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欧亚 > 正文
郑洁岚: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发表时间:2020-10-10 17:28 来源:国际网
吉尔吉斯斯坦政坛高层斗争的背后,是该国独立近30年来经济大幅下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大国间角力等一系列深层次原因。

近日,吉尔吉斯斯坦因议会选举引发政局动荡。团结党等四个政党得票率超过7%进入议会,而反对派政党的支持者则对选举结果表示质疑,冲击并占领了集总统府和议会办公地为一体的政府大楼“白宫”,要求重新选举。目前,吉总理和议长相继辞职,中央选举委员会则认定选举结果无效。

中亚五国之一的吉尔吉斯斯坦曾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自1991年独立后政局一直处在周期性动荡中。首位总统——科技专家出身的阿卡耶夫在2005年“郁金香”革命中被反对派推翻,随后上台的巴基耶夫总统于2010年遭遇反对派逼宫而下台,反对派领袖奥通巴耶娃组织临时政府当政。2011年12月阿坦巴耶夫就任总统。2017年11月阿坦巴耶夫卸任,并且支持自己的政治盟友热恩别科夫参选总统。此次看似实现了政权和平交接,然而前总统阿坦巴耶夫意图“退而不休”,这引发了现总统热恩别科夫的不满。2019年,吉特种部队对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实施抓捕,后法院以贪腐罪判处阿坦巴耶夫11年监禁。由此酿出了此次吉尔吉斯斯坦新一轮政局动荡。

吉尔吉斯斯坦政坛高层斗争的背后,是该国独立近30年来经济大幅下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大国间角力等一系列深层次原因。

脆弱的经济基础

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可以说是苏联经济体制中旳一个部件或者链条,农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因此在苏联的专业化分工中主要作为国家的原料生产地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产品组装地。苏联解体后,由于吉尔吉斯斯坦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制造基础,因此无法拥有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转型时期,吉各方面的制度还向西方国家学习,不顾本国实际情况,建立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私有化,最终导致经济大幅下滑,人民生活贫困。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量年轻人无法在本国就业,只能去俄罗斯等国务工。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俄罗斯经济也遭到严重冲击,工作岗位大幅减少,薪酬也明显下降。这让吉国人民生活雪上加霜。大量的失业青年在反对派的煽动之下,走上街头发泄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东西横亘的天山将吉尔吉斯斯坦国土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北方以首都比什凯克为中心,工商业相对较为发达;南方则以奥什为中心,主要以农业为主,南北发展极不平衡。北部地区毗邻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经济较为发达,南部地区则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更为落后。从人口分布来看,南部地区还有大量乌兹别克族,乌兹别克族与吉尔吉斯族人也经常因争夺土地和水资源爆发冲突,族际矛盾尖锐。

因此,吉尔吉斯政党间的分歧不是按照左派和右派划分,而是以南方和北方为划分基础。前总统阿坦巴耶夫是北方势力代表,而热恩别科夫则是南方势力代言人。此次入围议会的政党也被认为几乎全是亲政府政党,为“南方”派,由此引发“北方”派反对党的强烈不满。

腐败问题突出

自苏联解体以来,吉尔吉斯斯坦一直未能解决政府腐败问题。在国家转轨时期,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资产、成为体制转轨中的最大受益者,而百姓却生活在贫苦之中。社会转型时期,公民社会的发展尚不完全,法律、制度等监督措施也不健全,吉尔吉斯斯坦盲目照搬了西方的总统制,但形成了总统权力过大的政治体制。权力无法被有效监督,政府官员挪用公款,任人唯亲。百姓逐渐对官员和政府失去了信任,甚至产生了怨恨和敌对的情绪。不仅如此,腐败在政府高层还经常被作为内部斗争的工具。

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之初,一味照搬西方,形成了非常宽松的政治环境,这有利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非政府组织打着“扶贫”“教育”“经济开发”等幌子进入吉尔吉斯斯坦,暗地里用尽浑身解数支持反对派,煽动民众不满情绪,挑起政府与民众间争端。自2005年“郁金香”革命起,在每次政局动荡中都有非政府组织活跃的身影。他们擅长利用各种大选推波助澜、实现政权更迭。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是继白俄罗斯选举内乱、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开战后又一个“后苏联空间”国家陷入危机。近30年来,可以说,独联体国家一直未能探索出适合本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道路,依然面临着社会转型、提振经济、民族矛盾等一系列困境。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