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马克卿: 中欧关系超越双边, 具有全球战略意义!
发表时间:2019-04-18 14:21 来源:国际网
中欧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凸显了中欧关系超越双边,具有全球战略意义。面对欧盟将中国视为竞争者的所谓“新定位”,中方应聚同化异,突出中欧关系中合作的基本面。近期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16+1合作”提质增效,更为中欧关系注入新动力。

2019年中国外交的开场大戏是中欧关系。今年对中欧各自都是特殊和重要的年份,中国将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新中国外交70周年;欧盟则将在英国艰难脱欧之际举行欧洲议会选举,欧盟各主要机构领导人也将换届。在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国际秩序的形势下,中国和欧盟都有迫切需要,也有强烈意愿深化战略沟通,推进务实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就选定了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4月上中旬,李总理赴欧出席了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和第八次中国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并访问克罗地亚,这也是李总理今年的第一次出访。此前,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举行了中欧第九轮高级别战略对话。这三场重大外交行动,可谓环环相扣,既催生了战略含量高的中法、中意、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或联合公报,以及中意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也促成了大量务实合作成果,表明中方致力于与欧方一道,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稳定性、战略性和互惠性,对稳定和引领中欧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中欧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凸显了中欧关系超越双边,具有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是当今多极世界上的两支重要的力量,都信奉多边主义。欧盟作为世界上发达程度最高的主权国家联合体,将多边主义视为其在国际上安身立命之基。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欧一致表示要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的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双方将在推动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的改革等全球性问题以及伊朗核协议、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加强协调和合作。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德和欧盟委员会领导人三方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欧盟与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的积极信号。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愿与中国一起推动多边主义议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欧方愿同中方加快步伐,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积极作用。中欧共同发出的强音,对国际社会有效应对挑战,无疑是重大利好。

聚同化异,突出中欧关系中合作的基本面

一段时间以来,如何看待中欧关系,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就在今年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欧中关系战略展望”的报告,提出10点行动计划。引人注目的是,报告在把中国作为拥有共同目标、不可或缺的全球合作伙伴同时,又定位为经贸科技领域的竞争者,甚至是“制度性的对手”。

欧盟对中欧关系这种所谓的“新定位”,反映出欧盟受利益驱使和对中国快速发展焦虑感的左右,既想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的发展机遇,又欲对中国加以防范的复杂矛盾心理。中方发出中国高度重视欧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始终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将深化对欧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的明确而清晰的信号;有针对性地列出中欧之间的10点共识;宣介中国主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新举措,引导欧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客观理性看待中欧关系,坚持合作是主流,竞争是良性的,共赢是目标。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中法签署了14份合作文件,不仅有核能、航空航天,也有科技、金融、农业和人文等领域;中意签署了19项政府间协议和10项商业协议。这些实际成果为“合作是主流”作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脚。中欧双方经过50多个小时的艰苦谈判,在最后一刻就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公报达成一致,内容广泛,包括中欧加快商签投资保护协定、非歧视的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以及5G合作等,展示了双方聚焦合作,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和摩擦的强烈意愿和能力。

推进“一带一路”取得重大突破

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意大利作为七国集团首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这在欧洲乃至全球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认同“一带一路”理念,积极参与有关合作,迄今已经有124个国家,包括欧盟的15个成员国都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即使是德国、法国、英国,也参与了“一带一路”合作。至少有两个中欧班列通达德国城市,法国与中国探讨第三方合作,双方已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中开展了合作,英国带头作为发起成员国参加了亚洲投资银行。意大利之所以顶着内外多重压力,力排众议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说到底,是意方看到这样做符合其发展利益。意大利此举在大国中带了个好头,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法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都表示,希望将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公报对此也再次加以确认。

“16+1合作”提质增效,为中欧关系注入新动力

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是中国与16国共同发起的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合作平台,经过7年的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双方贸易额增加了50%强,其中中国从中东欧16国的进口增长率超过中国对16国出口的5%;中国对16国的投资增长超过300%,中国到中东欧的游客增长了600%。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匈塞铁路等旗舰项目,在产业合作方面,有河北钢铁厂收购塞尔维亚钢铁厂的成功范例。第八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发表了“杜布罗夫尼克纲要”,规划了下一步发展蓝图,签署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教育、质检、人员往来便利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协议。此次会晤还接受希腊为新的成员国,使“16+1”机制“扩容”。会晤成果再次表明,“16+1合作”互利共赢,16国直接受益,同时也支持了欧洲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符合欧盟一体化的目标,为中欧关系增添了新动力。

中欧是全面战略伙伴,欧盟连续15年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越来越命运与共。只要双方着眼于中欧关系的战略性,从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加强战略沟通和政治互信,把握住合作的主基调和互惠性,完全有理由期待中欧关系走稳走实,以有利于中欧双方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前驻芬兰、菲律宾、捷克大使,《北京日报》于2019年4月14日摘编刊发本文,经作者授权国观智库现刊登全文,文章转自国观智库)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