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谷源洋:世界经济不乏亮点---世界经济会否歩入“新平庸时代”中篇
发表时间:2015-03-17 13:51 来源:国际网
IMF总裁拉加德认为脆弱、参差不齐,受到诸多风险的困扰,世界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期低于平均增长水平的时代”,即“新平庸时代”。但“后金融危机”以来,在重重风险与挑战笼罩下,世界经济仍以年均増长3%的速率向前发展,而且经济运行较为平稳,沒有出现“二次探底或衰退”,今明两年全球经济表现将略胜过前几年。本文较长将分上中下三篇刊出:上篇“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并非“-片灰色”;中篇全球经济不乏亮点;下篇世界经济回归常态发展态势。

世界经济形势总是变化莫测,既存在难以排解的结构性与周期性的制约,又面临地缘政治危局的冲击及不时出现的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影响,这些都在拖累世界经济复苏与増长,这或许是IMF首席经济学家布朗夏尓所说的“世界经济面临强劲而复杂的逆流”的原因。但变革、调整和转型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面对众多已知因素风险的冲击,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加速推进改革、调整与转型的步伐,促其实体经济从旧的增长模式向新增长模式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划时代的变化当中”,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在全球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既要看到世界经济“忧”的一面,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喜”的-面。然而,国内外人士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因素看得较为充分,而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因素却看得有些不足,实际上全球经济不乏“令人振奋”的亮点:

1、国外直接投资逐步回升

不管是发达经济体抑或发展经济体,投资在经济増长“三要素”中,依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FDI为1.45万亿美元,2014年为1.61万亿美元,其中亚洲发展经济体吸引的海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为4920亿美元,增长15%,拉美地区为1530亿美元,下降19%,非洲大陆为550亿美元,下降3%,上述状况基本上与2014年亚非拉三大洲经济表现相吻合。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全球FDI仍将继续大幅增加,2015—2016年将分别为1.75万亿美元和1.85万亿美元。尤其中国对外资本输出日趋增长,201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约为1196亿美元,增长了1.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029亿美元,增长了14.1%。如果包括企业在国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中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中国未来5年对外投资将年增10%以上,意味着从“制造大国”迈向“资本大国”,进而将部分抵消美联储实行货币收缩政策带来的影响。

2、国际贸易形势略显好转

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的调整与细化,提升了整体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按市场汇率计算,1990—2008年全球贸易増速约为GDP增速的两倍,但近几年来,国际贸易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有的西方经济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超级全球化”的告终。实际上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不景气、消费需求不足,贸易壁垒增加;WTO框架下多边贸易谈判实貭性进展有限;新兴经济体改变“进口替代”战略,増強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愈益增多的商品由国际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经济体居民消费方式发生改变,富裕人群越来越多地将其收入用于服务消费,等等。未来居民消费将继续向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转移,因而国际货物贸易未必能再重现超越GDP增长两倍的荣景。IMF和世界银行都认为全球贸易“巅峰期”已过。

然而,国际贸易增长率低于全球经济增速不是不可逆转的长期化趋势,主要原因是欧洲等国经济状况改善,贸易将隨之反弹;各种称谓的区域内和区域间贸易整合愈益增多,加速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以及WTO各相关方签署了《贸易便利化协议》,优化了货物通关措施,加速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进程;新兴经济体产能提升、消费者财富增加,形成了消费需求旺盛的中产阶层;新兴经济体对外贸易结构性调整,改变了贸易“微笑曲线效应”,这是一种进步,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更加有利于促进高水平的国际间贸易合作,而并非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已转为“内向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不可违逆的大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各国仍把商品贸易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美国企业出口了2.35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连续5年创出历史新高。自2009年以来,出口为美国贡献了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创造了1200万个就业岗位,提高了中产阶层的收入水平。-旦以美国为主导的TPP谈判达成协议,美国的出口将每年增加1200亿美元。德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一直把出口作为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此,国际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幅不是国际贸易的“新常态”。WTO曾预测2014年全球贸易增速为3.1%,但实际増长率则为3.5%左右,远高于2013年的2.1—2.5%。WTO预测2015年国际贸易将增长4%,汇丰银行发表的“汇丰贸易展望”报告则认为,全球贸易正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到2016年全球跨界贸易增速将回升至8%。

