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俞 邃 :再谈乌克兰局势
发表时间:2014-06-05 15:04 来源:国际网
乌克兰危机自2月18日发生以来,已历三个多月。5月25日总统大选,波罗申科第一轮即以超半数胜出。本文围绕乌克兰危机最新进程中的几个问题,再谈自己的看法。

一、两次会谈未取得实质性结果,但彼此的底牌业已亮明

大凡矛盾激化一阵之后,彼此都需要举起谈判的旗帜,这是国际关系中的惯例。4月17日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和欧盟外长级四方会谈,属摸底性质。会谈经过争吵,达成一项意向性协议,即“同意立即采取初步措施”,使高度紧张的乌克兰局势“不再升级”。迫于乌东部的压力,于5月14日在基辅召开“全国团结”圆桌会议。乌当局表示要进行修宪,赋予各地更多的权力。但两次会谈都未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俄罗斯早有开价,对乌克兰内外政策的要求基于两点:一是要乌搞联邦制,二是乌不能加入北约。代表性言论是俄外交部4月7日声明:“俄方不止一次地指出,不在乌克兰进行切实的宪法改革,在宪法改革框架内通过联邦化保证乌所有地区的利益、保持其不结盟地位和巩固俄语的特殊作用,就很难指望乌克兰实现长期稳定”。

俄罗斯要求的联邦化,就是要使乌东部地区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包括独立预算,自主选举地方领导人。如实行联邦制,议会中就应设立由各个地区议会议员组成的地区院,东部地区的议员代表就会对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和加入北约等问题上持异议。乌克兰当局反对联邦制,主要担心失去领土控制,担心西倾方针难以落实。同意改革,扩大地方权限,增加地方收入来源,前提是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政府,接受中央监督。

与此同时,俄乌双方不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造势。俄指责乌政府动用军队在东部动武是搞“双重标准”,是“严重犯罪”。乌方则指责俄派遣间谍煽动骚乱,试图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后再划走乌克兰一块领土。

二、乌东部两州公投结果既成事实,但不会马上被俄罗斯接纳

乌克兰东部地区几个州地位重要。顿涅茨克州是乌克兰最大的产煤区,其钢铁和冶金制造产量在全国也居首位。人口近500万,乌克兰人占半数以上,俄罗斯人占大约40%。卢甘斯克州是乌克兰最大的内燃机车制造中心,俄罗斯人占大约39%。哈尔科夫州首府哈尔科夫市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既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该国文化、教育中心。人口约280万,超过半数住在哈尔科夫市,俄罗斯人约占25%。俄罗斯有求于乌克兰,例如俄要对现有的安—124飞机进行现代化改造,必须有乌克兰的合作,因为其关键技术与图纸掌握在乌克兰手中。

在乌当局得到西方支持大力“反恐”的背景下,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于5月11日举行了关于独立问题的公投,投票率分别为74.87%和75%,赞成票分别为89.07%和96%,宣告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双方还就合并开始举行谈判。

期间,俄罗斯“大兵压境”,目的是警告西方和乌克兰当局要关顾乌克兰东部俄族人的利益,不能完全倒向西方怀抱。乌东部小乱对俄有利,大乱使俄被动,普京心知肚明,不受西方诱惑与逼迫而犯错出兵乌克兰。普京深谙“有理有利有节”,在乌总统大选前夕命令从俄乌边境撤军,为乌大选“创造良好氛围”,是又一高招。

俄罗斯表示尊重乌东部两州公投结果,多层含义,既显示尊重本国人民意愿、维护国际法的高姿态,又为日后情况突变时将其吸纳埋下伏笔。俄对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独立,对摩尔多瓦德涅斯特东岸独立,都表示过“尊重”,但并没有纳入。

