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丁原洪:美俄欧三方博弈下的欧洲形势
发表时间:2017-05-31 17:38 来源:国际网
目前影响欧洲形势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欧盟内部因反一体化思潮的崛起而引发的分裂;美欧之间因政策取向差异和经济利益纠纷而引发的争执;美俄之间因北约东扩和反东扩矛盾而引发的对抗。这三大问题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形成欧洲形势的诡异多变。

5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经事先预告、美俄关系因4月美巡航导弹袭击叙利亚空军基地而陷入“历史最低点”后的首次电话通话。双方均表示通话是“顺畅的、建设性的”,谈及两国元首7月召开20国领导人峰会期间会晤。其后,俄外长拉夫罗夫又宣布普京总统近期没有与特朗普总统会晤的计划。

5月2日,普京在俄索契会晤了两年来未访俄,甚至声言乌克兰东部局势不降级,她不访俄,日前访美遭冷遇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双方讨论了乌克兰、叙利亚、反恐等议题;普京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及俄德经贸合作持续增长,俄将在石油供应上持续支持德。这次美俄元首通话和俄德首脑会晤发生在同一天,或许是巧合,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俄、欧(盟)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次大战后这半个多世纪里,欧洲形势的演变主要取决于这三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概括地说,可分为几个阶段:

美苏冷战时期。两国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突出体现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紧张对峙。法、德、英等欧洲国家不仅需要美国经济上的援助,以利战后恢复和发展,而且需要美国安全上的保护,以应对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它们的处境曾被喻为“夹肉面包”,既要应对苏联的威胁,又要抵御美国的控制。

冷战结束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由于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以及中东欧国家的转制,俄罗斯综合实力急剧下降,成为“二流国家”,而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推行谋求长期维持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通过联合日益壮大的欧盟也成了美国极力防范的对象之一。其手段主要是利用欧盟内部的矛盾,“分而治之”。欧盟的终极目标是与美国“平起平坐”,双方之间固有的控制与反控制矛盾不断激化。美欧同盟关系逐步演变成既联合又斗争。德、法、俄联手否决安理会关于美英入侵伊拉克的提案,是这一时期美俄欧三方博弈的最生动写照。

全球金融危机迄今的时期。美欧忙于应对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加之美还需收拾中东乱局,美欧国力均遭削弱。而此时恰值普京执掌俄大权,大力重振俄大国地位。乌克兰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凸显这一时期美俄欧三方之间的复杂关系。

欧盟(主要是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由于急于将乌拉入欧盟,再度发动“颜色革命”推翻乌总统亚努科维奇。它本欲就此停手,但由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积极插手,致使乌东部陷于长期战乱且俄趁机收复失去多年的克里米亚。这成为俄欧关系中的一个死结,至今影响着欧洲形势。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调整美对外政策,更给美俄欧三方在欧洲的博弈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

目前影响欧洲形势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欧盟内部因反一体化思潮的崛起而引发的分裂;美欧之间因政策取向差异和经济利益纠纷而引发的争执;美俄之间因北约东扩和反东扩矛盾而引发的对抗。这三大问题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形成欧洲形势的诡异多变。

一、欧洲一体化如何走出当前困境,关乎欧盟兴衰存亡。从去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欧盟出路的五种方案,到年初欧盟领导人马耳他峰会最终未能商定“多速欧洲”选项,这一过程表明一体化启动之初对终极目标没有共识这一未解难题拖延至今。

在成员国急速扩展、利益多元化更加突出的大背景下,再加上遇到欧债危机、难民涌入、恐袭频发等诸多难题,所谓民粹主义思潮,或者应更确切地说反对一体化、主张收回主权、重振民族国家的要求更加强烈,是难以避免的。即使法国大选没有出现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意外获胜,这并不意味她标榜的“反体制派”主张就不复存在。欧盟现在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表明,一体化的出路在于“改革”,或者说不能基本上沿袭老路走下去。客观讲,欧盟现在已经是“多速”,再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国、边缘国,不仅难以为所有成员国所接受,而且也是行不通的,只会使欧盟更加分崩离析。

一贯标榜“团结一致”的欧盟陷入如今窘境,只能怪它自己。容克在今年初回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提问为何“民粹主义”在很多欧洲国家获得支持时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错误。欧盟给人的印象是我们掌控一切。我们试图在许许多多本该由国家、地方或区域机构管的事情上都要发挥影响”。

