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卢秋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交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7-06-14 16:52 来源:国际网
外交理论的创新是继承基础上创新,是要继往又要开来。以下四点似可作为我们理论创新的思考。第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第二是“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第三是“同舟共济”的合作理念;第四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

一、中国历史方位和时代的呼唤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来前所未有的。

之所以说前所未有,是因为中国在世界力量对比中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它正在从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强国;从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走向现代化世界强国之路。它从国际舞台的边缘,快速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已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如果世界的目光聚焦点,以“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古训来形容并不为过。人们对“西方中心主义”失望、对“全球治理”的不满、对世界前途的迷茫,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的中国,呼唤着中国的声音,关注着中国的作为,期待着中国的回答。世界要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全面的中国,倾听在中国发生的故事,研究中国的道路和理念,包括中国的政治判断和价值选择。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以中国的理念、中国的方案和中国的见解,讲好中国的故事,是中国外交的应有之义。运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讲好中国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外交理论创新的重要课题,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具有世界意义;既要有政策主张,又要有中国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又能起到引领世界发展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外交理论关系

我们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什么是“延伸”,究竟“延伸”什么?我们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给予这一理论赋予新的意义。从传统意义上讲,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其中包括要确保国家制度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安全和稳定,还要确保国家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这是外交的根本任务。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境外利益不断拓展,包括在境外的企业和人员不断增加。这也是新的延伸,而且这一延伸的广度和深度正在迅速拓展。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往往难免出现“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经济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经济化”的现象。国际和国内问题会相互交叉,内政和外交相互作用,硬实力和软实力相互渗透。从这一角度来看,外交不仅仅是内政简单的延伸。是否可以说内政是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内政保驾护航的支撑。也可以说,“内政是中心,外交和国防是确保中心的两个基本点”。

既然外交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那么,要看到“中华号”的这条大船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大船,这条船正在扬帆起航,驶向深海和远海,甚至是我们过去不太熟悉的海域,也正在经历过去没有经历的国际风浪。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好的舵手,并向我们指明了正确的航向,这个航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使承载着14亿人民的这条“中华号”大船驶得稳、航的远,我们保驾护航的理论和手段一定要创新,更好应对各种国际风浪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我认为高高举起中国传统文化这面旗帜,是航行中的一个坐标和灯塔,因为中华文明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用继承和创新使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个明灯擦的更亮,照亮我们航行的方向和引领世界的发展。

三、如何用中华传统文化来进行外交理论创新

首先,我认为外交理论的创新是继承基础上创新,是要继往又要开来。建国以来,中国外交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外交理论已经在不断创新,既保持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和继承性,又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外交思想,并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首先应当深入学习习主席治国理政中内政外交的深刻阐述,在这基础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外交理论的深化做些探讨。我个人提出以下看法供参考:

首先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是一座金山,你开发其中几点,很难完全反映这座金山的全貌。这个富矿和金山历代历朝都有人开发过,有的开发出来后又被扬弃过,又有人把扬弃过的东西又重新开发,有点乱。没有深厚的人文功底,很难进行有效的发掘。我今天没有资格进行开发,我只是结合外交实践做些探讨,谈点体会。

概括地说,我认为以下四点似可作为我们理论创新的思考。

第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第二是“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第三是“同舟共济”的合作理念;第四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

天人合一是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环境的哲学境界,我们现在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都源于这一哲学的指引,近几年提出的生态、环保、节能等无一不是来自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中国的智慧,要向世界传播。在全球治理中,在保护人类地球这个家园中,这是一面旗帜。

第二,和而不同既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说到底,国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延伸。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文明互鉴,保护文化多样性,以及在一带一路中主张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我们在20国集团中,提出开放性和包容性,是这一处世原则的体现,要举起中国外交文化上的第二面旗帜。

第三,同舟共济是我们要高举合作的第三面旗帜。我们在一带一路中,以及在国际合作中,都强调合作共赢,反对在合作中损坏另一方的利益来谋取自身的发展。习主席提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同舟共济”的思想。

第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外交上的一贯原则。我们历来主张,要尊重一个国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些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六大理念的伦理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认识和处理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道德关系的智慧,它要求我们不能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也不能把自己喜欢、信仰和追求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而要设身处地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多为对方着想。在当今全球治理中,应大力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及其人民平等互助、合作共赢,为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贡献智慧和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公认的世界伦理金律,这一思想在18世纪末曾被写入法国的《人权宣言》,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它是“最纯粹的道德准则”,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座右铭”。这一思想还被国际社会誉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黄金法则”,镌刻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大厅的墙上。可以说,它是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理念,同时也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

四、几点具体建议

(一)外交理论创新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未来几年的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还会有新的重大变化,要不断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一个永恒主题,希望这样的研讨会今后要继续开下去。

(二)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儒、释、道,探讨传统文化最好都有一些人相关代表参加,能花功夫梳理一下,适合当今时代的几个主要思想和观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聚焦一两个观点深入下去。

(三)要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最好用简单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而不是相反,用复杂语言讲大众听不懂的道理。听得懂,听得进,既入耳,又入心,才是硬道理。

(四)传播中华文化中,既要有中国深度,也要有世界广度,更要有人文的高度,也就是说要提炼出具有普世性的文化内涵。

(作者为中国前驻德国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