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孙海潮:马克龙执行新外交政策锋芒初试已见成效
发表时间:2017-06-01 17:56 来源:国际网
未来法国在欧盟的地位会有所上升,不过马克龙面临的最大问题仍在国内,外交上不论有多大绩效,后院不稳要想继续执政都是不可能的。经济停滞、安全危机、难民危机、种族冲突、社会危机等问题都难有立杆见影之效。

马克龙5月14日从奥朗德手中接过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核密码,由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宣布选举结果有效当选总统,被国家勋位委员会主席授予纯金大勋带,正式成为法国最高军事统率和领导人。至今已逾半月。执政半月来,马克龙以全新面孔出现,更给法国外交带来了一股新风,锋芒初试,已见成效。马克龙与特朗普同为“建制外”总统,但与特朗普备受诟病的作风相比,马克龙尚未遭遇批评,基本上收获的都是肯定。

马克龙与中美俄三大国的关系

马克龙明确表示在内外政策上执行“新戴高乐主义和密特朗主义”。就任后即把国防部更名为戴高乐时期的军队部,把外交部更名为欧洲与外交部。戴高乐政策的实质是独立自主,一切以法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最明显的特点是对美国闹独立性,推动欧洲建设。马克龙的竞选口号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法国和一个保护平民利益的欧盟”,强调要“重建欧盟”,使法德轴心重显活力,使欧元区得到良好的管治。马克龙在5月15日正式就任总统次日便前往德国与默克尔总理会晤,受到热情欢迎。默克尔也是对马克龙支持最力当选最高兴和最早致电祝贺的外国领导人。5月19日,以最高军事统率身份前往非洲马里视察,为驻马里的法国士兵打气,对马里总统凯塔强调法国军人的反恐决心。5月25日出席北约峰会,在峰会间隙与欧委会主席容克就6月22-23日欧盟峰会议题进行商谈,还要同出席北约峰会的有关国家领导人会晤。26-27日出席意大利西西里岛陶尔米纳出席G7峰会。5月29日在凡尔塞与俄国总统普京会晤,7月初出席汉堡G20峰会。可以肯定,马克龙将会在G20峰会期间与习主席举行重要的双边会晤。

马克龙虽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但对国际事务并不陌生,亦非国际舞台上的新人。5年前他曾以奥朗德经济顾问身份列席过北约峰会,现在则以总统之尊出席。他还参与过欧盟历届峰会、G8和G20峰会的筹备工作,不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建立了工作关系,也同普京打过交道。在奥朗德政府里,马克龙先是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后担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再后是担任两年经济部长,全面参与金融和经济事务甚至全权处理。2016年夏辞职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竞选总统并如愿以偿,成为爱丽舍宫新主。

一、与中国的关系

在竞选过程中,马克龙表示他最欣赏的一句话是邓小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曾穿着中山装进行竞选。华人刘少尧遭法国警察以反恐为名入室当着子女的面枪杀之后,引起全法华人和华侨的极大愤慨并举行万人大游行抗议活动,中国政府也表明了严正的态度。在11位总统竞选候选人中,只有马克龙一人会见了刘少尧的家属,进行慰问和要求进行公正的司法调查的态度。马克龙竞选团队中有华人代表,多数华人选民都投了马克龙的票,为他当选感到高兴。

5月7日,举世瞩目的法国总统选举落下帷幕,39岁的马克龙当选,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5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马克龙致贺电,指出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近年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法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重要责任。保持中法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法方携手努力,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5月9日,时隔一天,习近平与马克龙通电话,指出中法关系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建交53年来,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战略性不断增强。推动中法关系在新起点上迈上新台阶,符合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共同期待。习近平强调,中方高度重视法国和中法关系,始终视法国为重要优先合作伙伴,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法关系发展,愿意同法方弘扬友好传统,增强战略互信,切实理解、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中方欢迎法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双方要保持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沟通协调,继续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维护包括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在内的全球治理成果,加强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共同作出贡献。中方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马克龙表示,感谢习近平主席祝贺他当选法国总统。法中两国传统友好,当前各领域合作良好。我十分重视法中关系。法国新政府将继续奉行积极友好的对华方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深化两国在外交、经贸、工业等领域和“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务实合作,就应对气候变化、二十国集团合作等重大国际事务继续密切沟通协调。

