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谷源洋:全球货币政策是否由宽松走向紧缩的拐点(二)
发表时间:2017-06-01 18:05 来源:国际网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货币宽松政策逐渐走向紧缩拐点的声音愈益增多。本文简要分析了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新因素;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中蕴含着紧缩趋同变化;美联储加速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欧洲和日本宏观经济形势不及美国,央行沒有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其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宽松货币政策已快走到尽头,开始释放出收紧的初步信号。2017年,货币政策紧缩因素増多,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走高,流动性趋紧,推动全球货币政策调整驶向十字路口。然而,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之路并不平坦,年内全球货币宽松与低利率环境难以根本改变,尚不会出现全球再通胀及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紧缩的拐点,造成世界范围内流动性短缺的局面。

第二篇:欧洲央行面临“去宽松”压力,但短期内不会违逆宽松货币政策

相比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基于宏观经济表现不及美国,沒有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其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反之,在宽松道路上走的更远,不仅扩大资产购买规模,而且实施负利率政策。

欧洲央行一直坚持维持“两个不变”,即再融资利率为0%、隔夜贷款利率为0.25%、隔夜存款利率为负0%不变以及每月购买债券规模为800亿欧元不变,旨在鼓励银行扩大放贷,提振过低的通胀水平。由于前期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对内需的拉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暖;欧元持续走软及外部需求的阶段性恢复等,欧盟和欧元区经济表现好于市场预期。2016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増长率分别为1.8%与1.7%,失业率降至9.6%,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17年欧盟和欧元区仍将维持上年的增长势头,失业率持续小幅下降,通胀率趋势性小步走高。今年2月欧元区的通胀率同比上涨2%,为4年来首次升至欧洲央行目标水平上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央行应该逐步退出刺激经济的宽松货币政策,但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对货币政策持谨慎态度,宣称欧洲央行不会因为“个别数据和通胀率暂时上扬”就给出收缩货币反应,近期欧元区通胀率上升主要是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欧元区核心通胀率仍然很低,保持在1%之内,削减货币政策刺激力度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德拉吉又在多个场合指出货币政策调整己经走到极限,仅靠货币政策刺激己经难以真正解决欧洲经济问题,呼吁各成员国应出台配套措施,可是各方反应并不強烈。

欧洲债务危机以来,欧盟实行财政“瘦身”政策,财政宽松的余地和空间相当有限,实际上只能继续依靠货币政策。2016年12月,欧洲央行决定将原定于2017年3月到期的“购债计划”延长9个月。然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渐式微,负利率对银行业的负面效应不断积累,欧元贬值造成各国实际有效汇率不均衡,美联储加息预期导致资金流出等因素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欧元区内部发展的失衡及政治的不稳定性。由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欧元区各国影响不一,因此,对“宽货币”抑或“紧货币”态度存在差异。以德国为首的“货币鹰派”不断施压欧洲央行应尽早收紧货币政策,尤其德国大选即在,物价水平蹿升,储蓄资金价值缩水等业已上升到政治层面的问题。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警告说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产生“政治问题”,亦即高通胀压力影响社会民生稳定,选民在大选中可能转而支持民粹主义政党,从而加剧引发德国脱欧风险。但是,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则希望欧洲央行继续加码QE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以此拖延债务兑付危机爆发时间,换取经济复苏和改善财政状况的空间。

当下欧洲央行依然选择鸽派立场,倾向于延续“量宽政策”,但在鹰派调整货币政策強大压力下,德拉吉已不再提及如果有需要的话,欧洲央行将愿意“动用现有授权中可以用的所有工具”。更为重要的信息是今年3月间,德拉吉宣告欧洲央行已战胜通缩,正朝着结束超级宽松货币政策迈进。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欧洲央行将从何时起步,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早在2015年初,欧洲央行就曾表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16年将逐渐减小购买国债规模,2017年或许可以退出QE。然而这些都沒有成为现实。欧洲央行正在货币宽松抑或货币紧缩之间进行平衡,并给出了“偏鸽派的信号”,宣布从2017年4月起,将每月8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缩减为每月600亿欧元,或许有可能从2018年1月起将其每月购买债券规模减至400亿欧元,第三季度进一步缩减到每月200亿欧元,为2019年加息做铺垫准备。欧洲央行在2017年4月发布的季度调查报告指出,尽管大多数银行在当前季度可能维持贷款条件不变,但计划收紧对企业信贷条件的欧元区银行数量已经超过计划放宽的银行。总体看,欧洲央行己开始初步收缩资产购计划,未来货币政策变化路径,类似于美联储的做法,以通胀率、就业率、增长率等“经济数据变化”为依据,逐步减少金融市场流动性,并在退出QE后,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低利率。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来文较长将分为四部分刊登,此文为第二篇)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