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正文
赵明昊:特朗普的执政取向及其影响
发表时间:2025-04-17 18:16 来源:国际网
特朗普二任旨在推进一场“革命”,这一“新里根周期”对美国、国际秩序以及中美关系的深刻影响值得高度重视。中国需要在深入探究“特朗普冲击”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筹中美长期战略博弈,避免被美国鹰派势力带入其制造的“竞斗漩涡”。未来一个时期,虽然“美强中弱”的格局难以改变,但美国也有不少劣势,美对华压制具有“似攻还守”的特征。因此,中国既要不惧美国的战术攻势,也要看清美国的战略守势,须妥善处理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稳定与进取、合作与竞争这四组关系,持续做好“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为应对更激烈的中美博弈做好准备。

2025年1月特朗普开启总统第二任期以来,在内政、外交领域推出诸多变革性举措,其“破字当头”的做法引起很大争议。特朗普再次执政体现了保守民粹主义在美国日益主流化的趋势,其本人具有革命性特征的执政取向,不仅促使美国的内外政策出现深刻转型,也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中美博弈具有重要影响。

一、以“革命”视角审视特朗普第二任期

迄今,特朗普就职后已发布数百份总统行政令、备忘录和公告,以颇为凌厉的作风开启了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宣称,将推动美国进入新的“黄金时代”,“结束美国的衰落”。他展现出十足的自信甚而是骄横,俨然一副“帝王般总统”的做派。“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朗西斯·福山认为,“2016年特朗普首次当选总统时,人们很容易认为那是一种反常现象。现在看来,拜登担任总统才是反常的,特朗普开启了美国政治乃至整个世界的新时代”。

探究特朗普新政府的执政理念,需要重视特朗普主义和里根遗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特朗普宣扬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这一标志性口号,实际上源自里根当年的竞选语言,他曾在多次共和党全国大会演讲中使用这一表述。《大西洋月刊》的知名评论家乔治·派克认为,在削除监管、减少政府干预、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理念与里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宣扬一种“自由美国”的叙事。此外,特朗普及其团队成员经常谈及的“基于实力的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也是里根式的话语,在198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里根借此阐述自己的国家安全理念和政策。

里根被认为重塑了美国共和党及其保守主义政治,而特朗普则试图掀起另一场“革命”,美国正在进入一个保守主义的新时期。特朗普的政策议程体现了保守主义与民粹主义的结合。美国保守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小政府、轻监管等理念,这是共和党长期存续的思想底色。民粹主义的要义是平民主义对精英主义的反制。民粹主义政客善用煽动性的口号挑动分裂和对立,利用民众的恐慌与愤慨情绪博取政治支持。

特朗普所代表的保守民粹主义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共和党经历了政治理念的更新和内部权力的更替,选民基础重组深入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已演变为“特朗普党”。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强势回归,不仅赢得选举人票,而且成为20年来首位赢得普选的共和党人。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内华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关键州在此次大选中“由蓝转红”,表明特朗普再次执政具有较强的社会民意基础支撑。

二、强势推进“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政策议程

与2016年作为政治素人赢得选举的特朗普1.0不同,特朗普2.0拥有更为坚实的权力基础,高度重视扩张总统权力,力图全面改造美国政府体制,削弱以“多元、平等、包容”(DEI)理念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增强保守民粹主义在美国的影响力。未来数年,美国的“特朗普化”既有理念和政策的支撑,也有更加忠诚于特朗普的执政团队的加持。

一是特朗普的执政具有较为明晰的“政策路线图”。传统基金会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保守派智库,曾牵头推动了名为“2025项目”的政策建言行动,以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传统基金会主席凯文·罗伯茨是特朗普的政治盟友。罗伯茨称,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是保守派拯救美国的最后机会。罗伯茨宣扬“第二次美国革命”的理念,主张通过全面、深入的政治改革捍卫美国的保守主义,他认为匈牙利欧尔班政府是“保守主义治理的样板”。“2025项目”是100多个美国保守主义团体和组织提出的相关政策主张的“大合集”,这份长达900多页的文件杂糅了保守主义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看法。诸多特朗普的智囊、亲信和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要职的前官员都参与了“2025项目”。

二是特朗普重视执政团队对其本人以及MAGA的忠诚度。2017年特朗普开启第一任期时遭遇“人才荒”,缺少真正属于其个人的班底,共和党建制派掌控了很多政府重要职位。再次执政,特朗普着力增强总统在人事上的任命权,注重识别、聚集高度忠诚于其本人,能够执行“美国优先”路线的人士。“2025项目”曾出资请甲骨文公司等机构建设“总统人事数据库”,并对相关人士展开提前培训。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对执政团队的政治掌控力显著增强。此外,特朗普通过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等机制,对美国联邦机构进行大改革,尤其是重视增强对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等机构的掌控力,甚至试图利用司法力量打击对手,对抗“左派激进主义”。