习近平和马克龙同意保持联系并早日会面,就中法关系发展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交换看法。5月14日,马克龙正式与奥朗德进行权力交接。表示他不能出席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派前总理拉法兰作为代表,率法方代表团出席峰会并向中方递交马克龙致习主席亲笔信件。实际上,马克龙不会来,欧美大国没有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北京峰会,马克龙不会挑这个头。今年7月将在德国汉堡举行G20峰会,届时中法两国元首肯定要举行重要会晤。5月29日,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法国新任外长勒德里昂通电话。勒德晨昂是奥朗德政府的国防部长,现成为马克龙政府的欧洲与外交部长。王毅祝贺勒德里昂担任法国外长,希望双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近期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快速发展势头。勒德里昂表示,法中战略合作富有成效,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话题越来越多。期待早日访华与王外长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双方还就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以及朝鲜半岛形势等交换了意见。法国极为看重巴黎气变协定,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支持极为重要,将在平衡美国的反作用方面起到积极影响。

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对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国对华政策持乐观态度,因为发展对华关系对法国有利。据我长期从事对法国外交工作和在法国工作多年的实地了解,法国社会党的对华政策要比右翼消极,但奥朗德执政后的对华关系还是比较平稳的,远比萨科齐时期稳定。2008年奥运火炬巴黎传递过程受到严重干扰,萨科齐后来执意会见达赖,温家宝总理临时取消了对法国的正式访问,两国关系的发展严重受阻。奥朗德政府的外长法比尤斯是社会党元老,在野时对华态度极为消极,当上外长后提出经济外交的思想,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与在野时判若两人。2015年,奥朗德第二次访华,当面邀请习近平主席出席巴黎世界气变会议,后又对中国为巴黎气候会议成功所做贡献深表感谢。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快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对华关系与己有利,对华关系受损自己吃亏。

二、与美国的关系

5月4日,第二轮总统选举前3天,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向马克龙发出强有力支持,称极为欣赏他的竞选策略,赞同他的“进步价值观”。特朗普则明确表示支持勒庞女士。法国舆论的评论是,特朗普的支持并非有助于勒庞女士,因为60%以上的法国人“讨厌”特朗普。

5月8日,马克龙当选总统次日接到的另一个重要祝贺电话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媒体称特朗普认为他和马克龙拥有与其他盟国领导人所没有的共同点——同属“体制外”的意外当选者,对这一点“极为看重”。爱丽舍宫对特朗普祝贺电话的评价是:“语调很友好,我们将会利用这一积极因素谈实质性问题。”

5月25日,马克龙赴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峰会,与特朗普的工作午餐受到极大关注。这虽是马克龙与特朗普的首次会晤,马克龙心情却极为复杂,不只是从反恐到气变再到能源等诸多问题需要澄清,还因为特朗普高傲自大,缺少国家元首应有的修养,时常搞小运作并闹出笑话。评论家只能根据他的肢体语言猜测他的外交政策和政治好恶。“虽然很可笑却确实如此,比如他与外国领导人握手不是出于礼节,而是首先要让对方和外界知道我是老板。”法方为此做了许多功课。

特朗普5月8日与马克龙通话后,白宫宣布特朗普将在出席北约峰会期间与马克龙共进“较长时间的工作午餐”,法方的回应是由于两位总统日程都很紧,午餐只能为时“一小时一刻钟”。爱丽舍宫预设的会晤方案是:由于怎样使时常走神的特朗普认真倾听是个大问题,马克龙在与之会晤时就必须“明确而又直接地”直叙胸臆,特别是在握手时“要坚定有力把特朗普拉向自己一边,绝不能任由他摇晃再把你拉过去”,“法国不能容忍美国轻视自己”。

欧洲时间5月25日13时,布鲁塞尔。39岁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走进美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早已等候在使馆台阶前的70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迎上前去。两个总统握手,坐下后再度握手,而且是双方都使出大力气的“紧紧握手”。记者们用镜头留下了这个历史瞬间:为时19秒,与特朗普与日本首相安倍握手的时间相等,两人都因为较量腕力而使指甲盖都因缺血变白了。但这次是特朗普屈居下风,是特朗普用力想把由马克龙紧握的右手抽回,马克龙获全胜。特朗普说:“我很荣幸地同法国新总统会晤。你的竞选活动令人难以置信,取得了极棒的胜利。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件事。干得好,向你祝贺。我们有很多议题要谈,特别是反恐问题。”在客厅落座后,马克龙回应说“很高兴”与特朗普会晤,“我们有非常广泛的议题需要讨论,反恐斗争、经济问题、气候变化、能源问题等。”当众寒暄后,双方步入宴会厅进行闭门工作午餐。

