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霍建岗:日美同盟并非“夫唱妇随”
发表时间:2015-05-05 17:02 来源:国际网
日美两国战略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安倍也有自己的野心,日美同盟并非简单的“夫唱妇随”。首先,日本国力决定了其战略落脚点只能在周边,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世界大国。其次,日美对华战略有一致性也有分歧。美国希望中日不会形成针对它的联盟,但也希望这个地区保持相对稳定。不过对于日本而言,在战略目标的设定上注重对中国的能动制衡,借助美国的实力,力争形成对中国的优势地位,有可能造成局势的紧张。第三,借助美国的全球战略,扩大日本的影响力,这是冷战后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为美国无条件卖命,不符合日本利益。最后,日美也存在势力范围的争夺。当前,在首要的“对华目标”之下,日美矛盾虽暂时被掩盖了,但并没有真正消除。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之下,日美矛盾仍可能显现出来。

4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美国期间,时隔18年美日联合发表了日美防卫合作的新指针,这个新指针规定的日美合作范围超出了周边的范围,到达了全球。美国将日本视为其在亚太的最重要的盟国,特别是在奥巴马推动的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日本是被视为美国在东亚“前线”的最重要的棋子。如果按照新指针,完全兑现双方的承诺的话,日本将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仅次于英国的最重要伙伴之一。

但是,日本真的甘心成为美国的战略棋子吗?从表象上看,日本一改过去封闭国门的政策,对高标准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采取了欢迎的态度,甚至不惜损害国内农业的利益。在安全上,安倍政府推动集体自卫权解禁,并拟在本届通常国会推出安保相关法律的一揽子修正法案,为自卫队在海外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大开绿灯。似乎一切正按部就班,难道真如外界舆论所描述的那样,美国这个“世界警察”老了,而日本则要加入“世界警察”的队伍,在国际上为美国承担更多的安全义务吗?

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日本虽然紧跟“老大”走,美国也一直维护“小兄弟”,但两国战略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安倍有自己的野心,日美同盟也并非简单的“夫唱妇随”。

日本国力决定了其战略落脚点只能在周边

在冷战刚结束、日本国力处于顶峰期的时候,日本确实曾经梦想过成为“世界大国”,有些日本人甚至提出了“日美欧共治世界”的口号。但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世界大国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国力的长期停滞,使日本的国际战略也趋向于保守。虽然在此过程中,应美国的要求,不断突破宪法对日本军力的增强以及军力使用的限制,但国力摆在那里,实际上日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其主要的战略中心依然放在周边,如东盟、中亚、东北亚的盟国等,这其中既有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有地缘政治的想法。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长期以来也是主要投向东南亚。

安倍上台后提出战略外交以及此后的积极和平主义,似乎颠覆了外界对日本战略的判断,让人感觉到日本不再甘心于成为地区大国,要重新向世界大国发起冲击。从安倍的外交攻势来看,似乎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例证,比如去年初安倍访问了非洲,日本过去对非洲并不重视,安倍是第三位访非的日本首相。同时日本也拟扩大其在吉布提的据点,使之成为陆海空自卫队均可使用的全方位的军事基地。去年安倍还作为日本首相时隔10年访问了拉美,实现了其上任后的对世界五大洲的全方位出访。

但日本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世界大国。安倍的“日本梦”是成为二战前“世界五强”时代的日本,但即使是在那时候,日本也只是一个地区大国,并非世界性大国。虽然防卫合作新指针规划了大范围、深层次的合作内容,但是在熟悉日本军事情况的学者看来,如果要真正成为美国的全球伙伴,日本必须要大幅度增加军费。在安倍上台后,虽然逐年小幅增加军费,但实际上在安倍上台之前,曾经连续11年军费缩减。虽然目前日本经济稍有起色,但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一半的财政支出都将用于社保,实际上能够用于军费的未来也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日本只能将战略重点置于周边。

尽管,安倍这样的执政者可能心中并不情愿,但这是日本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安倍的雄心壮志实现的难度非常之大。

日美对华战略有一致性也有分歧

日美安保新指针,尽管用语比较中性,并没有明确针对中国,但其内容指向性非常明显,在日美军方在指针出台之前,就已经做过多轮针对中国的战略推演。美国希望借助日本制衡中国,而日本也是狐假虎威,希望依靠美国来形成对中国的军事上的“优势”。在针对中国的这一点上,双方似乎存在一致性。

但双方的目标其实是有很大分歧的。对于美国而言,它是“守成的超级大国”,维护其在历史上形成的全球利益是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在东亚,它首先是分而治之,确保中日不会形成针对它的联盟,这一点它达到了。

