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中国外交如何在传承基础上发展创新
俞 邃
发表时间:2013-04-26 15:24 来源:国际网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外交呈现新局面。有关建国63年多来我国外交如何在传承基础上发展与创新,笔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外交,都与三大因素紧密相关: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自身综合国力和外部安全环境。前30年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更大程度上体现革命与战争时代主题的特征。国力虽弱,外部环境较差,却往往显示强势外交。同时,也开始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作出某种认识上的反应,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30多年以邓小平理论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与我国国力增强、逐渐从国际权力结构边缘向权力结构中心转移相关,我国借助外交推动和平、促进发展的影响日增,但仍然带有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某些内涵,因为如邓小平所说,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历程可用“色彩斑斓、跌宕起伏、气势恢宏”十二个字加以概括。

二、63年多来我国外交都是以一定的战略理论作为指导。前30年,著名的如建国之初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方针;首创并积极推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苏美先后提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和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后30多年,著名的是相继提出和平发展时代主题论、世界多极化论、世界大战推迟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论、新安全观、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与推行立体外交的主张,等等。

三、毛泽东有关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论述,带有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但迄今仍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着眼于人民,深信力量寓于人民之中;提倡“不怕鬼”、“不信邪”;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大党主义;注意分清敌我友;重视国际团结;善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崇尚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永远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提倡运用灵活的策略——诸如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有理、有利、有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等。毛泽东将辩证法运用于外交,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例如: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等等。

四、前30年外交奠定了传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理论上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影响深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问世将近60年来,经久不衰,和者日多。之所以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于它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具有深刻的本质特征,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其理论意义在于它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一是完整性,二是兼容性,三是稳定性;其实践意义在于它可以能动地加以运作,一是务实性,二是普适性,三是动员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反映了二战结束之后、殖民主义瓦解过程中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成果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强烈愿望,融会了新独立国家试图运用软实力防御任何强大外来侵略势力的卓越智慧。它的问世,体现了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时代主题所产生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印度、缅甸等发展中国家一批政治精英对于人类历史的责任感和二战结束后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所起的独特的进步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树立的一座不朽丰碑。

从实践来看,前30年奠定的外交基础是: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周边外交;3、立身第三世界、依靠第三世界和支援第三世界的外交;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外交;5、要对人类做较大贡献的外交。后30多年中国外交正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与创新。

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与之相适应的是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此后不断地发展创新,形成了一个包括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内的科学体系。关于世界观:1、时代主题观,确认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2、战争和平观,确认世界大战可以推迟甚至避免;3、世界格局观,确认世界多极化;4、国际秩序观,提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社会制度观,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衔接性与依存性,必须借鉴和吸取人类文明在资本主义阶段的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关于认识论:1、自我认识论,确认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世界多样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论,强调不同文明互补,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无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3、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结合论;4、大国关系互动论,强调大国之间应当是一种彼此受益的互不敌对、互不对抗的新型关系;5、机遇挑战并存论,强调要善于识别机遇、选择机遇、创造机遇和把握机遇。关于方法论:1、维护国家利益与对人类作贡献的关系;2、外交布局中大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3、不结盟与战略合作的关系;4、党际交往以及民间外交与国家外交的关系;5、求同存异与坚持原则的关系。

六、不同时期外交理念发展与创新的具体举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十二大(1982年9月),到十三大(1987年10月)之后,覆盖13年期间,例如提出:1、“一国两制”构想;2、国家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3、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超越意识形态。从十四大(1992年10月)到十五大(1997年9月)之后,覆盖10年期间,例如提出:1、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十四大报告)。这里将传统提法“推迟”改为“避免”。2、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后来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认同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3、不同文明互补。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世界各种文明应该也可能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从十六大(2002年11月)到十七大(2007年10月)之后,覆盖十年期间,例如提出:1、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2、与邻为善、以邻为伴;3、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例如提出:1、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2、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也就是实现“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际条件;3、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称“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4、丰富发展模式多样性的“鞋论”,习近平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七、几点总体性看法:其一,从不同角度看我国外交传承、发展和创新的特色。1、从敌我友关系来看,经历了“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哪里有霸权主义就在哪里反对”的过程,到今天“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构建以合作与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2、从战略格局构想来看,经历了“两个中间地带”论、“三个世界”论,到“世界多极化”论。3、从外交政策的内涵来看,紧扣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两大方面,不仅重视双边关系,而且越来越着力于多边关系。

其二,中国外交理念业已形成一个体系,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杠杆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道路是和平发展,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远景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其三,中国党和政府做到了妥善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与时俱进与保持优良传统的密切关系,全球安全与周边安全的协调关系,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妥协的辩证关系,反对霸权主义与反对恐怖主义的兼顾关系,发展与美国国家间关系与反对强权政治并行不悖的关系。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上官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