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北约的转型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敌人,把中国作为可能正在成为威胁,能为自身存在找到一条新的理由,再加上拜登极为重视重建美国的盟友体系。所以西方国家有人建议,北约将来不仅要成为军事联盟,也要成为一个政治联盟。未来美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北约?北约究竟能走向何方?人们拭目以待。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马不停蹄,在阿拉斯加中美外交交锋之后又要出席北约外长会议,敏感时刻的这次北约外长会议会有什么新动向,值得关注。 一、美、欧协调对华政策 据美国官方宣布,国务卿布林肯将于3月22—25日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23—24日在那里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在北约总部的这次会议,将是北约外长们新冠疫情以来首次举行的面对面会议。这是布林肯首次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访问欧洲,也是他首次与欧洲盟友与伙伴举行的面对面会谈。 按照美方说法,布林肯此行意在重申美国对欧洲盟国和伙伴在共同议程上的承诺,强调拜登当局加强跨大西洋联盟和通过北约重振美国与盟国关系的决心,共同讨论北约2030年倡议及共同面临的相关问题,包括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担忧、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混合型威胁、打击恐怖主义、能源安全、新冠疫情等。 值得指出的是,在阿拉斯加中美高级战略对话交锋刚刚结束,未来美国对华政策被认为有可能继续强硬,甚至很大程度上延续特朗普遗产,在这一敏感时刻,美国国务院毫不隐晦地宣称,布林肯将与欧洲领导人协调对中国的立场,将与欧盟磋商讨论美欧如何能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进行合作,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全球挑战。 二、北约战略构想报告涉华动向 去年11月北约外长会议结束后,北约于12月1日公布了题为北约2030年的战略报告,报告长60页,包含138项具体建议。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北约必须适应一个与俄罗斯、中国的战略对抗时代,适应军事层面和政治层面的地缘政治竞争回归。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是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建议设立一个咨询机构,协调西方对华政策,并强调所谓中国可能影响西方安全的活动内容。报告称,由于中国的崛起态势与国际行为,中国不能再被简单地视为一个亚洲角色,而北约对这一挑战的反应一直很缓慢,未来北约要更多聚焦中国。 按照去年北约外长会议安排,北约秘书长将以该报告为基础,在今年初的峰会上向北约领导人提出建议,有望得到批准,从而制定一个新的战略构想,以取代2010年的北约战略构想。10年前的战略构想报告中,只是探讨了如何与俄罗斯建立一种不同的关系,当时并没有提到中国。 今年2月17—18日,北约成员国的国防部长视频会议上,如何应对中、俄威胁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 今年2月19日,北约秘书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称,中国崛起是跨大西洋共同体的一个决定性问题。 今年3月12日,加拿大北约协会召开“北约和中国的关系”论坛,讨论中国带来的所谓安全威胁。 因此,北约有可能在战略概念中将中国作为安全威胁之一。 三、北约要走向何方? 北约本是冷战产物,今天应该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历史上的北约关注的是大西洋地区的安全。冷战时期,北约一直是旨在对抗苏联和华约集团的军事联盟,是跨大西洋关系的重要纽带。如今的国际局势早已发生了变化,北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北约的性质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格格不入。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与北约并无太大交集,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高速发展,北约逐渐认识到中国影响力的挑战,北约为了解决自身所处的尴尬,需要塑造新的敌人,除了继续视俄为对手,开始将目光移到中国。在2019年12月北约伦敦峰会上,首次将中国纳入议程并写进会议声明。 冷战后北约的转型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敌人,把中国作为可能正在成为威胁,能为自身存在找到一条新的理由。 中国外交部曾于2020年12月对北约战略构想报告回应到,希望北约能够树立正确的中国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和外交政策,中国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北约开展对话与合作。 北约以美国为主导,由于特朗普时期缺乏战略协调,被法国总统马克龙诊断为“脑死”。而今,拜登不仅宣称“美国外交回来了”,而且极为重视重建美国的盟友体系。西方国家有人建议,北约将来不仅要成为军事联盟,也要成为一个政治联盟。 未来美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北约?北约究竟能走向何方?人们拭目以待。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文章转自“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