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双边关系,日本安倍政府却在钓鱼岛等问题上采取不明智手段破坏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致使两国关系降低到恢复邦交正常化41年以来的最低点。然而,日本有识之士大有人在,他们公正的声音有力地驳斥了安倍的谬谈。 |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根据实地调查所得以及查阅的中国、日本、琉球三国历史文献资料,最终写成了七万余字的《钓鱼列岛历史与主权问题的解剖》一书。该书重点引用了中国明清两代出使琉球国使臣,即册封使的笔述记录,说明钓鱼列岛属于中国。还引用了明朝嘉靖年间胡宪宗为抗倭斗争汇编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图录,进一步论证钓鱼列岛属于中国。此外,还引用日本学者的相关著述加以证明:仙台人林子平著有《三国通览图说》一书,书中插图将钓鱼列岛涂成与与中国本土相同的颜色,“从这幅图可以一目了然,子平将钓鱼诸岛视为中国领土一事,一点问题也没有”。 井上清教授在该书前言中谈起了撰写此书的理由:自1971年美国国务院宣布第二年将琉球群岛和包括中国的钓鱼列岛在内的“西南诸岛”“交还”日本后,在日本社会上就出现了一股强烈“冲动”和“狂热”,日本政府及大小商业新闻用高压手段硬说钓鱼列岛在历史上是日本的领土。这一切引起了井上清教授极大关注和无比愤怒。为了弄清历史真相,他自费从京都前往琉球进行实地考察。他说:“幸而在这次旅行中,受到冲绳友人之帮助,我方能确认所谓‘尖阁列岛’的任何一岛均未为琉球所领有过”;“正确言之,应该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掠夺中国的地方。果真如此,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无条件投降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对日波茨坦宣言开始,根据该宣言的领土条款,钓鱼岛即应自动归还中国。” 日本外交界和政界人士证明存在钓鱼岛搁置争议的谅解 2012年10月31日,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日本前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题为《双方应努力维持现状》的文章,内称:1972年,我作为外务省条约课长参与了日中邦交正常化谈判。据我所知(当时并不在场),对于田中角荣首相所提的尖阁(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周恩来总理说现在不想谈,田中也没有进一步追问。我那时觉得,搁置和不谈这一领导人层面的“默契”就是如此达成的,至今也这么想。还说:1978年,在日中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平副总理说,让下一代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福田赳夫首相和园田直外相并没有积极驳斥。“我的理解是,双方1978年再度确认了1972年所达成的默契”。他还表示,“看看眼下的局面,想到日中关系稳定对整个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1972年谈判的参与者,我担心不已。” 2012年9月12日,就在日本政府上演“购岛”闹剧的第二天,日本《东京新闻》刊登对原日本外务省局长孙崎享的专访,他说,中日双方确实是有搁置争议共识的。“1972年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首相,1978年邓小平副总理和园田外相都曾达成过在钓鱼岛问题上搁置争议的共识,我作为原外务省国际情报局长,能够接触到各种外交情报,我的解读应该是没有错的。”他认为,日本之所以现在不承认中日间曾有过共识,是因为日美同盟需要借钓鱼岛问题来扩充日本军备,警告“应注意领土问题背后的推手”。此外,日本《世界》月刊2012年11月号还刊发孙崎享署名文章《日本对钓鱼岛的五大误解》,指出日方应及时反省自己的误解,否则事态蕴含着朝更紧迫方向发展的危险。 日本政界高层人士认为根据《开罗宣言》钓鱼岛应归还中国 2013年6月25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说:“《开罗宣言》中包括钓鱼岛这一解释,从中国的立场来看也是有充分理由的。”承认这一理由,事实上就要首先承认钓鱼岛是窃取自中国,并且根据《开罗宣言》的规定理应归还中国。7月25日他在东京再次表示,根据《开罗宣言》的精神,日本应该归还侵占的领土,中国主张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是可以理解的。鸠山还明确表示,40年前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首相达成了搁置争议的共识。承认当时搁置争议,留待后人解决,这即是打开对话大门,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基础。 日本前众议院议长、前自民党总裁河野洋平近日也说,首相安倍晋三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行为辩解、企图修改和平宪法的行为会损害日本的国际形象,破坏政府先前做出的承诺。 上述论述,铮铮有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其一,有力地反衬了安倍政府在对待二战历史问题上的蛮横无理。安倍为转移民众对国内困境的视线,掩盖对外扩张的图谋,蓄意歪曲侵略历史,愚弄日本人民。 其二,有力地反衬了安倍政府对其主张的双边谈判毫无诚意。为摆脱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蓄意欺骗世界舆论,重温军国主义迷梦。 其三,有力地反衬了安倍政府蓄意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中美关系的改善令安倍惴惴不安,加之美国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暧昧态度,故而施展浑水摸鱼的惯技。这应该对二战时受害于日本的美国,也敲起警钟。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