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一家之言 > 正文
王鼎杰:莫迪的真正可怕之处:玩转国际政治中的朋友圈与包围圈
发表时间:2017-08-09 17:07 来源:国际网
莫迪要做的,概括起来就是:要让美国的朋友成为我们的朋友,更要让我们的敌人成为美国的敌人。在这个策略下,最难对付的是无法成为我方朋友的美国朋友,和无法成为美国敌人的我方敌人。故而,印日、印越关系急剧升温,印澳关系却始终磕磕碰碰,印巴关系更是长期如鲠在喉,中国威胁论则甚嚣尘上,所有这些恰恰是一个整体。其中有值得我们深入推敲的破局之点。通过巧妙设置敌友环境,孤立敌人,壮大自己。把统一战线划在敌人的脚底板下面。表达的其实是相同的战略智慧。

随着洞朗危机的不断升温,印度总理莫迪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人说这是个疯子,有人说这是个法西斯主义者,还有人说这是个战争贩子,大众操控高手,当代希特勒。

这些说法未免过于感性,也过于脸谱化,可以用于宣传,但不利于我们深度知己知彼。今天的文章,将从两件小事来看印度外交,进而分析莫迪的真正可怕之处。

印美关系逆转中的两件事

印美关系的逆转,算得上是苏联解体后,对全球格局最具戏剧性和震荡性的冲击事件。其中有两件事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而困惑的印象。

第一件事与印度核试验有关。

1998年是印度顶住美国压力,坚持挤进核武俱乐部的关键一年,也是美印关系恶化到新高点的一年。但是,就在这一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公开宣称,美印是天然盟友关系。随后,美印关系果然开始戏剧性逆转。

第二件事则与当下的印度总理莫迪有关。

虽然瓦杰帕伊时代就开始谋求美印关系的根本性改善,但是,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忙于反恐战争,美印关系的改善不免暂时搁置。而就在911事件一年后的2002年,印度发生震动一时的古吉拉特邦大骚乱,先是极端伊斯兰教民烧死了58名印度教徒,接着又发生印度教徒的报复性事件,引发大量人道主义灾难。

当时该邦的首席部长就是今日的印度总理莫迪。莫迪被公认为是这次报复性事件的煽动者和纵容者。在美国,莫迪因此成为舆论众矢之的的屠夫。2005年,美国宣布取缔莫迪个人的赴美签证资质,严禁其入境。

当莫迪2014年当选印度总理后,当年的这两件事貌似将严重阻碍双方接近。在莫迪的支持者中,很多人认为,如果美国不先就当年的签证问题作出道歉,莫迪就不应急着改善美印关系。同时,在美国也颇有一些人认为,如果莫迪不就当年的骚乱进行道歉,奥巴马也不应急着改善美印关系。

但事实却是,莫迪和奥巴马都迅速将过去的记忆清零。两年间,莫迪四次访美,七次会晤奥巴马。特朗普上台后,莫迪依然是华盛顿的坐上宾。美印关系急剧升温。

用朋友圈撬动包围圈

这两件事情充分展现了国际政治的本质,也充分展现了印度外交的务实倾向和别有用心的战略设计。

正如斯皮克曼在1942年指出的那样,在全球化时代,以任何一个国家为中心点进行投影绘制世界地图,都会形成相同的结果,那就是该国处于包围之中。换言之,在球型世界里,地理位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本国安全。决定包围还是被包围的,是外交策略与自身力量的结合。鉴于即便是最强的国家也害怕遭到孤立。所以,外交策略相对更重要。

挤进谁的朋友圈,把谁扔进谁的敌人圈,是全球化时代大外交的核心难题。

瓦杰帕伊在美印关系对立最尖锐的1998年抛出天然盟友论,貌似突兀,实则顺理成章。因为从一开始,印度搞核武器就不是为了对抗美国,而是谋求对美联合的筹码。

归根结底,印度是一个内部问题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至少在一百年内,印度不可能以美国为目标设置外交任务和国家战略。作为中等强国,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其他中等强国,尤其是邻近性的同级别国家。而竞争的目标则是对弱小势力和周边战略要点的控制。

