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第二任期已经开始,他的团队也大换血,其中国务卿的替换最引人注目。民主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接替“外交官中的摇滚巨星”希拉里,主掌美国外交。克里长期从事外交事务,从他在重大国际问题和中美关系敏感问题上的表态以及投票记录来看,他不仅在外交风度上将有别于希拉里,在政策行为方面,也可能更趋务实。 |
希拉里终于离任了。有人说她是好国务卿,有人质疑。有人说她功不可没,有人说她留下一个烂摊子。美国媒体调侃说她是“外交官中的摇滚巨星”,不辞劳苦地进行了多次“全球巡演”。国际上好多人不待见她,因为她喜欢指手画脚,盛气凌人。但她致力于追求完美的美国全球战略,不愧于“强势国务卿”的称号。对中国,她一直是“两面下注”,既说过不少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好话,也说了不少不利于两国关系的话。她是美国第一个接受中美“同舟共济”理念的领导人而且多次重申。她甚至说美中两国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她离任时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之间已经建立起具有足够广度和弹性的关系”。但遗憾的是,她针对中国的负面政策行为和言论更多,总是念念不忘遏制中国和散布所谓“中国威胁”。
现在,民主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已走马上任。中美学者议论纷纷,主要倾向是认为他比较“务实”,美国外交可能要有所调整,至少是要“微调”。但也有人认为,奥巴马总统不过是“换卿不换药”,不要对克里寄予奢望。 克里长期从事外交事务,从他在重大国际问题和中美关系敏感问题上的表态以及投票记录来看,他不仅在外交风度上将有别于希拉里,在政策行为方面,也可能更趋务实。不仅如此,他与奥巴马的个人关系比较密切,“外交理念”也比较接近。因此,人们对他寄予一定希望,期盼他在时代变迁的新时代发挥“正能量”,不无道理;说奥巴马只是“换卿不换药”,似乎有失偏颇。 克里出任国务卿前后,有些言论也值得玩味。他对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必要性有所质疑,认为“美国必须深思熟虑”,避免让中国感到美国是想要“围堵”它。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接受质询时,他还指出,美国之所以推进重视亚洲政策,原因之一是要加强与经济大国中国的关系。他认为美中可以在对伊朗制裁问题上寻求“通力合作”,在应对朝鲜方面,也可以进行“更多协作”。对此,日本右翼媒体已萌生醋意,说什么克里重视中国的姿态“十分抢眼”;克里认为中国为美国带来的“机遇”多于“挑战”!克里的这些表现,似乎可以作为对其寄予“正能量”期盼的佐证。 在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一般说来,既要看到对方,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大国的国策和大战略,又要看到在特定情况下,它政策和策略可能的调整和演变,看到其前后的差异与不同。否则,就可能误判,更谈不上是什么“成熟的外交”。希拉里的功过自有历史评说。对克里外交风度和政策行为的不同,也可以在“正能量”方面有所期待,但也要经过新的实践来检验。 当然,希拉里和克里都不是简单的个人,他们都是美国“执政党的人”,是有关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全球战略诉求的执行者。美国要建立以美国价值观为基础的所谓“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这一大战略一时难以改变。希拉里不行,克里也难做到。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最近指出:美国应学会在平等、利益平衡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打交道。这话很得体,也是国际上人们普遍的期盼。问题是:美国准备好了吗? 中国领导人两年前就已向美国释放善意,提出中美要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努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事实上,现在美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不同程度上,对此有正面和积极的呼应。克里国务卿上述讲话,如果是认真的而不是虚晃一枪,如果奥巴马总统头脑清醒,既从美国根本和长远利益考虑,也顺应时代潮流,那么,中美两国关系有可能相向而行,未来四年(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可能是美国的“大好机遇期”,中美目前不那么舒服的相互依存关系,可能逐步舒服起来。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前驻荷兰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