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国和美国在这次圣彼得堡G20峰会上的作用各有特色。俄是展示东道国身份的堂堂正正的“主角”。中国像是推动全球经济更加平衡及可持续增长的地地道道的“主角”。美国被叙利亚问题牵累,仿佛成了另一层意义上的隐隐约约的“主角”。美国的霸权主义未变,主导世界的图谋未变,但自身能量在变,外部条件在变。但我们不会否认美国仍是当今唯一超级大国。因为导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依然是美国政策影响下的地区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安全环境的依然是以美国为主要矛盾方面的大国关系。 |
习近平主席从9月3日至13日出访,参加了圣彼得堡G20峰会,期间与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先后访问了中亚四国,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的内涵与美国和俄罗斯都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针对它们任何一家。 俄罗斯、中国和美国在这次圣彼得堡G20峰会上的作用各有特色。峰会的主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俄罗斯虽与“财大气粗”暂无缘,却是展示东道国身份的堂堂正正的“主角”。峰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宣示中国理念、提供中国方案和传递中国信心的论坛,如有的媒体所说,中国像是推动全球经济更加平衡及可持续增长的地地道道的“主角”。叙利亚形势备受关注,美国被叙利亚问题牵累,受到与会许多国家的质疑,仿佛成了另一层意义上的隐隐约约的“主角”。 习近平主席9月5日在圣彼得堡与金砖国家其他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中,就金砖国家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习近平指出,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金砖国家要加强团结合作。事实上取得不少可贵的共识,如称:包括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有关发达国家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和货币政策,特别是在实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外溢效应;要进一步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当前急需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确定的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要加快建成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早日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与会领导人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愿同其他各方一道,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积极进展。金砖国家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维护共同利益。金砖国家推动随后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取得了积极成果。西方有的媒体传言,如今真正的金砖国家唯有中国,此说有点言过其实,难免又为“中国威胁论”增添佐料。 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分别把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相互关系的深化和发展。这种关系乃是基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意思是具有全面性、长远性和多维性,而不是权宜之计。这样做不是针对俄罗斯,而恰恰是从率先形成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得到借鉴。这样做也不是针对美国,早在1997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就曾共同设想并公开提出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后来并非由于中方原因而搁浅。奥巴马就任总统之后,双方提出采取积极、合作、全面的方针,近年来双方又认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其涵义应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似。“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既适用于上合组织成员国内部所有的双边关系,也适用于上合组织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主席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这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向国际社会的发出的庄严承诺。在上合组织内,外界总有人猜疑或者唯恐不存在中俄之间的主导权之争。其实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作用是互补性的,而且情况也还会有变动。比方说,安全方面,由于历史传统、地缘因素与自身实力,俄罗斯的作用理所当然地较为突出;经济方面,鉴于各成员国目前状况的差异,中国的作用大家公认较为明显。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唯有发挥所长,竭诚合作,方能产生集体的最大效益,正像这次《比什凯克宣言》中所说:“成员国将继续加强本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将其提升至崭新水平,将上合组织地区建成持久和平、友好繁荣的和谐地区”。 习近平主席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构想。这一主张对于完善和巩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关系从而带动政治关系,无疑将会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求相关各国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旨在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从而推动各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据悉,早在2008年2月,来自包括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中国在内的19国交通部长和高级官员在日内瓦签署一个意向书,决定在今后数年投入430亿美元,激活古丝绸之路和其他一些古老的欧亚大陆通道。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样的创新合作模式会使得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这次上合组织元首《比什凯克宣言》针对“当前国际关系正经历重大演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复杂性,严正指出:“应当在平等、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还强调指出:“成员国对西亚北非局势包括叙利亚局势深表关切,主张这一地区应在不受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外部干涉特别是武力干涉的情况下,实现和平、稳定、繁荣和进步。”这里着重说一点,俄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乃是各自利益需要所决定。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未能达到“大中东计划”的终极目标,那就想在叙利亚做续篇文章。俄罗斯在中东的阵地不断受损,执意要维护在叙利亚的传统利益。俄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矛盾,是长期存在分歧的延续。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美关系仅仅在反恐方面有过利益上的某种契合点,采取过比较接近的配合行动,但是,由于美国惯于搞双重标准以及乘机向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中亚地区渗透,双方的争斗不可避免地持续发展。普京继巧妙处理斯诺登棱镜门事件得分之后,在应对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成了又一赢家。不无讽刺意味的是,俄罗斯内外出现了要奥巴马把诺贝尔和平奖转让给普京的言论。 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冷战结束后对于美国来说,可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苏联解体后的十年,美国着力于消化与扩大苏联解体的成果,颇为得心应手,是多么的得意!进入新世纪,美国经受“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等连续冲击的第二个十年,捉襟见肘,是多么的狼狈!进入第三个十年,美国的日子将会怎么样呢?预测多认为更不可能为所欲为,不会那么悠然自得。再看,1999年科索沃战争是北约合伙干的,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北约出现分歧,被美国划成老欧洲与新欧洲,这次北约索性不介入对叙利亚的打击。美国的忠实伙伴不再一意顺从(尽管美国驻英国大使否认与英国关系受损),美国自身也举棋不定,总统与国会演双簧。这说明:美国的霸权主义未变,主导世界的图谋未变,但自身能量在变,外部条件在变。当然,我们不会否认美国仍是当今唯一超级大国,因为导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依然是美国政策影响下的地区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安全环境的依然是以美国为主要矛盾方面的大国关系。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