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南亚 > 正文
葛红亮:承诺对美关系升级,东盟的真实意图何在?
发表时间:2022-05-23 16:28 来源:国际网
东盟定义下的东盟—美国关系,本质上是以东盟保持“中心性”的地区多边框架的延伸,意味着美国要继续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要在遵守东盟规范方面展示出更大的诚意,要在美国的地区战略实践中,展现出更多与“印太展望”相一致的包容、公平、多边主义精神。如此看来,东盟升级对美关系的承诺有其自身逻辑,在本质上是东盟对美博弈,以及在大国竞争时代提升自我价值的外交话语表达。

5月12日至13日,曾一度被白宫“无限期推迟”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在美国召开。这是自2016年以来,美国和东盟第二次举行特别峰会,也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和东盟国家(除菲律宾和缅甸)领导人首次面对面齐聚。

对于此次峰会,拜登表示这标志着美国和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在峰会全体大会上,他更是强调:“在接下来数十年里,东盟国家及美国—东盟的关系就是未来。”

从双方公布的联合声明来看,拜登话语中的“新时代”指的是美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即东盟国家承诺2022年11月在柬埔寨举行的第10次东盟—美国峰会上建立“有意义、实质性和互惠互利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然而,与拜登的“政治豪言”不匹配的是,美国仅表示将向东盟投资1.5亿美元,相比于美方援助乌克兰的400亿美元,拜登对东盟的“口头重视”已然成为国际舆论嘲讽的“槽点”。

在此情形下,东盟为何依旧承诺与美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东盟有其自身的考虑。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一种既非结盟又非敌对或针对第三方的合作关系,其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竞争者;第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在于全局性和长期性,并非一时之权宜;第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建设性意义,而且不排他,也不针对第三方。

基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概念和属性,东盟做出这一承诺的逻辑也就显而易见。

符合“东盟方式”的逻辑

东盟承诺与美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东盟方式”的逻辑。“东盟方式”是东盟成立以来基于地区文化逐步形成的集体议事和决策的方式,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等,而东盟承诺与美国未来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是“循序渐进”的体现。

在参与地区与国际事务、协调成员国关系时,东盟向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强调“非对抗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舒适程度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多边协商与谈判成功的前提条件;二是强调磋商框架和对话进程的重要性,要以“让大家都感到舒适的速度”推进。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非美国和东盟关系的“专属”,东盟2021年已与澳大利亚、中国先后建立起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是在这一情势下,升级东盟—美国双边关系被提上日程。

但在东盟国家来看,目前与美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缺乏实质性的内涵。正如外界一直诟病的,拜登政府推动“重返”东南亚更具政治和战略色彩,关注的是安全,而缺乏经济方面的内容,而这在此次峰会上亦没有明显改观。

虽然双方在联合声明展示了有意在疫情防控、海事、经济与互联互通、技术创新、次区域合作、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但仅有的1.5亿美元投资和依旧没有实质内涵的“印太经济框架”,无疑难以促使美国—东盟开展更为实质的合作。

就此,泰国总理巴育称本次会议是推动东盟和美国之间合作具体化的重要转折点。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则表态称,能否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展开实质性内容的磋商,将关乎是否升级美国—东盟关系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由此来看,东盟的承诺既是一种不满现状的表达,也是对拜登政府东南亚政策的一种考察,而东盟成员国对此也都感到舒适。

对美国的“不确定性”存在忧虑

东盟承诺与美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展示了其长期、稳定发展对美关系的逻辑。

在不少美国学者看来,特朗普时期的美国—东盟关系几近“跌落谷底”,而这与特朗普政府缺乏连贯的东南亚政策有直接关系,特朗普本人长期缺席东亚峰会,也自始至终没有派出美国驻东盟大使。

对此,东盟国家在多次呼吁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担忧与不安。也正如东盟在特别峰会后的声明中所表达的看法,“与美国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东盟来说不可替代”,东盟一来希望拜登政府再次重视东南亚地区,二来希望拜登政府能够确保与东盟国家对话、合作的确定性。

但事实上,东南亚学者已经对美国—东盟关系表达了担忧。

马来西亚国际关系与策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马斯˙丹尼尔(Thomas Daniel)5月2日撰文称,真正令人担忧的并不是美国和东盟关系的恶化,而是双方关系缺乏进展,以至于存在停滞的风险,而目前也有迹象表明,拜登政府“重返”东南亚并没有促使美国—东盟的关系获得预期的发展。

大国竞争时代的自处方式

东盟承诺与美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遵循了东盟一以贯之的面对大国竞争的“自处”逻辑。

现今是大国战略竞争的时代,地区与国际形势充满了不确定、不稳定。但对东盟来说,其对大国战略竞争并不陌生。自成立以来,东盟就是应对大国战略竞争和维护地区和平的重要平台。

长期以来,东盟总体形成了应对大国竞争和维护地区和平的“自处”方式。这主要包括:一是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以此增强东盟面对不确定、应对挑战的韧性;二是东盟规范的强调,《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及《东亚峰会互利关系原则宣言》等均是东盟国家希望其成员国与对话伙伴国遵守的重要地区性规范;三是强调东盟框架及东盟的中心地位,希望东盟国家和相关伙伴在东盟主导的多边框架下开展建设性接触,这一点在东盟国家2019年通过的“印太展望(注:“印太展望”是东盟参与区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强调东盟中心地位和地区话语权,反对排他性竞争,提倡包容性发展)”中就已有所体现;四是坚持鲜明的多边主义立场。

基于此,东盟在与澳大利亚、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承诺与美国提升双边关系也就不足为奇。

东盟定义下的东盟—美国关系,本质上是以东盟保持“中心性”的地区多边框架的延伸,意味着美国要继续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要在遵守东盟规范方面展示出更大的诚意,要在美国的地区战略实践中,展现出更多与“印太展望”相一致的包容、公平、多边主义精神。例如,对于此次峰会中的重要议程——“印太经济框架”,李显龙就明确表示,这个框架必须具有包容性。

如此看来,东盟升级对美关系的承诺有其自身逻辑,在本质上是东盟对美博弈,以及在大国竞争时代提升自我价值的外交话语表达。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文章转自“中国东盟报道”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