国际某些舆论大谈俄罗斯要分裂乌克兰,复制“克里米亚模式”,要把乌克兰东部几个州拿走,是没有根据的。

三、乌克兰总统大选结果较符合多方意愿,但当选总统波罗申科亦将面临诸多难题

对于乌克兰5月25日总统大选,俄罗斯的态度是变化的。前些时普京总统与拉夫罗夫外长都曾表示乌克兰总统选举不合法。后来,审时度势,继5月19日普京下令从俄乌边境撤军,23日他又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表示,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将与乌克兰新领导层合作,希望乌克兰恢复和平与有序的局面。这是俄方已预测到较为温和的中间派总统候选人波罗申科胜算较大。

本次总统选举共有21名候选人。暴力政变头目如现任议长代理总统和临时政府总理未列入候选人名单。如同民意调查一样,“巧克力大王”(《福布斯》杂志估计身家为13亿美元),曾任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现年48岁的彼得罗?波罗申科,以超过50%的支持率当选为新一任总统。稍有竞争力但情绪偏激的“祖国党”候选人、前总理季莫申科排列第二,只获得12%的微弱选票。

大选中出现的问题将对今后的局势产生影响。突出的一是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选举委员会中,有一半以上未履行投票,且武斗不止。这依然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二是当选总统波罗申科是这次危机开始时最早支持反政府示威的寡头。他表示就任总统后首要任务是前往东部地区结束当前战斗和混乱局势,恢复国家和平,并提出在今年内举行议会选举。但同时他又承诺,日后会继续推动乌克兰融入欧洲。这是他左右逢源奉行平衡政策的征兆,究竟如何贯彻实施,如何摆平与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尚需观察。

新总统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是如何收拾经济。西方一手造成了乌克兰今天的动荡局面,虽竭力支撑乌当局,但也无力长期包养。美国对乌克兰援助就很不给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曾和乌克兰正式签订了17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项目,但又警告乌当局,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对东部地区局势的控制,那么向该国承诺的这笔美元资金援助项目能否及时到位就会打上问号。

四、乌克兰西倾趋势难以遏制,但若加入北约则会带来国家灾难

这次乌克兰危机的直接导因,是去年11月下旬由亚努科维奇领导的乌政府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被西方不择手段地加以利用而掀起。西方今后还会竭力推动新任总统强化与欧盟的关系,波罗申科也予以认同。不过,与欧盟建立联系国的经济关系与加入北约的军事关系毕竟不同。对于前者,俄罗斯设法抵制,尽量削弱;对于后者,俄罗斯坚决反对,绝不容忍。

乌克兰于1994年成为独联体中首个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1997年提升为特别伙伴关系。今年4月1日乌克兰议会批准乌军方与北约国家今年在乌克兰举行多场演习。4月3日乌代行总统权力的议长图尔奇诺夫在国家第一电视台扬言,说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居民支持加入北约,“乌克兰将不得不加快加入北约的进程”。这番话无非是充当西方的喉舌要挟俄罗斯,而不是从乌克兰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波罗申科已表示对加入北约持“不同意见”,态度似较模糊,看来他不会贸然行事。

美国政府大谋士布热津斯基曾主张乌克兰“芬兰化”,涵义之一就是不加入北约。这种看法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可以断言,乌克兰一旦加入北约,将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届时国家分裂,恐就难免了。

五、克里米亚“回归”已成定局,但在独联体内引起的副作用不可小视

俄罗斯是这次乌克兰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实现了克里米亚“回归”的“俄国梦”。西方实际上默认既成事实。波罗申科想要普京退还克里米亚,也是白搭。

俄罗斯也为收回克里米亚付出代价。姑不论增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副作用尤其是在独联体内留下阴影。这从独联体一些成员国的态度可以看出。

在联大就乌克兰问题表决时,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投弃权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未参加投票。

哈萨克斯坦与俄最为亲近,总统纳扎尔巴耶夫4月18日发表谈话称,要从乌克兰事件中记取教训,“经济发展与安定的生活只能在大家庭和平与团结前提下实现。”哈不能不从克里米亚事件产生联想,因其北部和东部各州也是以俄罗斯居民为主。

