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刘新生:金砖银行 扬帆启航
发表时间:2015-07-24 10:55 来源:国际网
金砖银行是为走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而设计的,是新兴市场国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谋利的首创。金砖银行正式开业是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深化的重要标志。从战略意义上看,成立金砖银行虽不能重塑国际金融秩序,但定会对现有不合理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倒逼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进行必要改革,最终实现国际经济秩序及国际规则的公平、公正、合理,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均衡、可持续发展。尽管金砖银行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会遇到不少挑战和困难,但作为国际发展体系的新成员,金砖银行将与相关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和私营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为推动世界经济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7月21日,由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发起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简称“金砖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预计将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启动运营。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上海市市长杨雄与金砖银行首任行长印度人昆普尔˙瓦曼˙卡马特共同启动了金砖银行。这一历史性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应运而生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俗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历史上,尤其在二战结束初期,对西方经济恢复和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过去数十年间,尤其是最近30年来,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东高西低”,国际力量格局呈“南升北降”趋势。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暴露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缺陷与弊端。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未能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凸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严重脱节。比如对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监管实施双重标准;在份额分配中无视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事实,改革方案也迟迟未能到位;在行长与总裁任命中,习惯性延续美国任世行行长、欧洲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传统,尤其在投票权问题上,美国依然拥有一票否决权。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不计后果全力以赴帮助美国等西方国家克服危机,而后者在危机后期全身而退时,根本不考虑前者所面临的严重冲击。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失去动力,有意削弱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并过河拆桥,试图重回所谓的七国集团,全然不记取危机的教训。

鉴于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的失望,又无法找到替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机构,金砖国家抱团取暖,抵御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给新兴市场国家造成的冲击,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解决当前各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风险。2012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探讨了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的可能性,以期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同时作为对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促进全球增长和发展的补充。2014年7月,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应急储备安排。会议通过的《福塔莱萨宣言》指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业务将限定于支持金砖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该银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中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由创始成员国平等出资。银行首任理事会主席将来自俄罗斯,首任董事会主席将来自巴西,首任行长将来自印度。银行总部设于中国上海,同时在南非设立非洲区域中心。

作为一个多边开发银行,金砖银行的创新一面正在显现,并将按照专业、平等、因地制宜和效率“四项基本原则”进行运营。更为重要的是,金砖银行将以一种新的平权模式,开创全球发展合作的新模式。它不会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那样,为提供贷款附加许多限制性条件。

意义重大

金砖国家能够合作,不仅源于自身经济发展、政治联盟等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现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一种现实反映。二战以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多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或历史沿袭的惯例,二战后,出于全球贸易以及全球经济重建的需求,美国设计并构建了延续至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实现该体系的重要实体工具。但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国际金融危机依然频发,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质疑逐渐增多,国际金融治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这两家全球金融机构是上世纪的产物,其功能和定位延续上世纪的要求。世界银行主要打理发展议题,以欠发达地区为主要扶植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主要关注国际资本的流动,确保国际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以金融市场成熟的发达经济体为重点关注对象。两家机构的业务范围虽然都覆盖了新兴市场国家,但难以应对新兴市场国家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不断增长的金融治理需求。

其次,由于股权与话语权主要在发达国家手中,这两家全球金融机构的理念和意识具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甚至在危机救助中也常常将“华盛顿共识”作为救助的前提条件。这种将西方价值观强加于其它经济体的方式,受到普遍抵触和批评。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部分国家甚至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援助。

第三,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两家金融机构不仅滋长了官僚作风,工作效率也受到制约。例如由于二战后通信交通不便的影响,世界银行设立了常驻银行总部的董事会。2013年,董事会开支3500万美元,约为当年世行净收益的16%。尽管当今的交通通信条件大为改善,而且设立常驻董事会的成本高昂,但该惯例依然延续至今。

金砖银行是金砖国家为保障自身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而构建的国际性金融公共产品。作为顺势而为的产物,它克服了时过境迁的问题。作为一个在21世纪开始建设的新型金融机构,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代科技,还能汲取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金砖银行的建立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的变更已经开始:新兴市场国家试图在现有体系下,通过改造旧部分,创造新部分,逐步实现一个更加理想的国际金融体系。

由此可见,金砖银行是为走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而设计的,是新兴市场国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谋利的首创。金砖银行正式开业是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金砖国家而言,金砖银行是重要的融资平台,也是解决具体发展难题的智囊团,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从战略意义上看,成立金砖银行虽不能重塑国际金融秩序,但定会对现有不合理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倒逼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进行必要改革,最终实现国际经济秩序及国际规则的公平、公正、合理,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均衡、可持续发展。

任重道远

作为成长和崛起中的新兴市场国家代表,金砖国家的合作及金砖银行的建设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要挑战是如何保持金砖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能力。未来10年金砖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将成为金砖国家合作的物质基础。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增强金砖国家合作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保障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核心条件。

第二个挑战是金砖国家的话语权建设。长期以来,西方的非政府组织、智库、主流媒体控制着国际话语体系,崛起中的金砖国家作为传统发达国家的挑战者,必然或多或少地招致西方国家的嫉妒和质疑情绪。建设、提升金砖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将成为未来10年的重要议题。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迅速应对危机。尽管金砖国家已在危机应对方面做出安排,但在始于2009年的金砖国家合作过程中,尚未有国家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危机,金砖国家迅速合作应对危机并及时调动充足资源的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展现和印证。危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转危为机,进一步提升合作,用得不好则会引致合作破裂。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构建金砖合作的机制化。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地域特色、核心利益、外交战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互信基础上共同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并非易事。同时,金砖国家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上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如何实现对旧机制的深度融合与改造;二是怎样创设和掌控更多的新机制,变被动为主动,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创设更大的空间。

综上所述,处理以上4个挑战不仅需要能力建设、经验积累和机遇,也需要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尽管金砖银行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会遇到不少挑战和困难,但作为国际发展体系的新成员,金砖银行将与相关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和私营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为推动世界经济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前驻文莱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