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欧俄之间的相互叫板有在外交上玩弄“小鸡眨眼”手法的考虑,但随着双方不断针锋相对的政治立场,俄乌冲突存在局部冲突失控而升级为一场欧洲大战的风险。不过,西方援乌力有不逮和冲突升级风险增大,也为危机转向政治和外交解决提供了可能。因此,国际社会应审时度势,迅速团结并行动起来。否则,即便冲突全面升级的风险可控,但其未来将更不乐观,下一次狼可能就真的来了。 |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之际,局势非但没有随着乌克兰在战场上陷入颓势和西方对乌军援乏力而出现缓和迹象,反而出现冲突持续甚至全面升级的趋势。 俄罗斯挟战场上获得的局部优势,在政治上高调宣称其对乌行动目标不局限在目前控制范围内,同时在外交上强硬,政府最高层面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在俄罗斯的强势之下,素来在西方对俄战线中处于二线集团的欧洲不得不跟进,也变得强势起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欧洲内部有关“派兵入乌”的讨论公之于众后,德国也爆出军方有关援乌“金牛座”巡航导弹的内部讨论。尽管欧俄之间的相互叫板有在外交上玩弄“小鸡眨眼”手法的考虑,但随着双方不断强化针锋相对的政治立场、不断亮出直接对抗的军事底牌,俄乌冲突的确存在局部冲突失控而升级为一场欧洲全面战争的巨大风险。 俄乌冲突出现全面升级风险的主要根源是,对乌军事援助沦为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斗争工具,导致乌克兰和西方在战场和后援两个主要方向上同时出现劣势。尽管拜登政府要求欧洲国家在美“政治困难时期”更多分担责任,但无论在意愿、能力还是效率上,欧洲国家短期内都难以弥补美国军援不力留下的空缺。有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欧洲国家以欧盟名义或通过双边援助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几乎已经与美国持平,但如果拜登政府的600亿军援迟迟不能到位,即便欧洲还能支撑起援乌“半壁江山”也无济于事。随着“乌克兰必须赢”的希望开始渺茫,欧洲的焦虑和紧张心态可想而知。 笔者在参加前不久举行的慕尼黑安全论坛期间,几乎已经听不到欧洲方面有关政治解决冲突的讨论,充斥于耳的尽是“组建防务同盟、提高军工产能、加大对乌军援”这样的观点。而且由于美国内政困局,当前美欧在对乌政策上的立场已悄然发生变化,会场上偶尔听到有关“俄乌和谈”的议论反而是来自美国的共和党议员们。因此,无论是马克龙总统的“出兵论”,还是德国军方泄密事件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都表明欧洲正在为俄乌冲突出现最糟糕前景做最坏打算。 由此看来,俄乌冲突正处在一个关键的临界点,是维持局部冲突的僵局,还是滑向全面战争的泥潭,2024年将是决定性时刻。随着战场形势逐渐失衡以及美欧进入内政优先的选举年,影响俄乌冲突前景的决定性因素正逐渐从内线转向外线,从战场转向政治。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场冲突将是一个乌克兰勉力支撑的局面,既要苦盼西方持续输血,更要等待美欧内部在政治角逐分出胜负后重新达成共识,并且无论是美国的特朗普得势还是欧洲的极右翼势力上升,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场政治角逐都朝向不利于乌克兰的方向变化。 为应对困局,当前欧洲正试图采取拉平曲线的对策,将帮助乌克兰近期必须赢的目标调整到确保其长期不能输的方向,对乌各种援助和支持都在向长期化、系统化轨道转型。为此,提出并渲染“欧俄开战”的可能性就变得极为必要。这样,一来可以为向乌提供长期支持制造民意基础和合法性;二来可以在外交上遏制俄罗斯的强势,制造出马克龙所说的“战略模糊”;三来可以利用相互摊牌的方式寻求内部达成新的共识,减少主要国家尤其是法德之间在援助和战备问题上的龃龉和内耗;四来可以借此向美国共和党施压,在舆论上与拜登政府形成共和党要为“失去欧洲而承担历史责任”的统一立场和腔调。 西方力有不逮接近彻底摊牌和俄乌冲突全面升级风险增大,也为危机转向政治和外交解决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毕竟各方均难以承受核国家之间大打出手的严重后果。因此,国际社会的和平力量应当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并加强合作。 在当前背景下,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再次出使俄乌两国、欧盟及欧洲多国,不仅是中国劝和促谈立场一贯性的直接体现,也是针对当前形势变化做出的及时反应。首先,拨开信息战、外交战的迷雾去深入了解各方的真实意图和预后方案,应当是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俄乌之间处于激烈交战、俄与西方处于高度对抗状态下,各方获得的信息高度扭曲,导致误判错判的风险大大增加。中国应当利用其平衡、客观的特殊角色,去帮助各方沟通真实信息,降低相互误判的风险。其次,在各方针尖对麦芒、仍不肯从各自立场后退的僵局中,中方可以提出更有全局观、更具公正性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帮助各方寻求交集和共识。 最后,中方的外交斡旋行动应当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中起到以身作则、聚沙成塔的作用,让和平力量的增长速度快过战争机器的运转效率,让获得可持续安全的政治和外交解决前景的吸引力来反衬一意孤行以军事为解决危机唯一手段的破坏性。如果国际社会不能迅速团结并行动起来,即便眼前俄乌冲突全面升级的风险或许依然可控,但其未来走势将更加不容乐观,下一次狼就真的来了。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文章转自“中美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