吉尔吉斯斯坦一方面承认克里米亚3月16日公投结果的合法性,却避谈并入俄罗斯的合法性。塔吉克斯坦未回应俄方表示的两国“对乌克兰事态立场一致”,没有公开支持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

乌兹别克斯坦更是强调“对乌克兰事态可能对该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现实威胁,表示极其深切的担忧”,呼吁“不要以武力或使用武力威胁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呼吁莫斯科和基辅通过直接双边谈判求得妥协。

六、乌克兰危机的国际影响深远,但也不宜渲染过分

如果说苏联解体是一次大地震,那么乌克兰危机则是苏联解体的余震,其影响总不能说超过苏联解体。这种余震几乎从未间断。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军事冲突以及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宣布独立,就是影响较大的余震。可以说,这次乌克兰危机之影响,暂时大于长远,政治大于经济,地区大于全球。法国《费加罗报》4月21日文章称克里米亚归俄使得“全球平衡遭到破坏”。此说有言过其实之嫌。

美国外交学会网站3月21日有篇文章,说俄罗斯与西方面临的不是冷战局面。乌克兰问题并非全球范围内的大国间地缘政治竞争,只是地区性问题。我赞成这一评估。但该文又说,普京采取的领土收复主义会在俄罗斯族人不占多数的俄联邦地区点燃分裂主义火焰,则言之过分。

概言之,乌克兰危机产生的影响是:其一,如前所说,独联体内部疑虑增多,普京构建“欧亚联盟”会遇到新难题。其二,俄罗斯与美国关系难以马上修复,但不会从此断裂。其三,俄罗斯与欧盟关系会在不同层面上逐步调整。其中与东欧更多是安全因素引起的政治关系,与西欧主要是发展因素引起的经济关系。其四,俄罗斯与中国关系将更加紧密。这已被普京本月访华双边关系取得的巨大成果所证实。

总之,可将克里米亚事件称作原苏联版图地缘政治的变动,最多说欧洲地缘政治的变动,说不上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的大变动或者说正在打乱国际秩序。

七、乌克兰局势仍存一些变数,但有几点结论可以认定

乌克兰今后的最大变数,乃是东部地区能否保持稳定,取决于新当选总统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乌克兰能否结束动荡局面,取决于俄罗斯与美国、欧盟关系的调整状况。对这次危机因果,有几点可以认定。

其一,乌克兰危机的根子在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所谓苏联民族问题“完全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所谓“形成了人们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亦即苏联民族,如此论断脱离实际,后患无穷。苏联时期15个加盟共和国按行政规划行事,多达近3000万俄罗斯族人分布在俄联邦以外的其他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这些俄罗斯族人从当初的主导地位降为从属地位,俄语不成其为国语,这一切都蕴含着不稳定因素。

其二,基于上述民族融合理论,苏联时期的版图划分也不合理。例如,同一民族体,将南奥塞梯划给格鲁吉亚,北奥塞梯留在俄罗斯联邦。再如,将阿塞拜疆族人居住的一块飞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划归亚美尼亚,为此苏联时期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就吵得不可开交。所以,今后不仅在格鲁吉亚,还有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都还可能发生余震。

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俄罗斯来自包括执政党、共产党在内的多个党派议员正式要求检方调查戈尔巴乔夫,认为他在苏联解体事件中负有叛国罪。还要追究俄罗斯的叶利钦、乌克兰的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的舒斯克维奇制造苏联解体违宪行为的刑事责任。这是插曲,但耐人寻味。

其三,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对苏联时期国际声望的眷念。乌克兰政变当局及其西方支持者搞双重标准理亏失分,俄罗斯已到达收回克里米亚的目的,也为乌克兰今后的走向打了预防针。因此俄罗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阻挠乌克兰大选。乌克兰内战和国家分裂并非各方所愿,但乌克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变得异常脆弱。

其四,普京更要考虑今后如何构建欧亚联盟的问题。这对于他才是根本大计。尽管如今变得越发艰难、希望渺茫,但若获得成功或比较成功,不失为防止苏联解体余震再度发生的一副良药。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