依惯例,新任美国总统与盟国领导人会晤的主题都是消除误解,而特朗普却要求北约盟国增加军费以便为美国减负。马克龙承诺在任期5年内将军费增至占GDP2%。法美在叙利亚、乌克兰和朝鲜三大危机问题上共同点较多,但法国对特朗普要求北约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反对伊斯兰国联盟持明显保留态度。在经济自由化和经贸问题上,法国坚持世贸组织在解决国家间贸易争端的核心作用,反对美国以本国利益得失作为衡量对外贸易的标准。最棘手的问题是巴黎气变协议问题,法国坚决反对特朗普扬言放弃巴黎协议的做法。法国动员欧盟各国集体向美国施压,要求美国在G7峰会上做出妥协。防务、贸易、气变协议,是法美总统会晤的核心内容。可以预计,如果挽救不了巴黎气变协议,法美之间便会有一场严重危机。

马克龙在北约峰会期间与特朗普工作午餐,还先后会晤了欧委会主席容克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等人。法国一名记者在土从事非法采访被捕,令马克龙颇感为难。5月26日飞往意大利西西里岛出席G7峰会他认为与特朗普会晤成功,务实和热情,力观特朗普不要急于宣布退出巴黎气变协议。“我提醒他该协议对欧盟的重要性,国际社会遵守所做承诺的重要性。欧美必须对这一极端重要的协议承担集体责任。”在北约核心国领导人会议上,马克龙重申将执行戴高乐-密特朗主义的外交政策,强调法国的独立性,但法国对盟友的忠诚不容怀疑。法国首先要发展与德国的关系,振兴欧盟,其次要强化与盟国的反恐合作,保障国家和民众安全,要在外交上有所建树,但法国的外交重心仍在欧盟。

马克龙在G7峰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法国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有共同点,但在法国要发挥大国作用方面与美国有分歧。法国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遵守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承诺有信心。说起与特朗普握手,虽然只是一个象征性举动,但不能显示出软弱和让步,是要显示出不退缩态度,但媒体不必过度解读。默克尔则称峰会困难和不令人满意,对美国执行巴黎气变协议的前景不表乐观。

三、与俄罗斯的关系

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降至冷战后最低点,与法国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为法国紧随美国对俄制裁。2016年11月,奥朗德临时取消了普京对法国的访问,理由是俄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法俄关系受到重创。同时,欧盟提前决定把对俄制裁再延长半年至今年7月1日,希望拉住美国。法国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不时传出俄干预大选的话题。特朗普这个“黑天鹅”之所以能够一飞冲天,是得益于俄罗斯通过网络爆料希拉里丑闻影响选民投票倾向之功。弗林被特朗普任命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因与俄驻美大使通话而遭到司法追究,被迫辞职。特朗普因联邦调查局长调查其与俄关系,一怒之下签署解职令并立即生效,引发轩然大波,报道称对特朗普的弹劾程序业已启动。现在,有关特朗普与普京通话透露反恐机密、特朗普女婿库什纳“通俄”风波又起。说这些题外话,是因为我们讲美俄关系为的是讲法俄关系。

在俄罗斯军事占领克里米亚并把其并入俄版图后,美欧便联手对俄实施制裁,而且不断升级。但制裁3年来并未迫使俄作出让步,反而使俄在诸多方面对美欧更加强硬,欧洲在经济上亦遭受损失。因为欧洲在能源方面对俄的依赖性难以解除,中东欧国家虽然对俄极感憎恨和害怕,在经济上仍离不开俄,心情十分矛盾。在今年4月的7国外长会议上,英国要求强化对俄制裁未果,仍紧称不能放松已有制裁,取消对俄制裁将是一场灾难。普京政权在政治上对西方极为危险,对俄制裁既是体现西方的意志,也是捍卫西方价值观,特别是不能无视俄入侵一个亲西方的主权国家乌克兰,是绝不可能接受的。由于欧美各有打算,西方在制裁俄问题上已出现不同声音,特别是为了不使自身经济受损,提出对俄实施“定向制裁”,并不针对普通民众。

