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成为个别地区、一些国家安全发展的稀缺品。日本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大国,理应走出路径依赖、思维定式,跳出“小安全”格局,顺应历史大势,同中国一起锚定正确方向,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开放的区域主义,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
11月15—17日,第30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中美元首会晤,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擘画了“旧金山愿景”。日本随动。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两国领导人重申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共识,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两国关系定位,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第一,冲突源于认知差异,要摒弃“经济安全保障”思维,更多从“发展”角度看世界、看亚洲、看东亚,思考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经济安全保障”一词源自日本,是日本特有经济保守主义思维的产物。根源在于日本的资源短缺、灾害频发、过度依赖国际循环,以及持续数十年的日美贸易摩擦伤害。体现在政策上,就是对外部世界“开放”与“保守”并存、纠缠。后安倍时代,日本政坛沿着“大国化”“保守化”车辙一路右转,畸望从“阵营化”“脱钩断链”中悟道“日本何去何从”这一历史性命题。站在历史大势前,此法谬矣。“经济安全保障”这一概念近几年才被日本保守政治家炒作起来。其用泛安全逻辑遮蔽经济本质——发展,将经济社会的认知塑造成“恐华防华去华”的唯安全论。借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的观点,就是让投资者偏好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转成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重视安全无可厚非,但不可忘本。勿谈“经济安全保障”,可论“安全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作为亚太地区领导人,我们都要深入思考,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亚太带到本世纪中叶?如何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第二,中日同为亚洲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环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还符合亚洲人民根本利益,要反思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负面地区影响。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等在《处于十字路口的亚洲未来:日本将何去何从?》报告中指出:“日本‘亚洲政策’的最重要目标是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进步促进地区更繁荣……整合经济自由化、可持续发展、经济安全,在观点冲突中取得平衡。”其坦言:“日本新战略强调自卫能力和美日同盟核心……似乎表达了构建自身综合国力的愿景……(但)新战略提出的模式和日本自身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种模式可能使亚洲在未来陷入混乱和分裂。”同时,其也谈及:“RCEP标志着日本地区政策的积极发展,减少了亚洲的分散和分裂……日本应积极参与RCEP的进一步制度建设,以提高其有效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不首先反思哪种是人们最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能弄明白什么是公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日本思考自身的“亚洲政策”。 第三,中日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本着“以史为鉴、开辟未来”的精神,正视中日经济利益和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的事实。202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554.2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存量16.9万亿日元,占其对亚洲直接投资存量的26.1%;对华直接投资收益率为15.7%,是对世界的2.1倍、对亚洲的1.4倍、对美国的3.0倍。逆规律而行,必承其害。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经济复苏昙花一现,7—9月GDP环比年率下降2.1%,物价持续高涨(5.1%),设备投资连续下降(-0.6%)。日本经济未必经得住“脱钩断链”的考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原局长谷内正太郎等有清醒认识:日本必须正视中日之间紧密的经济关系,在自由开放理念下尽可能积极扩大合作领域,推动多层级交流和全球性议题合作,构建“建设性的稳定的中日关系”,避免“脱钩断链”引发日本经济混乱。 第四,首脑会晤是重要契机,增加了两国关系的积极因素,要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体现到具体政策和实际行动中,发挥好中日在亚洲的“双核驱动”作用,让亚洲更具全球竞争力。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主席研究员柯隆在《日本经济新闻》网站上留言评论:“应该有一个互惠互利的具体计划。日本想从中国得到什么很明确,但能给中国什么却不清晰。日本对华所求与美国有差异,所以要更独立地发展外交关系,但这种独立性却没有表现出来。”同样,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也对日本政府提出了要求:“长期看,岸田描绘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还很薄弱……促和平的信息沟通机制尚不完善。战略互惠关系再定位如何具体落实?”中日之间应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方向。”放眼世界,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乌克兰危机还未结束,巴以再起冲突,全球通胀尚未看到尽头,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成为个别地区、一些国家安全发展的稀缺品。有识之士感叹,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弥足珍贵,不可不用心呵护。日本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大国,理应走出路径依赖、思维定式,跳出“小安全”格局,顺应历史大势,同中国一起锚定正确方向,“立足更高站位、秉持更广阔视野,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开放的区域主义,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传播中心执行主任,文章转自“人民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