不多。 另一方面,尽管俄罗斯素有西方情结,但克里米亚危机后俄外交政策更为多元,“东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影响力。在北约外长会议召开的同时,俄外长先后访问中、韩两国。中俄决定联合推动国际月球科考,更让美国有所忌惮。事实上,在遭受多年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之后,俄罗斯政权充分体现出韧性,外部制裁的效用愈发有限。 美俄对抗欧亚遭殃 拜登百日新政似乎昭示着美俄对抗的主旋律仍将继续。 尽管拜登政府已出台对俄新一轮制裁措施,但在美国国内,其仍面临巨大压力:共和党指责拜登政府并未扩大特朗普时期对俄制裁清单,对俄新一轮制裁力度不够,俄尚有空子可钻;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4月下旬要求拜登政府对20家参与“北溪-2”项目的公司予以制裁;对拜登拟让马修·罗詹斯基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俄政策主任一职,共和党也明确表示反对。 美俄同为世界主要大国,其关系的走向将影响地区和国际格局的演进。 一是影响世界主要大国的互动格局。美国因素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变量,紧张的美俄关系给本来渐趋缓和的俄欧关系带来阴影,面对较为团结的西方,俄罗斯的政治运作空间较为有限。欧盟将跟进美国对俄实施制裁,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经贸和能源领域仍将保持与俄罗斯的合作。 在内生需要的驱动及紧张的俄美关系影响之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被认为将获得进一步发展,俄也会进一步推进与印度、日本,乃至非洲国家的关系。 二是加深欧洲安全困境。拜登执政以来,“俄罗斯威胁”再次成为聚拢欧洲盟友尤其是中东欧盟友的议题。以捷克为首的中东欧国家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纷纷跟进,驱逐俄外交官,表现出对美国及其反俄政策的坚定支持。 同时,拜登执政后,美国不仅不撤军反而增兵德国,在东欧地区加大与俄罗斯军事政治对抗力度,使得欧洲战略稳定问题持续发酵。 三是引发或加剧欧亚局部地区动荡态势。拜登政府在欧亚地区推波助澜,除了表示要为乌克兰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乌东部局势加温,美俄在白俄罗斯“选举危机”问题上的对立态度,以及在“纳卡问题”调解中的竞争态势,都可能使欧亚地区局势进一步陷于动荡。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文章转自《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