法国总统选举开始后,俄对提出将改善对俄关系的菲永比较看好,普京还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极右派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女士,后来便有了俄罗斯通过网络干预法国大选的说法,而且有根有据。俄当然知矢口否认,但法国方面言之凿凿,对俄百般指责。俄支持的候选人没有当选,法国对俄的态度与美有别,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启动所谓的调查。马克龙就任后也曾对俄提出批评,随后即改变了态度。

5月8日马克龙当选次日,普京主动给打来马克龙电话,希望消除与法国的互不信任状况,希望与法国合力解决包括反恐在内的国际和地区紧张问题。在贺电中称世界现正处于恐怖威胁和极端主义上升,地区冲突愈演愈烈的时期,俄法消除互不信任状态极为重要,应团结建立国际和平与安全。俄驻法大使称希望法国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以便与俄解决棘手的叙利亚问题。法国新政府对俄的提议做出正面回应。凡尔赛宫博物馆决定和圣彼得堡博物馆合作,举办彼得大帝访问法国并与法国建交300周年展览。马克龙邀请普京5月29日出席展览开幕式并与普京在凡尔赛会晤。普京是马克龙就任后正式接待的第一个外国元首,由于不愿触怒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没有在爱丽舍宫总统府接待普京,而是在离巴黎30多公里的凡尔赛。

马克龙接待普京访法是要显示与美的独立性,普京则希望在西方打开缺口。俄方公报称主要是就当前国际地区形势,特别是反恐和叙利亚与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办法方面交换意见。俄法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及人文交流等问题亦会涉及。法国认为,当前的国际形势要求彼此通力合作,两国总统就诸多问题进行协调是形势的需要。虽然消除相互间的戒心需要进行非常的努力,为了解决叙利亚和乌克兰问题,两国总统需要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以“不做退让”的方式与俄对话。法国总统府表示,两国是以联合举办展览的形式重现双方悠久和深厚的关系。

马克龙在凡尔赛古皇宫皇家的豪华背景下,以红地毯和共和国卫队列队仪式,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以法国最隆重的礼仪欢迎普京,俩人热情握手后举行小范围会谈,即没有对外发表声明,也不允许记者采访,随后共进午餐。餐后,两人共同为“彼得大帝,沙皇访问法兰西”展览揭幕。

马克龙与普京的会晤为时两个小时。联合记者招待会上,马克龙称会谈中“非常坦率和直接”与普京讨论诸多棘手问题。在反恐问题上进行了深入对话。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称对俄制裁绝对无助于解决危机,马克龙说将深入讨论这一问题,以免使局势继续恶化。法方还建议与俄共组联合小组讨论叙利亚问题。在寻求解决叙利亚和乌克兰问题上加强合作,将尽快举行法德俄乌峰会讨论乌克兰问题。双方还决定建立对话机制以克服误解。马克龙说叙利亚不能使用化学武器是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超过红线便要对叙政府实施军事打击,普京马上说他同意,实际上是为巴沙尔政府解了围,说明以前没有使用过化武。美国等不能再以此为借口攻击叙利亚政府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法国由指责俄干预选举到对俄采取务实态度,通过回顾历史的方式恢复两国首脑接触。法国民众对俄好感度高于美,是西方国家中对俄最友好的国家,历史上俄贵族也曾以效仿法国上层社会生活方式和讲法语为时髦。隔海相望的英国恰恰相反,提起俄罗斯来却直咬牙根。应该看到,马克龙在与特朗普通过握手较劲后,随即邀请普京访问,体现出法国外交的独特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这种情况已好久没有看到过了。俄则通过与法国恢复正常国家关系在美欧联手制裁的形势下打开了一个缺口,西方终于肯承认现实,接受俄在叙利亚和乌克兰问题上有利地位,举行平等对话了。普京与马克龙会晤后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专访,说当前混乱不堪的世界最大的问题是安全,头等大事是反恐,不要凭空捏造所谓的俄罗斯威胁。比如所谓的俄对西方发动网络战争,你们来试试看,怎么发动网络战。通过此访,俄的国际处境已大为缓和,对俄制裁已大为松动。马克龙改善对俄关系这步棋,使美国更看重法国的作用,这就是戴高乐主义的作法。