作为全球霸主,美国有力压群雄的军事霸权,有剪全世界羊毛的金融-组织霸权,有影响全球的文化-教育霸权,早就脱离了靠直接控制、打压弱小势力谋发展的大国崛起初级阶段。但是,美国不能无视羊群的分配。他要作为操盘手决定,哪些地区在哪个中等强国的控制下,自己更安心。

印度的策略,就是要挤进美国的朋友圈,还要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推进美国的敌人圈。此消彼长,就可以影响中等强国之间竞争的基本盘,做到旱涝保收。打赢了就可以顺势扩张,打输了就可以找美国朋友要援助。

只是因为911事件、古吉拉特邦大骚乱和袈裟革命的影响,美印关系才拖延到莫迪上台前后方形成根本改善窗口。这个时候,莫迪当然不会再计较小小签证的问题。

而莫迪要做的还不仅仅是要挤进美国的朋友圈,借力霸主重塑中等强国之间关系网的基本盘,更要在美国的大朋友圈里搞自己的小朋友圈。莫迪与安倍晋三的密集互动,就是最好的注脚。

莫迪要做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让美国的朋友成为我们的朋友,更要让我们的敌人成为美国的敌人。

在这个策略下,最难对付的是无法成为我方朋友的美国朋友,和无法成为美国敌人的我方敌人。

故而,印日、印越关系急剧升温,印澳关系却始终磕磕碰碰,印巴关系更是长期如鲠在喉,中国威胁论则甚嚣尘上,所有这些恰恰是一个整体。其中有值得我们深入推敲的破局之点。

中国崛起首先要务实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中国这些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内部问题较多、地区差异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即便有朝一日真正成为发达国家,也要警惕不要重蹈德国覆辙。一定要深刻领会俾斯麦、加富尔的战略智慧,巧妙设置敌友环境,孤立敌人,壮大自己。毛泽东说,要把统一战线划在敌人的脚底板下面。表达的其实是相同的战略智慧。

但是,今天很多国人,总想着把这条线划在美国的脚底板下面。进而通过解决美国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问题。却忽视了无论我们怎么画,已经在这个圈里的国家很少有愿意因为我们而出圈的,如日本,如韩国。偶尔有个出圈的,或者无关紧要,或者另有阴谋。同时,这世界上又总有很多国家在努力挤进美国的朋友圈,还要把我们推进美国的敌人圈,从而在中美两败俱伤的情况下顺势崛起。我们周边尤其不乏这种国家,如印度,如越南,如朝鲜,如缅甸。

而且,即便我们解决了美国问题,也不等于可以获得美国的地位。国际政治有时候像斗兽棋,老鼠有时可以干掉大象,但永远无法替代大象。过于以战胜大象为目标设置战略,反而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老鼠,陷入战略的阴面,而忘了能够宰制世界的恰恰是战略的阳面。

在等级制的国际社会里,变成大象都谈之色变的老鼠很容易,可从老鼠发展成大象,却要远远难于从虎豹发展成大象。故而,为一时之快就破罐子破摔,是最损人而不利己的战略设计。

皮洛士战无不胜,但自己却无福消受,只能替罗马和迦太基争霸扫清道路。德国连续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重创英国,却只是帮助美苏崛起。五胡可以乱华,却不能替华。蛮族可以毁灭罗马,却无法超越罗马。越南和恐怖分子都打败过美国,但试问,谁愿意接受越南或恐怖分子的领导?

国家战略如此,军事战略亦然。这就像武装直升机可以无数次击败坦克,却无法替代坦克,因为二者运行在完全不同的轨道上。最终能替代坦克的,一定是能更好完成坦克本身职能的武器,而非能更好摧毁坦克的武器。

只是在道义上谴责霸主打人是不够的,还要想明白,古往今来,能塑造、维系、主导全球权力格局的霸主,究竟是靠了什么,才能既打人又让大多数国家都想挤进他的朋友圈。反过来,又为什么很多能打的势力,胜利越多越让人恐惧,最终自绝于天下?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或者虽想清楚了却没有形成替代能力,反而整天只想着打倒霸主,进而通过打倒霸主解决一切问题,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如果再产生为了更好地去打霸主,而先对周边势力、弱小势力让步,更是只能培养白眼狼。最后周围一群卞庄,天天等待两只老虎先打起来。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历任某战略智库高级研究员,文章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