其次,美国希望这个地区保持相对的稳定。如果东亚出现紧张关系,美国必然面临选边站的问题,美国在关系紧张的时候站在日本一边,必然会引起情势的更加紧张。同时如果出现冲突,则更将面临被卷入的风险。对美国而言,维持相对平稳的局面,是成本最小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

但对于日本而言,追求地缘政治的优势地位是其最重要的目标。因此,日本在战略目标的设定上注重对中国的能动制衡,借助美国的实力,在阻遏中国影响力发展的同时,力争形成对中国的优势地位。所以在日美同盟新指针的框架下,日本可能动作更为主动,利用日美同盟的支持,在一些焦点问题上更为强硬,有可能造成局势更为紧张。特别是,这次指针加入了对“岛屿防卫”的内容,日本的目的就是让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为日本撑腰,因此新指针对美国而言是把双刃剑,美国将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避免日本在一些问题上“做过头”。

在美全球战略中

日本并不愿意被当枪使

借助美国的全球战略,扩大日本的影响力,这是冷战后日本的既定国策,也被视为其大国化战略的必由之路。安倍本人也对当年海湾战争中只能出钱不能出人耿耿于怀,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就是为了将自卫队送到海外,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日本的影响力。

但是,为美国无条件地卖命,对日本而言显然与其利益不符。此次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以及修改安保相关法律,在自卫队的海外行动方面加了许多限制条件,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不能与美国等盟军联合“进攻性”作战,重点仍是置于“后方支援”。

国内民意反对与宪法的制约只是日本不能海外进攻性作战的原因之一。因为在海外作战,为美国的利益流血,并非安倍所愿,因此顺水推舟,将日本的海外行动置于能够体现日美同盟的作用,同时又可将对日本的损害控制在一定程度的范围之内,这可以算得上是其战略的聪明之处。

特别是在中东政策上,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尽管日本的安保法制修改,让日本可以用自卫队来介入中东局势,但由于资源匮乏,确保中东的油气供应是日本国策。因此在中东政策上,日本不敢完全不追随美国,但总有自己的底线。美国的中东战略是控制这个资源与地缘政治重要的地区,因此压制其中一些“敌对国家”是其应有之义。日本从其资源战略出发,需要与其中一些美国的敌国“保持一定关系”,与伊朗的关系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

在对俄罗斯的问题上,显得更为突出。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对俄罗斯采取压制态度。但日本不仅与俄罗斯有领土问题,同时从拉俄孤立中国的战略出发,也希望进一步推进日俄关系,所以日本在美主导对俄的“制裁”之后,一直显得非常尴尬,不断地在夹缝中一点点地推动日俄关系。

日美也存在势力范围的争夺

就像美国一直将拉美视为其“后院”一样,日本也从来都将东南亚看做是其“后院”,二战后日本长期经营的就是这一片地区。这片地方,不仅涉及到日本的经济利益,也是日本影响力较大的地区,换句话说,日本将这个地方视为自己的地盘。

19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当年末,日本曾提议建立亚洲纾困基金,要建立所谓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但由于美国的强烈反对,该想法未能付诸实施。对日本而言,这是利用其经济实力,形成自己的经济影响力地盘的时机,但于美国,如果让日本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就会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架空其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美国所无法容忍的。因此,日本不得不吞下苦果,让“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胎死腹中。2009年,鸠山内阁提出构建“东亚共同体”,也是希望实现独立于美国的势力范围的一种尝试,但同样被美国所反对,最终没有能够起步。

美国主导的TPP,是为了构建亚太地区的贸易与投资秩序。在外界看来,日本加入TPP,是放弃了在东亚地区构建其主导的贸易投资秩序的机会,是要屈服于美国的秩序。

但实际上日本之所以热衷于参加TPP,与其地区战略并不矛盾。TPP本质上是排除中国的一种地区安排,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卡特认为,从广义的亚太再平衡的角度看,TPP不亚于一艘航空母舰。日本首要的目标是在地缘竞争中取得对中国的优势,同时参与TPP的地区秩序制定过程。因此日本如果不参与TPP,等于让美国单独制定地区秩序,而参与进去,通过与美方的博弈,则能够尽可能地将自身的诉求包容进TPP的规则。与此同时,TPP的参与者多为东南亚国家,利用日本在制造业和投资等方面的优势,更密切地通过广域自由贸易安排,日本可以巩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容易地经营其“后院”,达到日本的目标。

足见,在首要的“对华目标”之下,日美矛盾虽然暂时被掩盖了,但并没有真正消除。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之下,日美矛盾仍可能显现出来。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文章转自瞭望)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