3、美国经济有望步入“周期性回升期”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2014年取得了2.4%的经济增长率,超出前3年2.2%的平均值,在发达国家周期性复苏中处于引领地位。多家机构年度报吿预测,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5%至3%的区间,IMF预测2015—2018年,美国GDP増长率分别为3.6%、3.0%、2.9%和2.8%。其主要依据:一是油价下挫有利于美国经济和企业盈利,低油价将拉动美国经济在新的一年里增加约0.3—0.5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形势好转增强了消费者对未来就业和工资上涨的预期,推动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扬;三是国际资本加速流入美国,利于美国公共投资及企业投资;四是美国国会对新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取得了共识,避免了重演联邦政府关门的闹剧,暂时排除了抑制经济増长的障碍。

在美国经济趋好的同时,亦应看到美国经济表现及美联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等因素,驱动美元指数急剧攀升,对美国企业重振出口不利,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洲和亚洲市场较为疲软,美国企业的海外销售额增长放缓;美国三大股指狂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今后美股仍将波动性上升,但美股“牛步”缓行,“财富效应”减弱制约消费需求;美国虽然在重振制造业,但金融体系背离实体经济依然尚未解决;美国经济提速及国际油价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美联储面临何时加息的两难选择,但调升利率是大概率的亊件。美联储最终加息势必将加大企业借贷成本压力,抑制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可以预计,美联储加息如同削减购买债券计划一样,将经历有序而缓慢的过程,既便是步入加息周期,每次调息的幅度也不会太大,要将联邦基金利率从当前的0—0.23%回归危机前4—4.5%的水平,不是在一两年内能够做到的亊,从而使其他国家获得逐渐适应和消化的过程,减轻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权衡上述正反两方面因素,2015年美国经济或许将从“温和复苏态势,步入周期性的回升期”。所谓周期性的回升期,意指美国经济维持年均增速3%左右的水平。对美国而言,这种増长幅度业已达到“潜在增长率的顶点”。由于依然存在众多制约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期望美国经济回升到年均增长4%的年代是不太实际的愿望,今后能取得年均3%左右的増长率已算是高速增长了。从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美国只能呈现中速增长态势,即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2.5%。

4、国际油价回归理性

自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滑入下行通道,沙特从传统的“减产促价”转向确保石油市场份额的政策,加速油价下跌的速度及幅度,触发了国际原油市场的卖空潮。2015年伊始,纽约油价失守每桶50美元大关,国际油价较上年6月积累下跌50%以上。但石油价格“消耗战”长期化,对欧佩克、非欧佩克国家以及美国均为不利,最终市场将起决定性作用,驱使各相关方对油价回归理性,年内油价继续暴跌抑或反弹暴涨的可能性均为有限。沙特石油部长言称“这个世界可能不会再看到油价回到每桶100美元了”。弱势油价节省了家庭燃油支出,从而刺激其他消费,油价回归理性将成为全球经济未来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转折点。

5、主要经济体承诺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増长

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远未达到“強劲、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悉尼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出台了受到各界关注的“两个2目标”,即未来5年将G20经济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及实际GDP增加2万亿美元。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投资、提高就业参与率、改善贸易条件与促进竞争。IMF敦促G20在2015年兑现其增长承诺,穆迪预测G20经济增长率将从2014年的2.8%上升至2015年的3.2%。此外,北京APEC会议达成的多种成果以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给相关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预期和动力。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起步或快速推进阶段,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需求厐大。经合组织报告预计,2013—2030年期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55万亿美元,其中港口、机场及铁路运输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为11万亿美元。亚洲开发銀行测算,2010—2020年,各成员国需要基础设施投资8.2万亿美元。但潜在需求面临巨大投资缺口,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绸基金的设立,将有助于把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6、中印等国继续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

从国际经济发展实践看,各国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持续下行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忧慮和不安。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就已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显必要和紧迫。我们所说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有人所说的世界经济“新常态”不同,意指从中国经济从数量型粗放増长转向质量型集约増长以及经济从超高速増长歩入中高速増长的“換挡期”。中国经济“新常态”并不意味未来经济増速无止境的下滑,而是在“換挡期”把经济增速穏定在某种合理的区间;中国经济“新常态”并不意味投资和出口不重要,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投资和出口依然是拉动经济増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新常态”在改革红利逐步显现及外部环境利好变化下,并不排除有的年份,经济増速高于增长预期值。

