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陈刚:中日紧张关系趋向缓和的现实基础
发表时间:2014-04-29 12:33 来源:国际网
在美中战略默契的大背景下,中日关系改善具备现实基础和条件。中日继续忽视对方作为世界第三和第二大经济体所具有的巨大经济能量,不符合本国实际国家利益。从长远和战略角度来看,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整个亚太的经济整合和人员交往,是对中国和日本国家利益更为关键的核心因素。双方将采取谨慎策略,缓慢推进已经跌入谷底的双边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

近年来,由于钓鱼岛问题的不断升温,以及日本安倍首相和其他阁员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的干扰,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大国的双边关系降到了冰点。两国之间不仅政治互信恶化,而且以前较少受到政治关系影响的经贸往来,也开始受到严重影响,这给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和经济合作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中日关系不能出现明显改善,不仅会严重影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和本地区的经济整合速度,也会加剧东亚地区日趋紧张的安全局势。

从今年以来的形势发展看,虽然两国在钓鱼岛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上的立场都没有松动的迹象,但两国关系可能已经走过了最糟糕的阶段,一系列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有助于双方缓和彼此间的紧张关系。

身份特殊的中国全国政协前常委胡德平(已故中共领导人胡耀邦之子)日前访问日本,在东京先后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和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会面,这可能发出了两国官方有改善中日关系、恢复高层交往意愿的积极信号。与此同时,日本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也于昨日访问北京,并且会见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这距离上一次东京都知事造访北京已隔了18年之久。这些都是双方开始解冻关系的初步迹象。

从时间点来看,中日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安倍晋三)都在大刀阔斧的国内改革以及强硬的外交表现之后,迎来了任上的第二年,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对国内、国际问题的复杂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高层都有意愿降低调门,变强势外交为柔性外交,灵活处理与对方的棘手关系。无论对于安倍还是习近平、李克强来说,本国国内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问题,才是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周边邻国的外交关系,仍需要服务于发展本国经济贸易的大局。

目前无论是中国的经济放缓和外贸下滑,还是日本的“安倍经济学”魔力不再,都使双方领导人看到对方经济实力和庞大市场,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中日继续忽视对方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所具有的巨大经济能量,是不符合本国实际国家利益的。

内外条件改变推动关系改善

东亚产业链的整合,早已把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制造业大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在经济和产业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如果双方想要在国内经济上摆脱低迷不振的局面,就需要进一步改善彼此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为东亚经济进一步整合创造良好的制度性因素。过去一年,中国对日本贸易和投资均出现大幅下跌,这无疑不利于两国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鉴于两国领导人都已成功树立强势的执政风格,在国内拥有较高的民众支持度,因此双方高层都感觉可以适当放软身段,从本国切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调整和对方的关系。

今年影响东亚局势的一大地缘政治因素,来自于东欧的乌克兰,该地区急剧恶化的政治与安全形势,以及俄罗斯同美国、欧盟等在此问题上的博弈、较量,间接影响了东亚的国际关系。对美国而言,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而并入俄罗斯,是俄罗斯赤裸裸侵犯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结果,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必须对俄罗斯进行强力反击和制裁。

可以看出,乌克兰危机以后美国的全球外交和安全战略重点,集中转向俄罗斯和乌克兰,对东亚事务的介入有所减弱。鉴于乌克兰事态的不断发展,还将刺激美国采取更多制裁俄罗斯的行动,美国并不希望其他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因为那样将牵制和分散美国希望集中在东欧的外交力量。

出于此种考虑,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近期分别访问了日本和中国,表面上看是为了安抚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东亚诸国,以及向中国施压,实际上更大程度是为了给不断升温的中日紧张关系降降温,缓和东亚的安全局势,避免这一地区出现冲突升级,吸引美国过多的安全和外交关注。

哈格尔首次参观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向外界发出信号,美中军事交往和安全关系虽然受到诸多问题困扰,但双方都有急切修补这种关系的需求,在短时间内美中都不希望看到东亚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温。中国军方此次向美方高官开放航母这样敏感的大型战略型军事装备,除了显示中国不断强大的军力之外,也希望借此举打消美方疑虑,改善中美军方之间因为一系列敏感事件的发生,而亟待修补的关系与信任。

总之,哈格尔参观辽宁舰,可能标志着美中过去几年因东亚领土争端和美国“重返亚洲”战略,而日趋紧张的安全关系,出现明显缓和,而这种缓和,是在乌克兰危机的突然爆发后出现的。

在美中关系改善和美中战略默契的大背景下,中日关系的改善也就具备了现实基础和外部条件。对于日本而言,采取进一步刺激中国的行动,既不会得到美国的支持,也不符合日本本国的经济利益。由于安倍已经巩固了权力,去年帮助所在政党赢得了上院选举,目前国内支持率也不错,可以确保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执政,因此他即便出于国内政治考虑,也没有必要继续对华保持强硬。

从中国来讲,在当前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推动中日经贸发展和东亚经济整合,符合当下政策需求。中日间钓鱼岛领土争议本来就存在已久,只要双方不在此问题上采取改变现状的行动,这一问题过一段时间便会慢慢冷却。从长远和战略角度来看,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整个亚太的经济整合和人员交往,是对中国和日本国家利益更为关键的核心因素,两国政治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在当前环境下,中日两国政府都开始选择时机互递橄榄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目前形势下,紧张的中日关系不会快速改善,双方将采取谨慎策略,缓慢推进已经跌入谷底的双边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文章转自联合早报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