说来说去,欧盟的问题出在内部,不在外部。不改不行,改也难。

二、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一上台就力挺英国并唱衰欧盟,给美欧关系形成极大的冲击。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换届在全世界造成的新地缘政治局势”是欧盟需要面对的“外部威胁之一”。美国从欧盟不可或缺的“盟友”竟然变成与俄罗斯、“伊斯兰国”并列的“外部威胁”,美欧关系变化之大出乎世人预料。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矛头首指盟友,在其就职演说中已见端倪。特朗普一上台就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移民问题上“犯了灾难性错误”,欧盟成了“德国的工具”,德国操纵汇率、获得对美贸易巨额顺差,应予补偿;以及默克尔访美时遭遇冷淡接待等等,都非特朗普一时冲动,而是有意而为。因为,特朗普这一不能再让盟友“占美国便宜”的思想非始自今日,早已有之。尽管美国副总统等其他高官事后极力安抚欧盟,但无法掩饰美欧关系因美调整对外政策而出现前所未见的紧张这一现实。

当前,美欧关系变化除北约经费问题外,集中在两大问题。一是美不愿再为乌克兰的安全出钱出力,但又坚持要求欧盟延长对俄制裁,实际上把乌克兰的包袱丢给欧盟,又可以藉以牵制欧俄改善关系。二是在美国大力支持下,英国强硬脱欧,致使脱欧谈判尚未开始,英欧双方就相互公开指责。容克日前会晤特蕾莎˙梅后表示,对英欧双方能否达成协议的疑虑“增加了10倍”。特蕾莎˙梅日前也曾公开表示,“与其达成一个坏协议,不如达不成协议”。实际上双方都已预见到谈判可能破裂。总之,乌克兰危机和英国脱欧问题将是今后几年内搅动欧洲形势的两大难题。

三、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本无存在的必要。但是,美国无视盟国意见与国际舆论的压力,执意保留北约这一美苏冷战的产物,而且千方百计扩大其职能。实际上,它是想把北约打造成服务于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在欧洲,它利用北约向东扩展新成员和建立所谓和平伙伴关系,肢解取代前苏联的独联体,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从那时迄今,东西方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北约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美欧关系也遂之跌宕起伏。

美国坚持保留北约的另一意图,就是在苏联威胁不复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其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并且以此制约欧盟的发展壮大。多年来欧盟谋求建立自己的独立防务力量,但成果寥寥。除去成员国意见分歧之外,主要是美国在背后掣肘。美国公开提出“三不”的无理要求,即欧盟的独立防务必须与北约不脱钩、不重叠、不歧视(非欧盟北约成员国)。这是很难做到的。英国决定脱欧后,在法国、德国推动下,欧盟又重拾独立防务议题。结果也只能做些无关痛痒的表面文章。欧洲独立防务议题成了美欧之间明争暗斗的一大问题。

近来,美国又利用乌克兰问题久拖不决之机,以防范俄罗斯威胁为名,突破原有承诺,向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中东欧地区派驻北约部队,建立常设基地。这是继在波兰、罗马尼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之后,向俄施加军事压力的又一举措。

事态日益明显,即美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它既藉此对俄施压,又可牵制欧俄改善关系,以利于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后继续主导欧洲事务。美要求欧盟国家坚持对俄实施自身经济利益也受损的制裁措施,意欲一石二鸟,既打压俄罗斯,又损害欧盟,美国坐收渔利。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2日不顾国内外反对声音,出访俄罗斯,会晤普京总统,看来其目的是稳住德俄经贸合作,确保德国的能源供应。这多少也反映出,不仅一些南欧国家,而且德国这一欧洲第一大经济体,都对继续制裁俄罗斯,为美国“火中取栗”,心存不满。

尽管北约与俄罗斯在欧洲的军事对峙尖锐,双方不断通过军演、调整军事部署等举措“大秀肌肉”,但实际上双方都在力避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双方都无意也无力再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但又都不甘示弱。美俄双方实际上在进行一场新形式的“冷战”。

欧洲虽距离我国较远,但它是发达经济体最集中的地区,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几十年冷战的主要地区,至今还集聚着大量的各式军事装备。加之,欧洲国家众多,历史渊源和现实关系错综复杂,其和战安危关乎全球。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国际安全的视角,关注欧洲形势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迫切的。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欧盟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