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外交与战略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2-04-21 17:22
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秦刚:乌克兰危机之后
2022-04-20 18:41
对危机认知的差异,不应成为无端指责和施压的理由,不应干扰中美为走出乌克兰危机作出努力。中、美有理由把眼光放得更远,就危机之外与危机之后展开务实、建设性对话、协调与合作,推动实现各方都能接受的欧洲长治久安之策,妥善解决其他全球热点问题,与国际社会携手预防和应对乌克兰危机给全球带来的严重冲击,确保各国经济民生不受影响。当今的国际体系并不完美,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是维护者、建设者,不是破坏者、颠覆者。使中美人民和世界人民共享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与共同繁荣,这是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共同担负的历史责任。
傅莹:怀念美好时光——写在中英建交50周年
2022-04-18 20:11
当前世界动荡不安,国际局势起伏不定,矛盾冲突凸显,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世界和平发展的形势。但是,中英两国合作的基础没有动摇,我们要对前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未来双方拓展经贸关系、全方位合作的空间和潜力仍是巨大的。关键在于中英双方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理性、客观地面对彼此不同的观念和立场,尊重各自国家基于自身历史和文化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成就,让双方全面合作关系尽可能少受干扰。
唐新华:从“乒乓外交”到“气候外交”:新时代中美合作新空
2022-04-14 16:54
中美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发表的气候行动联合宣言,为本世纪关键十年两国强化气候合作制定了行动指南。中美应以《宣言》为新起点,以“气候外交”推动两国气候行动,拓宽合作新空间。两国在灾害预警、绿色金融、甲烷减控能力建设方面展开合作的空间较大,并应建立气候安全与战略对话机制,以加强沟通,促进良性竞争。
秦刚大使在“铭记英雄—纪念飞虎队80周年及二战时期美国援华
2022-04-12 21:21
任何一段伟大的历史都不应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淡忘,它值得后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和铭记。81年后的今天,中美两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早已利益交融,但中美关系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美是冲突对抗还是和平共处,是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这是世纪之问。身处无数人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和平年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制造矛盾,扩大分歧,挑动对抗,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我们需要去书写更多像飞虎队一样的合作故事,为两国人民创造福祉,为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
徐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2-03-25 20:18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成分严重制约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同时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中国主张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鼓励各国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朱锋:平息乌克兰危机需要中美协调
2022-03-21 20:29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头两大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防止乌克兰局势失控、避免乌克兰人道主义危机深化、控制乌克兰危机所产生的消极地缘战略“扩散效应”蔓延到更大范围,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无法回避的深刻内涵。中美两国可以加强乌克兰问题上的“大国协调”,通过劝和促谈、加速推进停火、避免全球政治的脆裂。拜登政府需要认同中国的政策底线。乌克兰危机的缓解与结束,可以为深化中美合作、管控中美分歧提供动力。
蔡翠红: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网络时代中美竞争与合作的金钥
2022-03-15 20:40
50年前,中美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推动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如今中美在网络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将加剧全球技术生态的分裂,加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难度。中美数字经济互补性强,在网络反恐、数据流动、互联网治理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两国应把握历史机遇,继续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增信释疑,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中美关系在新时代稳健发展。
王文银委员:加强国际文化传播交流 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
2022-03-11 20:25
针对当前制约国际文化交流的问题,王文银委员有四条建议: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化常态化。二是培育文化交流品牌,提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三是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增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内生动力。四是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全国政协委员王文银:关于大力发展国际文化交流 促进“一带
2022-03-08 15:23
大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有利于积极宣传我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成就,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推动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化常态化。二是培育文化交流品牌,提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感召力影响力。三是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增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内生动力。四是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089条
上一页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109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