马克龙执政前景预测

一、法国在欧盟的地位会有所上升

德国统一后国力大增,逐渐取代了法国对欧盟的领导地位,现从各方面讲都是欧盟第一强国和引领性力量。美国也由重视法国改为重视德国,如奥巴马在离职前访欧时把欧洲大国领导人召开柏林会晤,明确表示担心特朗普的政策会削弱西方,希望默克尔以西方领袖的身份“拯救自由世界”。应该说,德国是从冷战结束过程中获益最多的国家。默克尔对特朗普极不感冒,在特朗普出乎意外当选后,迟迟不发贺电。特朗普对默克尔同样反感,认为欧洲国家中德国从与美国贸易中占便宜最多,而且手段最狡猾,最阴险。美国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只是成就了别人,为人作嫁,苦了自己。“北约过时论”、“欧盟崩溃论”、“德国坏蛋论”、“法国无前途论”等皆出于此,特别是为英国脱欧大叫其好,使欧盟深感愤慨,德国尤感怒火中烧,拚力反驳。

默克尔访美也与特朗普发生握手风波。不论默克尔怎么要求,特朗普就是装聋作哑不握手。特朗普欧洲之行首先与欧委会主席容克会晤,不说别的,只说欧盟占了美国便宜,特别是“德国坏,太坏了,太可恶了”。急得容克一个劲解释。

特朗普在北约峰会和7国首脑会议期间,基本上与默克尔没有交集,有时冷眼相对,有时视而不见,却专门与马克龙举行工作午餐,故意给默克尔难堪。

特朗普北约峰会讲话中对欧洲盟国极为看重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共同防务条款只字不提,仍是要欧洲盟国“还钱”。在7国集团峰会上与欧盟在气候变化和自由贸易两大问题上陷入根本性对立,在难民问题指责欧盟,不愿承担保护和接收难民的责任。德国外长称特朗普的行为削弱了西方,美国的政策与欧盟的利益相悖。默克尔说7国峰会“非常不令人满意”,在气变问题上特朗普“陷入孤立,6:1”。马克龙则不愿把峰会称之为失败,说“失败是个不怎么理想的字眼”,仍对美国遵守巴黎气候变化协议承诺保持希望,同时与默克尔拉开一定距离,为法国外交留有余地。

5月28日,刚出席完7国集团峰会的默克尔在慕尼黑集会上讲话中表示,特朗普欧洲之行说明欧美之间的信任关系已基本结束,欧盟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为之奋斗。评论称默克尔的讲话是否表明欧美关系趋冷和跨大西洋关系业已终结,目前还不能这么解读,因为西欧现在还离不开美国的保护伞,德国仍在按照美国的要求增加军费,默克尔的讲话更多是竞选语言,以前也曾多次说过类似的话。今年1月,特朗普称赞英国脱欧是正确决定,而且还有更多国家效仿,默克尔就曾怒不可遏地反驳:“我认为,欧洲人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还要继续努力,领导欧盟27个成员国为了未来而工作,应对21世纪的挑战。”虽然如此,欧盟国家讨厌特朗普的情绪已溢于言表,欧美关系日渐疏远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马克龙执行更加主动的外交政策和美国故意冷落德国的情况下,法国的活动余地增大。法国现仍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争取美国不要退出巴黎气变协议,又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两边都能说上话。德国则既与美国关系不睦,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是最困难阶段,又与俄罗斯关系紧张,国际处境难比法国,更难以取代法国的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从这个趋势上分析,法国在欧盟的地位将会上升,德国今后会更多听取法国的意见,依仗法国,不至于独大。法国地位增强后,默克尔因与美国闹翻,反过来救助法国,要求法国与德国同舟共济。

可以说,马克龙上台仅半个月,因为外交政策的主动性增加,明显改善了法国的国际处境。马克龙要向世界显示自己并非偶然机遇当选,也不是仅凭年经颜值当选,而是有能力参与国际重大问题的解决进程,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是通过思想来显示能力,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样通过肢体运作显示自己是世界老大。法国媒体积极评价马克龙的“外交起步”,先是欧盟,后是特朗普,再是普京,没有禁区,颇见功力。与特朗普是“暗中较劲”,与普京是“坚定而直接”,前三脚“秀”的不错,已明显展示出了“马克龙风格”。

