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能源 >
能源
  • 杨勇:青藏高原不适宜大电网建设 2014-12-19 15:30
    西藏并不适合建大水电站。第一,青藏高原是亚洲大河发原地,河流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降水补给能力弱,水文季节性差异大,不稳定,电站出力保障低,发电质量不高,冬季受冻害和封河导致电力系统性危害严重;第二,西藏河流因河谷土地价值和地质条件所限,难以建设调节性水库,电站调节性能降低,影响其补偿能力。以上两点降低了电站技术经济指标。第三,青藏高原向外输电得不偿失,建大电网给景观价值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第四,气候演变进程将给水电站的水文情势和地质稳定性带来很大变数。大规模水电建设也可能加剧气候演变。
  • 吴正龙:低油价影响世界能源格局  2014-12-12 14:23
    国际油价下跌是市场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产物,跌势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世界能源格局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需求萎缩将是长久趋势。其次,供应过剩,供求失衡令石油价格持续下挫。再次,美元飙升打压油价。最后,减产保价落空。低油价对原油进口国是利好,俄罗斯受损最大,美国则喜忧参半。归根结底,当前这一轮油价下跌是传统能源与非传统能源之争,以页岩革命为代表的非传统能源,在以传统能源为代表的沙特主导之下,面临严峻挑战,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白旻:2035与2050年全球能源图景概述 2014-12-08 14:37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入了以中印经济高速发展为特征的大国崛起时代,另一是深入走进全球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世界能源格局出现了深刻变化,能源技术革命正在推动第三次产业革命走向现实。随着中印经济的崛起,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能源地缘政治也日趋复杂。
  • 夫特:美能源政策革了自己的命 2014-12-05 12:15
    中俄天然气项目不仅对两国带来好处,还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它将使俄罗斯助力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的同时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一个长期的立足点。此外,这两大项目也抑制了美国成为亚洲液态天然气主要出口商的野心。短期看,搭上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国,克里姆林宫从此不再惧怕欧美的国际制裁了,美国意欲孤立普京的计划也大打折扣。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中俄能源合作意味着亚太地区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新的权力结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美国政府可能会想方设法打断中俄能源框架协议的顺利进行。但奥巴马政府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美国现在没有精力这样做了。
  • 加普:廉价能源成为新王道 2014-12-01 13:18
    20年来,工业全球化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发达世界与中国之间的劳动力价格差距。这种差距促使纺织、电子等许多行业,将生产从美国和欧洲生产成本高昂的工厂,转移到那些劳动力成本仅为欧美零头的地区。而如今,廉价能源开始代替廉价劳动力发挥这一作用。这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美国幸运地拥有了大规模可开发的页岩气储备。欧洲必须做的首先就是,意识到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让位于廉价能源。无视这一事实是没有用的。
  • 李国强: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调适 2014-11-27 15:28
    在南海已经呈现出资源争夺加剧、油气开采加速、第三方介入加重、主权与利益捆绑加强的态势。南海周边有关声索国在南海油气开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战略资源,而是力图通过油气开采,使其非法占领中国南海岛礁“合法化”。
  • 胡森林 王亚莘:伊拉克危机背后的旧能源安全观 2014-08-26 15:03
    美国的国际关系策略和地缘政治思维受制于它的能源安全观——“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这是一种基于霸权理论的旧能源安全观。几年来美在其霸权思维指导下,重返亚太。给亚太乃至整个世界局势都带来了威胁。在搅乱中东、北非局势制造烂摊子后,美一路向东,再平衡亚太关系,事实证明带有明确的战略遏制企图。因此,对于中国而言,需立足开放条件,妥善化解能源领域的不确定性难题,主动营造良好的国际能源合作空间,同时积极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 胡森林,王亚莘:中国能源棋局中的拉美 2014-08-05 16:24
    中拉能源合作的前景可期,但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亦不可小视。中国企业前往拉美要注重传播互利共赢的理念,审慎应对当地复杂的政治与社会生态环境,处理好和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另外拉美是中国构筑新型能源安全观的一部分,在国际能源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应构筑起网状、链式的能源供应体系,使之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依托。
  • 王韬 :用发展的眼光协调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 2014-07-31 15:43
    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存在很多相同要素,两者的实现都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过两者又有显著差别。能源安全更偏重短期措施和本国的竞争力,而气候安全则更注重长期风险的防范和共同的国际努力。但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和能源全球化的深入,未来能源安全的要求将会更加贴近气候安全的框架。长期战略与多边合作未来将会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常态,而气候安全也有赖于有雄心的国家采取积极的减排和适应行动,以改善自己未来的能源安全。
  • 王韬:面向未来的能源安全战略 2014-07-02 13:38
    世界能源版图正在重构,对传统能源安全提出新挑战。传统的能源安全关注能源的供应充足、运输路径的安全以及价格的可负担。但现在更重要的是能源系统本身抗冲击能力和能源供应均衡性。对中国来说,要增加能源安全不应简单地将目光盯在能源供应来源和通道上,而是应更多地注重整个系统的抗冲击能力,考察在未来气候变化或其他非传统安全因素挑战下整个能源系统的保障能力。中国提高未来能源安全应考虑:首先,通过丰富的多元化奠定能源安全的基础。其次,重视国际多边合作和推动区域能源一体化。最后提高能源安全需要有面向未来的眼光。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