三是特朗普着力改造美国的社会文化理念。削弱左派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强化保守民粹主义理念在美国的影响力,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重要目标。“白人至上主义”等思想构成的“另类右翼”思潮对特朗普具有较大影响,史蒂夫·班农等人士宣扬强力反击“觉醒自由主义”(woke liberalism)。特朗普政府力图引导企业、高校、地方政府等弱化针对少数族裔群体的“多元、平等、包容”政策,或会采取限制少数群体权利的举措,打击“性多元政策取向”,抑制“跨性别主义”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加大边境管控力度,推动大规模遣返非法移民,减少联邦政府用于救助贫穷群体的社会福利支出。

三、“特朗普革命”的影响

从美国国内政治看,特朗普再次执政将推动美国“非自由主义民主”的兴起。长期以来,西方民主意味着自由主义民主,以自由和公平的选举为标志,尊崇法治、权力制衡以及保护言论和财产等基本自由。然而,特朗普打击“异己派”,解构“行政国”,加大与所谓“深层政府”的对抗,还对美国媒体、律师事务所、司法机构等展开“复仇性”行动,这令不少人士忧心忡忡。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认为,再次执政的特朗普“拥有意识形态更加一致、经验更为丰富的高级官员”,能够抑制特朗普“破坏性冲动”的体制内职业官僚都已离去。民主党政治人士、曾在奥巴马时期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的本·罗兹认为,“激进的共和党在国内拒绝自由民主,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等极右翼领导人的做法遥相呼应”,欧尔班曾表示要在整个欧洲建立“非自由主义民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认为,特朗普试图对美国的体制进行革命式的重塑,这可能会让美国深陷混乱,“必定会播散新一轮不满、抗议和阴谋论的种子”。

从美国外交政策看,特朗普第二任期对“美国优先”理念的践行将更为肆意。无论是推出“对等关税”计划,宣扬夺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还是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这些都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带有更为浓重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色彩。塔夫茨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德雷兹纳认为,在特朗普看来,美国在二战后创建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已经在反噬美国,特朗普2.0将加速“美国例外论”的终结。特朗普政府还会关心世界事务,但其着眼点是美国自身的利益,因而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孤立主义”。特朗普不愿看到美国为其他国家或全球事务付出巨大资源,但会以更为强势的单边主义方式谋求美国的国家利益。特朗普将要求美国盟友进一步增加军费开支,以降低美国在维护全球安全方面的负担。特朗普对多边主义存在一种“深刻的怀疑甚至是仇视”,其新政府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意愿显著减弱。值得注意的是,较之特朗普第一任期,当下美国相对于七国集团中其他国家的实力优势更为突出,且特朗普在西方国家中有越来越多的民粹主义盟友。特朗普相关理念和举措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会上升,这可能致使国际秩序遭受的冲击性和破坏力趋于增大。

从中美博弈角度看,中国需要应对一个更为躁动的美国。“特朗普冲击”导致了美国自身以及国际秩序的复杂转型,中美关系将被置于更为动荡的全球战略环境之中。美国战略界在2024年大选期间展开的对华战略辩论值得关注,“管理竞争”与“击败中国”、“竞赢”与“速胜”等不同理念和主张之间的张力,对未来一个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走向具有重要影响。特朗普本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他并不愿看到中美陷入严重冲突,因而在其第二任期内仍有实现中美关系再平衡的机遇。同时也应看到,“超级鹰派”试图影响特朗普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中美博弈的风险性也将升高。一些美方人士试图复制“里根式的胜利”,利用长期竞争和对抗弱化中国的国家实力,限缩中国的发展空间,像当年美国对苏联那样实现针对中国的“不战而胜”。

总之,特朗普再次执政旨在推进一场“革命”,这一“新里根周期”对美国自身、国际秩序以及中美关系的深刻影响值得高度重视。然而,特朗普的执政之路也存在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例如,“扩权”行动势将遭致美国民主党和国内自由派人士的反对,诸多政策议程势必引发内部纷争,美国国内的政治分裂将持续加剧。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存在很多自相矛盾之处,加征关税、减税和大规模遣返移民或将导致美国经济面临更为突出的挑战。特朗普的执政团队内部亦有分歧,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硅谷科技精英与以班农为代表的民粹主义势力之间能否和谐共处仍是未定之数。

中国需要在深入探究“特朗普冲击”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筹中美长期战略博弈,避免被美国鹰派势力带入其制造的“竞斗漩涡”。未来一个时期,“美强中弱”的实力对比格局难以轻易改变,但美国也有不少劣势,如国内分裂加剧、盟友疏离之忧、信誉损耗挑战等。美国对华压制具有“似攻还守”的特征。中国既要不惧美国的战术攻势,也要看清美国的战略守势,须妥善处理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稳定与进取、合作与竞争这四组关系,持续做好“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为应对更为激烈、复杂和高风险的中美博弈做好各方面准备。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文章转自“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