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外交与战略
  •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座 2021-09-08 21:42
    我们要以《纲要》出版发行为契机,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新高潮。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奋力推进外交事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践行多边主义理念,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扩大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 郑永年:中美竞争需要斗智斗勇不斗气 2021-08-18 14:30
    中美矛盾的实质是经济冲突,不是政治冲突,把它升格为政治问题,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今后,斗智、斗勇、不斗气是我们正确的应对之道。不论对手如何挑衅,如何反智,中国政治经济学都应表达出其理性、克制、利他的一面。不论对方是否开放,我们始终保持开放。同时,中美关系的恶化尽管主要问题出在美国身上,但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缺少对美国内部发展的理解。中美两国的问题是共存问题,要学会和美国共存,不要想着怎么样打败美国。中美关系过去是以合作定义竞争,未来将以竞争定义合作。
  • 苏格:把握中美关系的四个关键词 2021-07-28 16:08
    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空间有限,但可推动某些交流平台得以恢复或重建,通过双方努力争取“机会窗口”,使中美关系重回正常或停止下跌。这里关键有四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公平竞争,和平共处。“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应守住的底线,“相互尊重”是双边关系基础,而“合作共赢”则是共同目标。我们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争取中美关系重回健康发展的正轨。“协调、合作、稳定”符合中美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和平、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希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 丁隆:担心中国陷入“中东泥潭”?大可不必 2021-07-20 17:44
    对于中国最近的中东外交行动,国内有一些人担心中国与中东走得太近,会陷入中东冲突的泥潭。不过,所谓中国掉入“中东泥潭”的担忧则大可不必,既然中国不卷入中东冲突、不搞势力范围,何来陷泥潭之忧。促发展是中国中东政策之纲,劝和促谈是其基本方法,这决定中国中东外交是建设性介入,于己于人都是有利的。
  • 贾庆国:技术“脱钩”,中国应如何突围? 2021-07-14 16:45
    近年来,美国加强了向中国的技术出口控制,对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呼吁要采取反制措施。尽管技术脱钩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巨大,而且总的来说是负面的影响。但国际交流总是有风险的,与此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好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好处是大于风险的。脱钩和闭关锁国不应是我们的选择,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以及打开国门,我们才能够充分享受比较优势带来的好处,能够帮助我们扩大生产的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在国际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 陈积敏: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外交破题需考虑美国因素 2021-07-01 15:42
    鉴于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二元结构的现实性,中国周边外交需在保持连续性、继承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致力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同时,在建设周边环境进程中,中国等亚洲国家必须将美国因素考虑在内。
  • 王晋:中国国际形象建构的责任与建议 2021-06-24 15:47
    在国际形象建构当中,中国有一些错误认知。首先,国际形象的负面效应都归咎于西方。其次,认为中国只要在硬实力上超越美国,必然会迎来国际威望。最后,国际形象建构成败,在于口径一致。但单纯突出口径一致,只可能增添受众的疑惑和反感。作者建议,在国际传播场域中国必须勇敢地宣传自己。其次,必须习惯他国的批评和怀疑。再次,国际形象的建构,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要鼓励学者参与国际科研领域的竞争。
  • 王缉思:莫让反华阴谋成“新华盛顿共识” 2021-06-23 17:00
    过去十年,华盛顿的共识已经决定性地转向了对北京采取更具对抗性的姿态,这在特朗普期间达到了顶峰。近期,美国政府的轮替传递出不同基调,但并未出现实质性的政策调整。从北京的角度看,是美国培育了这种新的对抗气氛。更好地理解这些对当代历史的分歧观点,将有助于两国找到一种方式来管理彼此之间的竞争。今后中美两国应遵循中方长期以来提出的“相互尊重”的路径。中美两国将继续在很多领域竞争,但应避免在谁能更严厉地指责对方和谁能生产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这些领域竞争。
  • 牛新春:中东变局下中国的建设性作用 2021-06-21 15:36
    随着伊斯兰主义、石油财富、以色列威胁和美国干预等四大长期浸淫中东政治的因素,呈现明显变化趋势,中东政治格局或出现重大调整。而且这次变革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将由本地区国家、人民决定。现在,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中东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扩大,中国在中东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水到渠成。首先,帮助中东构建自己的地区安全机制。其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助力阿拉伯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第三,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 郑永年:“有限全球化”下中国要做的大国功课 2021-06-10 15:59
    全球化还会继续,但由于各个国家都会想办法收回更多的经济主权,全球化会从之前的“超级全球化”变为“有限的全球化”。在此情况下,中美两国的经济、中国跟欧洲的经济不会脱钩,但互相依存度会减低。我们要在“有限的全球化”下推行第三次开放,因为我们搞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一定要在开放状态下来创新。同时,中国除了遵守现行国际规则的情况下,还要对国际规则进行补充。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