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外交与战略
  • 傅莹:中美关系面临艰难的选择 2019-09-16 18:28
    看中美关系的未来,挑战在于能否让彼此信服,继续在同一个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构建合作共赢、良性竞争的新型关系。中国在新时期的对外关系上主张构建平等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植根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大智慧,也符合世界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也应该是中美关系理性的发展方向。
  • 周晓沛:从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智慧 2019-09-06 19:36
    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使中俄双方都蒙受了沉重损失,也都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和宝贵的智慧。无论是结盟还是对抗,都是不成功的,中苏、中俄关系还是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结伴而不结盟。当前,世界上乱象丛生,在大乱局、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双方宜通过更紧密、更深层次的战略沟通,更好地联手应对全球性的新问题、新挑战。
  • 杨洁篪: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9-09-04 20:23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阶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做好对外工作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历史交汇期的目标和使命,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谋划,积极担当作为,坚持底线思维,妥善应对和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
  • 王鸿刚:五百年来谁著史?把握中美大势,这四条历史规律了解 2019-09-03 19:06
    如果美国寻求和中国全面脱钩,它的霸权将基本瓦解,因为中国掌握着世界的未来。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是客观现实。中美之间的矛盾分歧,只能通过对话和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和管控。大国之间的博弈,往往是更加善于调整改革、更加顺应时代潮流的国家最终获得胜利。做好我们自己的这些事,就是对大国博弈的最好回应,就一定会帮助新时代中国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
  • 张燕生:这次中美博弈,可能比入世谈判时间更久 2019-08-21 18:53
    中美博弈是必然的,是中华复兴进程中躲不过的一场大考。这次中美博弈,可能会比申请加入WTO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解决好三件事,一是科学、技术和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二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成为全球性负责任大国。对中国来说,这场贸易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战?有三点很关键:建设三个一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保持平常心。
  • 庞中英:当前需要重新强调三边主义的重要性 2019-08-19 18:02
    管理甚至治理国际体系中的各种三边关系,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三边关系,三边主义是一个基本的有效途径。目前,需要重新强调三边主义的重要性,提升和创新各种各样的三边主义。
  • 贾庆国:国际秩序之变与中国作为 2019-08-16 19:23
    作为二战的产物,当前的国际秩序本质上是西方国家主导的、更多地反映西方发展历史经验且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制度安排与规则体系。尽管它存在不少问题,甚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俱仍是人类历史上创造出的最接近理想状态的国际秩序,在国际上认同度较高,崩溃或终结的可能性还不大。当前,西方国家维护世界秩序的能力和意愿的弱化与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共同推动着国际秩序走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秩序未来演变中,中国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坚决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也要求同存异,推动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合作,有效处理和管控好与美国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办好自己的事,以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
  • 王逸舟:从“经济大国”到“仁智大国” 2019-08-16 19:12
    基于新中国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累积式发展,中国崛起已然成为全球性话题,国内舆论甚至发出中国引领世界、开启百年巨变的声音。就此而言确实“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国的发展和影响仍主要在经济方面,世界仍处在长期“量变”过程中。面对巨大成就与历史机遇,中国应该杜绝盲目自大和战略误判,树立大国风范,继续保持平稳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不足,弥补与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差距,实现从粗放的经济大国向精致的“仁智大国”(“仁”的社会、“智”的外交)的转变。
  • 王义桅:中国为何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 2019-08-15 19:09
    发展中国家既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是国际认定,也是自我意识,是互动的,也是辩证的。中国定位自己为发展中国家,不是谦虚,更不是虚伪,而是证明我们仍有发展潜力,关键词是发展中,而非简单的发展。
  • 张贵洪: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的“金钥匙” 2019-08-14 18:58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坚持和扩大开放,维护和加强多边的信心和决心不能变。新时代,需要赋予多边主义新的内容和意义。中国的多边外交也需要通过转型和创新进一步加强:一是充分利用多边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二是加强多边外交与周边外交、大国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互动和互补;三是推动从多边参与到多边引领的转型。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