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总裁拉加德认为脆弱、参差不齐,受到诸多风险的困扰,世界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期低于平均增长水平的时代”,即“新平庸时代”。但“后金融危机”以来,在重重风险与挑战笼罩下,世界经济仍以年均増长3%的速率向前发展,而且经济运行较为平稳,沒有出现“二次探底或衰退”,今明两年全球经济表现将略胜过前几年。本文较长将分上中下三篇刊出:上篇“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并非“-片灰色”;中篇全球经济不乏亮点;下篇世界经济回归常态发展态势。 |
金砖国家”概念的首创者—吉姆·奥尼尔认为除非欧洲经济出现新的恶化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发生不可预见的重大灾难,否则世界经济几乎没有可能会重现上世纪90年代的相对低增长,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全球经济增长温和提速,提升全球经济的趋势增长水平。看起来奧尼尓所说的“两个重大灾害”都不会出现。 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世界经济在短期内出现大反复、大逆转的可能性在减少,稳健增长态势在增強。拉加德作为IMF总裁指出世界经济或许步入“新平庸时代”,只是向世人发出了-种警告,让世界各国在“后危机时期”要有忧患感和危机感。实际上拉加德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依然強调两种趋势,即世界经济正处于拐点:它可以一直保持低增长,进入“新平庸时代”;或力争走出一条更好的路子,制定大刀阔斧的政策,加速增长,增加就业,从而获得发展新势头。 从上述所列举的全球经济八个“亮点”看,短期内世界经济并不会滑向“新平庸时代”。经合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増长率分别为3.7%和3.9%。IMF于2015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虽下调了全球经济増长预期,但认为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5%和3.7%。联合国发布的年度预测报吿则指出,2015年和2016年全球经济将分別增长3.1%和3.3%。尽管各方的预期不同,但均认为今明两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上年。退一步看,既便是最终实践结果达不到上述预期目标,恐怕也不会逊于3%的经济増速,世界经济仍继续保持常态发展态势。 上述基本判断并不是建立在世界经济不存在风险与挑战的基点上,恰恰相反,世界经济面临重重新旧风险和挑战。短期因素看某些地綠政治危局依然难以消除;中期因素看一些国家仍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在内的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大公国际警告:各国通过信贷拉动消费增长模式,可能是今后几年再度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源;从长期因素看,劳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生产率的弱势增长将抑制潜在产出的增长,导致未来全球经济整体增速趋减。美国麦肯钖全球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在过去50年里,劳动力年均增长1.7%,全球经济规模扩大了6倍,其中40%的增长来自“人口红利”。今后半个世纪,劳动力年均增长或许只有0.3%。日本经验表明:“高龄少子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即劳动力减少、社会福利负担加重、政府财政空间收窄,进而造成多种社会问题。 为弥补劳动力增速放缓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正在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三管齐下”措施抵御风险,支持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各主要经济体认识到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如果沒有重大科技的突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难以阻止全球潜在增长率持续下降。在这样假设条件下,世界经济步入“新平庸时代”有其逻辑的可取性,但人类社会总是在克服风险乃至危机中向前发展的,科学技术总是在“生命周期”中迈向进步的,未来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不单纯是人口増长率,而是科技创新加速因素。然而,世界经济如同一国经济发展一样,难以无止境的保持高速増长,伴隨经济基数不断扩大,人们不应再习惯于世界经济持续保持年均增长4—5%的水平。经合组织的专家早在2012年就已指出,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全球经济的年均增速将维持在3%,并主要依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拉动。 当今世界处于变革、调整、创新和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沒有发生根本改变。我们必须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观点,客观认识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发生的变化,并从中发现我们自身对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发展战略及发展措施认知上存在的某些不当和误判,尽快在顶层设计上予以校正。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世界经济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