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能源 > 正文
胡森林,王亚莘:中国能源棋局中的拉美
发表时间:2014-08-05 16:24 来源:国际网
中拉能源合作的前景可期,但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亦不可小视。中国企业前往拉美要注重传播互利共赢的理念,审慎应对当地复杂的政治与社会生态环境,处理好和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另外拉美是中国构筑新型能源安全观的一部分,在国际能源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应构筑起网状、链式的能源供应体系,使之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依托。

上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行出访拉美四国,媒体称之为中国的“拉美脚步”。其间,包括油气开发、水电、核电、重大能源装备在内的能源合作是重头戏。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如能深入发展,对于全球能源格局意义重大,但能否取得预期成就,既取决于拉美政策的稳定性,也取决于拉美在中国能源棋局中的比重。

中国与拉美的能源合作是大势所趋

远隔万里之遥的中国和拉美诸国携手合作,并非偶然,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预示着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中国和拉美诸国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这是能源领域加强合作的基础。2002-2012年十年间,中拉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倍,达261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8%,上升势头可观。目前包括拉美诸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相互间迫切需要“抱团取暖”,金砖国家峰会、中拉论坛等多边机制为此创造了制度环境。虽然拉美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由于这些国家长期受体制制约,能源开发效率不高,石油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减弱。中拉合作则会有助于释放拉美国家因为体制、资金、技术等原因被束缚的油企资源潜力,同时对拉美的高铁、炼化等产业将带来拉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让拉美诸国受益。

拉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0%左右,巴西的深水盐下石油、委内瑞拉的重油、阿根廷的页岩油气都是重要的油气增长极。受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带来的产量大幅攀升影响,拉美各国作为美国能源“供应后院”的角色被削弱,寻求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意愿增强。而中国油气消费增长依然强劲,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到目前将近60%左右。一方有资源而缺市场,一方有市场而找资源,牵手自在情理之中。

双方合作此前已有一定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公司最早通过提供工程技术服务的方式逐步走向了拉美,此后以竞标、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在秘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等国获得不少油气区块勘探开发权益。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部分拉美国家调整对外合作模式以及一些跨国石油公司随之调整在拉美的经营策略,中国油企有了更多与拉美接触的机会,拉美产油国也进一步将中国视为对外能源合作多元化的战略伙伴。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世界非常规能源革命、中国能源安全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促成了中国与拉美走得更近。拥有市场优势的中国与有着资源潜力的拉美之间深化合作,如作乐观预计,将有助于改善全球治理秩序,缓和经济失衡,增加全球能源供应,助力全球能源生产消费实现“再平衡”。

合作的最大风险是拉美经济政策

回顾并梳理拉美能源发展的历史,有益于我们更连贯地读懂过去、现在与未来,而发现其中的潜在风险,才更利于把握合作中的“平衡点”。总体而言,中拉能源合作的前景可期,但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亦不可小视。

在拉美经济发展史上,已经历过多次国有化浪潮,最近的一次发生在新世纪到来后。2008年4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收回国内最大钢铁公司——奥里诺科钢铁公司控制权;2012年5月,玻利维亚总统突然宣布对西班牙电网集团所属的玻利维亚国家电网公司实行国有化,三家石油公司、一家石油运输企业也随后被国有化。不久后,阿根廷总统也宣布把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公司YPF公司收归国有。这一波“国有化浪潮”,给在拉美的他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政策性风险,直接影响了其战略目标的实施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这不能不使中国企业有所警惕。

近年来,阿根廷、巴西等国曾陆续出台一系列保护本国市场的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例如,2012年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报告,阿根廷在12周之内共出台了10项贸易保护措施,居全球首位,巴西、墨西哥、乌拉圭和巴拉圭等拉美国家紧随其后。报告认为,彼时中国成为其最大的贸易保护受害国,计14项措施针对中国。同年,南方共同市场对100种进口商品进一步提高关税水平,其中巴西的贸易保护措施使得当时中国光伏企业备受煎熬。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中国而言,在与拉美的业务合作中,有效收集风险初期信息、谨慎风险评估、预先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高在政策风险方面的防范和控制力,是应对不利情况的必要准备。同时还需对税收、利率、汇率乃至潜在竞争者等市场风险展开综合分析,谨慎研判。

在拉美发展业务时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拉美地区长期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地,近一百多年来也是“美国后院”,长期被殖民的历史使这里的人们带有一种交织着自卑与自强的心理,对殖民主义的警惕是这些地区民族主义情绪不时高涨的重要背景。中国企业前往拉美要更加注重传播互利共赢的理念,审慎应对当地复杂的政治与社会生态环境,处理好和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拉美是中国构筑新型能源安全观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在能源外交上一直积极推行多元策略。资源获取上,从中东、中亚、俄罗斯到非洲、澳洲,再到参与美洲地区的非常规油气开发,着力打造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进口通道,能源合作往往成为高层政治外交的重要议题。

但要更好地解决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政府和公司依然任重而道远。

由于拉美地区远离中国,且品质较好的资源已被跨国巨头所控制,中国能获得的油气资源质量和收益均不容乐观。对中国而言,运输成本更低、效益更佳的能源供应选择可能还是在中东、中亚和近邻俄罗斯,尤其在俄罗斯被西方国家制裁的大背景下,其能源战略“向东”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在国际能源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应构筑起网状、链式的能源供应体系,使之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依托。

在着眼外部世界的同时,中国更需积极推动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些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难度甚至大于远赴拉美的开拓之旅。

实际上,从拉美油气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些国家在石油管理体制和政策安排方面有许多教训值得汲取,而近年来为应对困局,墨西哥、巴西等国逐步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以达到获得资金和提升效率等目的,收效比较明显,也正在改变人们对拉美的一些偏见。其中有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

拉美是一块盛产石油、歌舞、革命家和足球明星的土地,小说家们为它贴上了魔幻的标签。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留下名言:“任何决定都不是最终的,从决定中还可以衍化出别的决定。”有如此番中拉能源合作,既富于机遇,也有地区政策稳定性的风险因素存在。中国的“拉美脚步”能否迈得稳健,不仅要看中国企业在国际能源合作中的角色,也将成为中国在构建能源安全体系上的一次重要历练。

(胡森林为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王亚莘为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文章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