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吴正龙:疫情之后,重塑全球供应链的挑战
发表时间:2020-05-09 17:42 来源:国际网
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或将重塑,但在目前全球经济遭到重创,大量资金用于救经济的情况下,对现有供应链采取大拆大分是不可能的,而提高全球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韧性和能力才是切实可行之道。但需警惕的是,美国滥用公权力干扰市场运行,企图破坏全球供应链。对此,我们需未雨绸缪,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全球供应链稳定。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是当前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巨大灾难。为遏制疫情蔓延,各国相继采取停工停产,限制经济活动的措施,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这引发人们对疫情之后重塑全球供应链的思考。

目前全球供应链布局是多年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重塑全球供应链是企业行为,不以政府的意愿而转移。既不是推倒重来,另铺新摊子,也不是脱离目前供应链,自给自足,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克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提高其应对洪水、地震、流行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的韧性和能力。

2011年,泰国洪灾持续多月,严重冲击全球汽车、电子、电器及其零部件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直接造成当年全球工业生产下降两个多百分点。发人深省的是,原本人们认为灾后泰国供应链布局将重新洗牌,但这一幕并没发生,其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没有资金支持大规模迁址重建这些零部件生产企业。泰国灾后供应链的情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与泰国洪灾不同的是,此次疫情依次在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爆发,几乎都经历了供应链断裂的遭遇。在全球经济遭到重创,大量资金用于救经济的情况下,对现有供应链采取大拆大分是不可能的,而提高全球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韧性和能力才是切实可行之道。这是一项所有参与全球分工国家的共同责任。工作重点是增强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供应链的预警、应急和处置能力。发展方向是供应链韧性、多元化和智能化,以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

今天的全球供应链错综复杂,有众多合作伙伴参与,分散在多个不同地点,交织在一起,成为全球贸易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要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多元化,必须提高零部件可替换性、设置备用供应点以及对不同层级供应商掌控上下功夫。特别是对第二层和第三层供应商的了解,尽管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能够迅速、显著地扰乱生产。据统计,在《财富》1000强企业中,超过90%的企业在中国拥有二级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在疫情最初阶段受到的影响最大。

有的国际大型科技公司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构建智能供应链。智能供应链可以大幅度提高对突发事件预报的准确性,减少供应链脆弱性,并在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正常生产。这是一个“高大上”的创意,如能实现,将把全球供应链安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美国滥用公权力干扰市场运行,破坏全球供应链。美国一些政客利用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鼓吹所谓的中美供应链“脱钩”,甚至提出政府为美企撤离中国“埋单”。近来,美国又有人企图动用国家公权力,强行人为地阻断供应链。

中国是世界原料药的重要供应国。尽管中国第一季度疫情严重,但全球药物生产和原料药供应并没有受到影响。然而,以过分依赖中国将引发风险为由,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汤姆·考顿和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日前联名提出法案,要求从2022年开始停止从中国购买原料药和成品药。

此次疫情暴露了美国在医疗防护用品上对中国的依赖。对于中美在经济领域高度相互依赖,过去美国政府更多的是从贸易不平衡和就业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现在从供应链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的所谓威胁。可以预计,今后美国国会将通过更多的法案,对中国企业实行断供、或切断来自中国企业原材料供应,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作为世界制造业一极,中国拥有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特点是确保全球产业链留在中国的决定性因素,也为中国发展全球产业链提供充分条件。对于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重塑,除中国企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韧性和能力外,我们还需未雨绸缪,对美国肆意破坏全球供应链的做法要有预案,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全球供应链稳定。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