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正文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知难而进
俞邃
发表时间:2013-06-25 10:30 来源:国际网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有理论价值,更具实践意义,不仅涉及双边利益,而且势必会产生全球影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愿景,却有难度。为了中美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知难而进。只要双方拿出决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处着眼、登高望远,又小处着手、积微成著,就一定能够完成这项事业。

一、远见卓识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先后提出了时代主题观、国际新秩序观、新安全观、不同文明互补论、大国关系战略互动论等等,都是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做的铺垫。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稳定、深入发展,更是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迫切地被提上日程。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方率先提出的。2012年5月3日,胡锦涛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思想、政策、行动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途径。”同年7月,习近平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致词中指出:“中美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符合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也将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中国将急需推动各大国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尊重各自利益关切,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着力构建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关系”。

习近平今年3月1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奥巴马总统祝贺习近平当选,希望构建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同美方一道,扩大合作,管控分歧。

二、循序渐进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庄园会晤,别开生面,寓意深远。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习主席用三句话作了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越发鲜明,国家间的依存程度越发加深。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决定了需要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关系。中国古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令人高兴的是,中美领导人当机立断,其认识和决策不是滞后,而是富有前瞻性。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着坚实的依据。习近平主席在会晤奥巴马总统时,从政治意志、经验积累、机制保障、民意基础和合作空间角度,讲了5点依据。就中国方面而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发展同其他大国关系做了不懈努力,也积累了经验。从理论上看,中国领导人不是孤立地谈大国关系,而总是将其同世界格局、安全环境、国际秩序等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实践上看,中国处理大国关系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国家利益原则;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原则;共同发展原则;面向未来原则等。特点是言行一致,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不卑不亢,开拓创新,知难而进。中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有关大国关系的战略构想。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一是认识阶段。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如今两国元首对此欣然确认无疑。接下来,要把国家领导人的共识推广为全社会的共识,从而巩固和弘扬这一重要成果。二是实践阶段。这有一个探索途径、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万事开头难。第一步取得共识是突破性进展,况且两国元首已就实际步骤做了初步安排,如提出双方团队将密切配合,确保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双方同意加强经贸、能源、环境、人文、地方等广泛领域合作,深化全方位利益交融格局;改善和发展两军关系,推进新型军事关系建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拓展合作,推动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双方表示还要使网络安全成为中美合作新亮点。

三、把握尺度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一个可资借鉴的尺度,这就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平等是前提,互信是基础;包容是条件,互鉴是智慧;合作是手段,共赢是结果。平等、互信、包容则是“关键词”。

平等是指各自主权平等、合作伙伴地位平等和话语权平等。这种平等与各自的实力相关,要看到各自优势,彼此尊重。从平等意义上讲,政策保持“平衡”或者“再平衡”,是无可非议的。

互信,首先要有自信,就是确信需要对方的合作,也能够与之合作好。没有这种自信,就产生不了互信。

能否真诚合作从而达到共赢,包容至关重要。要承认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社会制度和道路选择,要善于求同存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防止和克服任何傲慢与偏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处理国家关系要有“君子”之风。因此,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尊重各自利益关切,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

总之,基于平等相待,方能做到名副其实的互信;唯有相互包容,才能真心实意地彼此借鉴;既然愿意合作,就要有共赢的思想准备和切实行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境界应该是: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互通,军事上互动,外交上互商。

建立中美新型关系,必须排除第三方的干扰。在双边关系中不针对第三国,在三角关系中不联合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只有这样,大国关系才有可能互动促进,保持相对平衡,最终形成一种各方受益、互不敌对、彼此借重的新型关系。

四、克服阻力

要把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识变成社会共识,智库和舆论的作用非同凡响。学界和媒体理应释放正能量,反对散布悖论。习近平提出的“管控分歧”显得特别重要。

其一,警惕渲染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只是单方面的需求。习近平这次访美时提出了“三问”:“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怎么样进行合作来实现共赢?中美应该怎么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就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意图说得非常明白。可是,我们注意到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6月7日署名文章,说什么“‘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是将中国所拥有的东西合法化,并提供另一条途径来替代西方所珍视的民主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纽带。”这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其二,不能同意将规划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解读为“商讨如何划分对世界的影响力”(见俄罗斯《消息报》6月9日报道)。由此产生的新词“中美国”几乎成为一种时尚。这其实是冷战思维在作怪。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是这岂不变成“当局者清,旁观者迷”了!?

其三,不必回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丰富经验,可资借鉴。例如不结盟而做到真正战略协作,关系密切而不存在依附性,维护各自尊严和利益而不怀损害对方之心,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而不搞双重标准,有矛盾分歧而能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等等。这些特点正是中俄关系被称作大国关系楷模的依据。

其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决不是由中美两家包揽全球治理。所谓全球治理,顾名思义,一是针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不是个别性、局部性问题,二是这种治理不能仅仅靠某一家或者某几家去完成,更不能由谁来主宰。全球治理离不开各国自身的治理,也离不开联合国组织本身的治理。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摆正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的关系尤其重要。面对核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而必须同舟共济。

其五,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愿景,却有难度。无可讳言,霸权主义惯性是最大阻力。要承认差异,坦然以对,不抱幻想,努力消除障碍。为了中美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知难而进。诚如习近平在与奥巴马会晤时所说,只要双方拿出决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处着眼、登高望远,又小处着手、积微成著,就一定能够完成这项事业。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大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