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要性角度看,美国在南海的三项利益,尚不属于核心国家利益。而且,美菲同盟关系的重要性也不如美日同盟关系,美国与东盟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性更弱。加上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中国的综合国力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因为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对中国来说,建设一带一路是未来若干年的首要战略目标,为此,有必要在强化与东盟的经济关系的同时,消除东盟声索国的安全疑虑。因此,有必要着手下述事项:加快调整南海政策、清晰化南海主张、提出自己的南海争端解决路线图,作为第一步,可以宣布断续线不是国界线。此外,中国似乎可以适当公开建岛规模、用途等信息,并建议其他声索国采取类似措施。 |
南海问题因美国侦察机的抵近侦察再度升温。继今年以来围绕南海争端所发生的博弈,目前出现了“东盟声索国转入幕后、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站前台”的反转剧,印日等国为了自身利益而配合美国演出,美国则不满足于当导演,还想兼主演,5月20日派军机从中国控制的三个南沙岛礁附近飞过并高调报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南海军事冲突”进入倒计时。 作为体系霸主,维持现有国际体系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其利益,也是其角色任务。美国的行为模式是可以预测的。就南海地区而言,美国的利益有:和平与稳定,商船自由航行权,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权。“维持南海既有的力量平衡”被其视作实现上述利益的必要条件,而崛起的中国所采取的强化主权等行为,则被美国看作是“打破力量平衡的行为与证据”。 为此,美国2009年以来开始推行“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操作上,除了强化自身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外,还着手扶持东盟国家,尤其是几个南海声索国。于是出现了几个时间节点:2010年希拉里在河内宣布南海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2012年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峰会上宣布美国将实行全新战略,包括加强在亚太地区部署军力,扩大在东南亚等地的军事存在;太平洋战区司令萨缪尔˙洛克利尔(Samuel J. LocklearIII)2013年3月在国会作证时提出“印亚太”(Indo-Asia-Pacific)概念;2014年国防部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峰会上公开批评中国把981钻井平台派遣到中建南海域;2015年以来对中国在南沙的吹沙造陆行为多方施压,直至高调派遣侦察机对中国控制的南沙岛礁进行抵近侦察,引发全球对南海问题的高度关注。 但是,从重要性角度看,美国在南海的三项利益,尚不属于核心国家利益。而且,美菲同盟关系的重要性也不如美日同盟关系,美国与东盟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性更弱。加上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中国的综合国力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因为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有志于成为“和平总统”、为此把美军从伊拉克与阿富汗撤出的奥巴马,更不可能因为南海争端与中国发生战争。 美国当然知道,中国迄今为止并没有影响各国商船在南海的航行自由,也清楚中国正在调整立场,承认专属经济区属于各国有权进行军事活动的水域(最近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中俄在地中海的联合军演)。不过,针对中国在南沙大规模的造岛行为(较小程度上还包括扩建西沙主要岛屿永兴岛),美国似乎担心,中国接下来将采取一系列行动强化南海主张,如建立防空识别区,围绕岛礁提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张,等等。“981事件”给美国的印象是:东盟声索国乃至东盟整体,都很难在中国建岛问题上发挥什么影响力。“亲自出面”成了不二选项。 美国先是通过非公开途径劝阻中国,同时也意识到单靠私下劝阻难以奏效,因此同时开始采取其他行动并逐渐加大力度:国际方面,促使印度、日本、东盟、七国集团、欧盟等出面发声施压;国内方面,由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官员表态,要求中国停止“改变现状”的行为。2015年春天,这方面的力度明显增加,典型例子是,在国务卿克里访华前夕,派遣濒海战斗舰“沃斯堡”号5月11日进入越南控制的南威岛附近“国际水域”,并放出风声说要派遣军舰与飞机进入中国控制的南沙岛礁周围12海里范围。 美国也知道自己很难让中国停止在南沙的建岛行为,因此退而求其次:把中国塑造成“不仁不义的现状改变者”,并防止中国在南海建立防空识别区、依据兴建的岛礁提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张。 于是,有了今年以来的一系列行动,直至此次派遣P8A反潜侦察机并带上记者,对中国扩建中的三个南沙岛礁实施高调的抵近侦察。对于中方的八次警告,美方回应自己是在国际水域。事后再通过国防部发言人沃伦表示,下一步可能进入12海里水域及其上空。 美国真正这么做的话,将把中国逼到墙角。因此,这不大可能成为奥巴马的政策选项。 对于中国来说,兴建南沙岛礁与若干机场,志在必得。这有助于南沙争端走向解决,具体原因已经在《中国应加快调整南海政策》一文中阐明。这里还要指出,中国如果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提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张,将很可能把东盟声索国乃至更多东盟国家推入美国的怀抱,这显然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左。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外长王毅针对克里关于停建岛礁的回应是:有分歧不要紧,但不要误解误判。2014年2月初,针对《朝日新闻》关于中国正考虑设立南海防控识别区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就暗示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中国并没有感受到来自东盟国家的空中安全威胁,对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南海地区总体形势感到乐观”。 随着美国公开、强力的介入,今后的南海争端将形成三层博弈:中国与东盟声索国之间、中国与东盟之间、中国与美国之间。而且,前两个层次的博弈将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中美博弈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南海争端已经变成了中美对博,但双方都无意发生战争。 对中国来说,建设一带一路是未来若干年的首要战略目标,为此,有必要在强化与东盟的经济关系的同时,消除(至少是显著减少)东盟声索国的安全疑虑。因此,有必要着手下述事项:加快调整南海政策、清晰化南海主张、提出自己的南海争端解决路线图,作为第一步,可以宣布断续线不是国界线。此外,考虑到大规模建岛行动对东盟声索国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国似乎可以适当公开建岛规模、用途等信息,并建议其他声索国采取类似措施。 2012年以来,5月底6月初召开的香格里拉峰会日益凸显为中美角力南海问题的一大舞台,且“美攻中守”的味道越来越明显。这或许是中方升格香山论坛的一个原因。但南海争端还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上半年演出“冲突剧”,下半年改唱“合作调”,香格里拉峰会则成为各方演出“冲突剧”高潮桥段的时间节点,今年亦然。而且,由于美国为这个桥段进行了大量的铺垫,今年香会吸引眼球的程度可能超过既往。但是,观众们也有必要认识到,那不过是“武人唱文戏”而已,毕竟,6月底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举行,尔后东盟系列会议将开锣。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本文系作者“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转型”系列评论之六,文章转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