印度作为新兴市场大国,如同中国一样正在加速推进转型发展,短期内虽难以出现9%以上增长的态势,但其改革红利将使中印两国能够继续保持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增幅,继续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2014年9月习近平国家主席在印度世界亊务委员会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中印两国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作为拉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又-次被推向时代前治”。

近几年来,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分化,2015年俄罗斯经济将萎缩3%,巴西经济增速仅为0.5%,除自身经济结构因素外,主要是由美欧制裁和油价下跌所致。欧美对俄制裁,导致三败俱伤,逐步弱化制裁或停止制裁将逐渐成为欧洲主流立场,而国际油价既不会重返“廉价时代”,也不会回归“高油价时代”。一旦上述两个因素消失,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将隨之反弹。尤其是金砖国家签署的福塔莱萨协议,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金砖国家应急外汇储备安排,将有效帮助相关国家应对短期流动性不足压力,因而所谓“金砖国家”业已消亡经不住历史发展实践的检验。全球市场対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印经济依然寄予厚望。

7、世界经济重心摆向新兴国家

从发展现实看,发展中国家经济下行,但趋于企穏和回升,而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成熟的经济发展阶段”,2—3%的经济增长率是发达国家标准的增长水平。世界银行预测2015—2017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増长率分别为4.8%、5.3%和5.4%,发达国家的增速仅分别为2.2%、2.4%和2.2%。发展实践表明,我们所处的时代,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増长率为6.2%,未来几年仍将以髙于发达经济体两至三倍的速度向前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认为在今后10年亚洲将迈入“新的发展黄金时代”;非洲大陆整体现正处在走向崛起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平均经济增长率约为5%,其中一些国家出现了超过7%的高增长。奧巴马政府2012年公布的《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战略》,首次把非洲定义为“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地区”。世界银行的专家认为非洲可能持续近20年不间断的増长势头,2015年实现5.2%左右的増长,整个非洲大陆将日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法国《回声报》甚至言称“继亚洲龙之后,非洲狮时代可能终于要到来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増长速度虽然低迷,但正在向利好方向发展,其经济増速将从2014年的1.1%上升至2015年的2.2%。可以预期在发展经济体中将会陆续涌现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世界将迎来“新兴国家”时代,对世界经济増长继续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长期研究新兴市场的麦朴恩教授表示他绝不认同“新兴市场的強劲表现只是一个周期现象”的观点。但由于经济和产业结构调的转变,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増长的贡献率不会再像2010年那样高达70%。世界经济由“单引擎拉动”转向较为均速的“双引擎驱动”,更加有助于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増长。

世界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依赖于美国经济的荣枯,美联储退出QE意味着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及消费需求从弱转强,美国经济歩入“快车道”及美元持续升值,通过贸易传导,利于他国对美国出口增加。然而,美联储收缩流动性及美国实施减税等优惠政策,导致部分企业从海外撤资,直接和间接影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经济体金融市场稳定和资产价格;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将逐步缩小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经济体的利差,吸引私人资本流向美国;美元指数大幅攀升,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挫,导致以出口原材料、能源等大宗商品为支柱的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和主权债务膨胀。但美联储实施加息政策对经济稳定、基础较好的新兴经济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较为有限,不会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经济的新増长点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某些领域已呈现出群发性、系统性突破,产生了一批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涌现出一批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和领域,进而促发新-波的科技革命,包括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透过生物技术及农作物种子改良,提高单位耕地产量,满足人口日益増长的粮食需求;3D或4D打印技术与新材料结合,正在大幅提高生产个性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到21世纪中叶,核聚变能和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将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并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世界主要国家为迎接新科技革命,纷纷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出台了-系列创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美国政府提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強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投资,以长期保持制造业竞争力。美国推行的“工业4.0”战略,是一场“工业互联网”革命。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预计,工业互联网革命能使美国生产率每年提高1至1.5百分点,未来20年将使美国人的平均收入较之当前提高25—40%。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将为全球GDP増加10万至15万亿美元;德国“工业4.0”战略则是将“虛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欧盟提出智慧增长、包容增长、可持续增长,力图建立创新型新欧洲;日本实施了应对资源匮乏、老龄化社会和经济不振的新增长战峈,致力于发展縁色经济;俄罗斯实施促进经济结构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的战略;卬度提出2020年成为知识型社会和全球科技強者;中国则提出“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增加研发开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工信部等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被誉为了“中国版工业4.0规划”。新一轮全球科学技术革命无疑将产生新的需求,为世界经济増长提供新的能量与动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世界经济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