二、法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仍然难解

马克龙面临的最大问题仍在国内,外交上不论有多大绩效,后院不稳要想继续执政都是不可能的。经济停滞、安全危机、难民危机、种族冲突、社会危机等问题都难有立杆见影之效。

马克龙以年纪之轻、根基之浅、资历之薄、成就之寡而仅凭面孔清新成功当选,是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的另外一只“黑天鹅”。

1958年戴高乐执政,后来的两位继任者蓬皮杜和德斯坦都是右派人士。1981年密特朗击败争取连任的德斯坦入主爱丽舍宫,是时隔23年后的首位左翼总统。希拉克1995年接棒密特朗,两个任期后(7年加5年)于2007年让位于萨科齐。萨科齐口无遮拦目中无人政绩不彰于2012年落败。呼声极高的斯特劳斯-卡恩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任上返国竞选总统,却在纽约旅馆本性难改性侵黑人服务员遭拘捕,奥朗德被社会党临时推举参选并获胜。奥朗德又因政绩平平么生活不检点随意褒贬政治人物,曾有记者根据奥朗德对不同人物的评价写出《总统不该说的话》十分畅销,执政5年来法国国际影响力受挫国力下降安全恶化民众失望而不得不宣布不再谋求连任,成为第五共和国以来首位不争取连任的总统。

原本以为左翼政府政绩不佳定会让位于右翼,但右翼的菲永却因夫人空饷丑闻而大失民望。马克龙在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总统后,才临时成立了一个叫“前进运动”的组织助选,实际上连他自己都不认为能当选总统,这次参选只是为今后的政治生涯进行热身和积累经验,因为他从未参加过任何选举。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竟然“天意所归”当上了总统。大家认为,既然左右翼传统政党都干不好,索性不要轮流执政了,换个方法试试。右翼共和党候选人菲永得票率为19%,左翼社会党候选人阿蒙仅为8%,社会党已完全边缘化。我们称特朗普是个“建制外”总统,但毕竟还是以共和党候选人的身份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马克龙则与法国两大传统政党毫无关系,是完完全全的“建制外”。法国的传统政治模式遭选民抛弃,说明了西方的信任危机达到何种程度。

马克龙接任后,即任命右翼共和党的爱德华·菲利普为总理,同时积极准备先后于6月11日和18日举行的立法选举。马克龙已把“前进运动”更名为“共和国前进运动党”,希望在政党的旗帜下取得议会多数,组成“总统多数派”,借以帮助他顺利执政。他如果难以取得议会多数,就只能任命右翼总理,这便回到密特朗和希拉克时期轮番上演的“共治”局面。国防和外交由总统掌管,国内政策由另一派掌控的政府决定,总统权力大部分悬空。法国政坛走向如何,尚需细心观察。

马克龙刚上台,尚处于“蜜月期”,民众还在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但是,还是在他当选的次日,5月8日,各大工会联合组织超大规模的游行,要求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待遇。现在,社会所有阶层都不满意,警察也因工作环境严酷而走上街头抗议。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恐怖袭击已“常态”,民众提心吊胆,警察风声鹤唳,政府穷于应付。政府一再延长紧急状态,英国新发生恐怖袭击后,法国随即加强了安全措施。欧洲各种危机叠加,现处于历史最困难的时期,可能还将待续一段时间。特朗普不看好欧盟,故意给欧盟出难题,并非是全然没有道理的个人性格所致。

马克龙要想顺利地干完五年任期并非易事,等他解决的难题实在太多。以前的历届政府都干不好,他能有多少回天之力?我们还记得去年奥朗德政府提出的劳动法改革法案,仅为小打小闹,只是使用工制度稍微灵活一点,便招致全社会如此大的反抗,至今未息。不是政府不想改革,是改不动,改不了。法国社会党政府推动每周35小时工作制本意是使企业多雇工,却适得其反,企业负担加重后更不敢招工了。历届政府都不敢触动35小时工作制,极左的梅朗松在总统竞选中甚至提出了每周30小时工作制。

法国极右派国民阵线虽然没有上台执政,但已是最大政党,势将对政府构成强大制约。但法国也明白,若世界各国都执行本国优先的政策,都以邻为壑,哪自己不也成“壑”了。

马克龙的难题还在后头。法国还会吸引世界的目光。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