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世界经济
  • 王义桅:疫情对全球化影响远超金融海啸 2020-03-26 16:08
    疫情催生新的全球化转型,全人类胜利的逻辑超越了某个国家单赢的逻辑。如果这场疫情能让更多国家认识到这个逻辑,就此对过去走歪了的道路拨乱反正,那么它的破坏性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大,但大疫过后的地缘政治影响却可能比那场危机过后更加积极。
  • 姜跃春:新冠疫情不会中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2020-03-25 16:52
    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危机后更容易凝聚贸易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力量,保护主义者倾向于采取孤立政策维护国内生产者的利益,但往往适得其反。保护主义从来不是救世主,鼓吹同中国“脱钩”有违基本经济规律。加强国际疫情防控合作,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才是助力世界经济复苏、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要义之所在。
  • 迟福林: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 2020-03-24 17:08
    面对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严重冲击,中国应:1.以积极主动合作抗击疫情,加快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2.主动开展防止疫情蔓延的国际和地区合作。3.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力度。4.以稳住自己作为承担大国责任的首要前提。
  • 王建:疫情防控的思考与世界危机的新形态 2020-03-24 17:04
    这场疫病导致的是世界危机的新形态:首先,这个新形态的特点是短缺型危机。如果各国的生产无法继续,势必出现严重的供给短缺。其次,会带来全社会巨大的恐慌。最后,强需求抑制停产和强供给抑制停产并存。对此我们要保证,中国在断了20%的粮食进口,70%的石油进口以后,经济还能转起来。
  • 魏建国:当前正是吸引外资的好时机 2020-03-20 18:14
    新冠疫情将给世界产业分工带来巨大变化,中国在全球供应、生产和服务链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一带一路”、RCEP等随着疫情中中国治理能力的凸显,将得到更多国家响应。我们要及早适应这些变化,因此自贸区建设需先行一步。
  • 张蕴岭:疫情下的经济全球化 2020-03-20 18:11
    此次疫情使全球化结构的调整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支持和推动改革调整,不要一般的讲继续捍卫原有的全球化。就我们自己而言,要利用新的形势把国际经济结构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快国内经济调整的步伐。
  • 张明: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表现、原因及展望 2020-03-20 18:06
    作者认为: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股市调整尚未结束,而且全球经济可能在今年上半年陷入衰退,此外金融市场上有两个潜在的风险点可能在未来爆发。疫情过后国际经贸冲突可能再次升级,同时各国政府会进一步放松国内宏观政策,不过这次应对金融市场动荡的宏观政策挑战要大于08年。
  • 徐长文:中日两国企业合作进入新时期 2020-03-19 17:13
    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迫使中日两国企业携起手来共同应对。3年多来中日两国企业在多领域、新领域密切合作,不仅提高了双方企业业绩及企业经营水平,也给予贸易保护主义有力的回击。
  • 董一凡:旧病新伤又遭疫情“急症”,欧洲经济或将遭遇“第三 2020-03-17 16:38
    一旦欧元区今年陷于负增长,将成为继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后的“第三次冲击”。尽管欧元区目前经济总量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但经济结构的内伤仍未痊愈,其衍生的民粹主义、疑欧主义等政治思潮还在发展,欧盟和各成员国应针对疫情及其经济社会影响,提出全面、有效、及时的措施,才能避免新危机。
  • 李巍:中美贸易战火将从双边烧向多边 2020-03-16 16:26
    今后美国应对“中国竞争”的经济战略的重点将会从双边转向多边,重新强调盟友在其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为此,我们需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严肃对待自身的“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集中精力完成与欧盟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尽快签署RCEP谈判文本,同时大力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尽快启动与英国的自贸区谈判。一旦RCEP不能顺利签署,中国应进一步升级与东盟十国的自贸协议。最后要加强金砖国家机制的内部协调,避免新兴国家被发达国家分化。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