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张蕴岭:新时代的中国与日本相处之道
发表时间:2020-03-09 17:36 来源:国际网
今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将访问日本,有关中日发表第五个政治文件的议论不少。在作者看来,如果要发表,离不开两条:一是和平与友好,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协同与合作。

在周邻关系中,中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也乱”。作为近邻,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交往史,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记录。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综合实力大超中国,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并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行列,在东亚大搞侵略扩张,一举打破了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关系格局和秩序。

二战后,中日都发生了巨变。中国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政权,日本被美国改造成为盟国,中日分立在两个对抗的阵营。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日本跟进,中日实现关系正常化。此后,两国关系的发展既有非常友好的蜜月期,也有气氛紧张的阶段。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力量快速、大幅提升,日本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变得更加复杂。而中国对日本在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的许多做法也强烈不满。2011年,日本政府宣布把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跌入低谷,经过双方几年的努力,如今才基本上回归正轨。

不过,总的来看,恢复邦交后的中日关系发展基本是稳定的,而支撑稳定大局的主要因素是守住了中日关系基本原则的底线。和平、友好、合作是基本原则的核心,给这个核心做“保驾”的是中日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1972年中日建交,确立了“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大原则。这个原则在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得到确认。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重点强调的还是这个原则,承诺双方要致力于实现和平与发展、友好与合作。2008年中日两国在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特别强调,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的选择,明确承诺,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两国间的问题。

和平与友好作为基本原则,体现了中日新关系的性质与特色。和平的对立面是战争,友好的对立面是敌对,或者交恶。战争与敌对是中日近代关系中最深刻的历史记忆,既不能忘记,更不能重演。因此,每当两国关系出现问题时,两国政府就以这个基本原则为指导,致力于让关系回归正轨。当今,中日关系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环境和结构中,面临新的挑战。以往,我们比较关注,也是常引起矛盾的是历史问题、钓鱼岛争端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彻底解决的良方,只能让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慢慢消减,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就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搁置争议或者直接解决的方案。新挑战的主要含义是指在中日力量对比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构建稳定、和平与合作的关系。

我曾写过一篇“百年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长文。文中提出,构建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首要的是凝聚共识,特别是在日本对中国的接受度与中国对日本的接受度上凝聚共识。中国的综合实力以越来越大的幅度超越日本,日本对如何与一个强中国和“异质的”中国(非西方民主政体)相处感到困惑,对中国的许多做法也难以理解和接受。前不久,我在日本参加一场会议,对此感受颇深。几位曾居高位的日本专家在谈到中国时,都是用“我们自由世界的看法”如何如何来表述,在他们看来,中日是属于两个不同的政治世界,很多方面难以苟同。这就是挡在日本与中国政治关系间的一层厚厚的隔板。而从中国的角度看,以往更多地是担心日本会不会“再军国主义化”,如今这样的担心不那么强烈了,但对于日本与美国进行战略协同、追随美国在一些领域与中国博弈,还是感到不悦,也保持着高度的战略警惕。在此情况下,中日需要基于和平友好的基本原则,面向未来,把握大局,以智慧和耐力化解分歧,增加战略和利益上的协同与合作。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尤其是贴在援助物资上的古诗句“异域山川,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一下子拉近了两国人民间的感情,也让人们为患难见真情而感动。今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将访问日本,有关中日发表第五个政治文件的议论不少。在我看来,如果要发表,离不开两条:一是和平与友好,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协同与合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