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郑羽:面对美国压力中俄需要结盟吗?
发表时间:2016-08-03 18:06 来源:国际网
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建立后冷战时期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因此中俄两国共同倡导了“上海精神”,主张通过合作、磋商、妥协、对话、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来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除了在被迫自卫的情况下,两国都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滥用武力,反对霸权安全,这是不同于冷战年代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安全理念和安全模式。不结盟是与“上海精神”相一致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国际形势复杂化使两国安全挑战增多,中俄两国国内开始有一些政策分析家和学者不断倡议和呼吁两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特别是2016年6月25日普京访华前后,中国学术界类似观点再次出现。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冯绍雷教授提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即可以由现在的战略协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为同盟关系。而一贯主张中俄结盟的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则主张,结盟是个外交手段,如果当前两国还不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则可以考虑首先建立“政治同盟”。本文将探讨中俄之间建立同盟关系是否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其一,目前两国政府都没有建立军事同盟的计划和意愿。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多种场合多次表示,俄没有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的计划。就中国方面而言,奉行不结盟政策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还体现在中国政府一再宣传的建立“和谐世界”理念和一再倡导的上海合作组织所承载的“上海精神”之中。因此,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关系,绝不仅仅是外交手段的改变,而是中国外交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的改变。

其二,尽管国际形势的复杂化使两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但中俄两国各自都不存在遭到大规模军事入侵的危险。俄罗斯面临的西部安全形势不可与冷战年代的北约与华约军事对峙状态同日而语。尽管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西部安全环境严重恶化,俄罗斯政府2015年12月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并不认为存在遭到大规模军事入侵的现实威胁,而只是认为面临着美国的外交遏制。尽管中美两国在南海的矛盾有所激化,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危险空前加大,但使用武力显然不是中国政府的首要选择。换句话说,中俄两国所面临的多重安全威胁基本上不能或者说不适宜通过大规模使用武力来解决,这也使得结成军事同盟变得没有必要。

其三,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建立后冷战时期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因此中俄两国共同倡导了“上海精神”,主张通过合作、磋商、妥协、对话、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来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除了在被迫自卫的情况下,两国都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滥用武力,反对霸权安全,这是不同于冷战年代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安全理念和安全模式。不结盟是与“上海精神”相一致的。

其四,不结盟有利于中俄双方保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军事同盟,无论是多边还是双边的军事同盟,都有一个事实上的领袖国。这不仅是由于弱国需要依附强国才产生联盟,而且常设联合军事指挥机构形成的上下级关系必然造成国家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中苏军事联盟是如此,今天的北约也是如此。由于中国国力迅速壮大,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人担心俄罗斯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后有可能被中国的对外政策所裹挟,反对俄中建立同盟关系的人更是为数不少,所以中俄两国保持不结盟性质更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

其五,中俄两国国情有很大差异,各自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安全问题多有不同,双方建立战略协作关系而不是同盟关系,为各自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处理不同对外安全与经济问题留下了必要的回旋空间。中俄两国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立场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相互支持,在一些问题上双方只要采取平行政策,不反对对方的政策就是一种支持。而双方的战略协作关系而非结盟关系有利于为各自的政策保持必要的回旋空间。

最后,在发生对外战争的情况下,同盟国未必能在任何情况下给盟友提供直接军事支持。主张中俄之间建立同盟关系的中国战略分析家根据2008年以前台独势力嚣张的态势,希望两国建立同盟关系后,一旦大陆被迫以武力阻止台独,外部势力直接参与协防台湾时,俄罗斯能够给中国以直接军事支持,直至参战。但冷战前后的历史都表明,同盟国未必一定能够在一方卷入军事冲突时提供直接军事支持。例如,1979年2月中国军队进入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当时距离1978年11月越南和苏联签订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不过三个多月,但苏联在持续整整一个月的中越战争期间只在绥芬河一带进行了若干次军事演习。2003年3月20日美国进行伊拉克战争前后,其军事行动遭到了北约盟友德国和法国的坚决反对。

总之,目前还看不到中俄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章转自中美聚焦)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