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刘建飞:关于近几年中国外交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4-08-01 17:10 来源:国际网

问题的焦点是如何审视、评估中国外部环境所面临的新挑战。如果这些挑战真的威胁到了国家核心利益,那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确实也就不存在了。近年来,中国外部环境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上,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在同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带来经济竞争和摩擦,进而影响中国同各国的关系。就拿中美关系来说,过去两国经济基本上是互补的,两国经济合作构成维系双边总体关系的重要基础;而现在,两国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贸易逆差等问题上争执不断。如何为中国对外开放继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是政治上,西方国家并未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只是将实施这项战略的重点由政治上打压转为在舆论上抹黑。在国际舆论中,西方仍然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有些西方国家的媒体仍然抱守冷战思维,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将中国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限放大,并且牵强地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企图“妖魔化”中国。而中国的媒体,由于各种原因,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还难以满足需求。如何塑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再次是安全上,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同中国有领土、领海权益等方面的利益纠纷,个别国家出于自己的利益,试图借助西方大国的力量来同中国博弈。此外,朝鲜核问题以及朝鲜半岛南北军事对峙的状况时常引发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经常导致美国借机到中国沿海展示武力,从而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风险。如何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同时又不使中国的领土、领海权益遭受损失,是中国外部环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最后是战略上,中国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一直处于若有若无状态。美国从其霸权战略出发,一直将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看成是“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在其对华政策中一直含有防范、牵制、遏制的成分。为此,它一方面加大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布署,另一方面加强同其亚洲盟友的关系,并将共同价值观作为同盟的基础。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积极发展同“亚洲民主国家”以及同中国有利益冲突国家的关系,试图利用这些国家来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协助美国“重返亚洲”。建立并深化中美战略互信将继续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难题。

这四个方面的挑战是否逆转了中国的外部环境,进而颠覆了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呢?应当说没有。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外部环境做动态的考察。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部环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这既得益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有了飞跃式的提升;也得益于中国在进行内部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外部环境建设。改革开放初期,外部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避免被卷入大规模的战争,以便能集中精力谋发展。冷战结束、苏东剧变后初期,外部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妥善应对西方“西化、分化”战略以及各种政治压力。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明显改观,中国被迫卷入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西方对中国施加的各种政治压力也越来越没有效力。特别是,综合国力的提升促使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同中国的合作,谋求与中国的互利共赢,从而使得中国的战略空间明显扩大,战略主动性大大增强。所以,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外部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还可以继续集中精力谋发展。

当然,对那些新问题、新挑战,也应当有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认知。中国的外部环境建设始终与中国内部发展和核心利益维护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存在着一些两难的选择,比如加强国防建设与增强大国战略互信、促进祖国统一与维护地区和平、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与加强对外开放等。上述新问题、新挑战,与过去相比,情况更为复杂,两难的成分更多,应对起来难度更大。

对周边外交及其美国因素的冷思考

近些年中国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在周边显得最为突出,而人们对中国外交最为关注、议论最多的也是周边外交。有论者称,过去中国在周边投入甚多,但收效却不大,大概除了巴基斯坦这个“全天候朋友”外,再也数不出什么“铁哥们”;由于朋友少,所以对美国围堵中国的各种动作,拿不出什么有效应对方略,只是消极防守、疲于应付。此论反映了中国周边形势的复杂变化,以及中国周边外交面临挑战的严峻性,但是,如果以此作为对中国周边外交的评价,则有失公允。

周边外交从属于国家总体外交,即服务于国家的大战略和总体外交战略。周边外交的核心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总体外交战略一样,周边外交战略也是不树敌、不结盟,争取同所有国家做好邻居、好伙伴。这种战略取向同改革开放之前是不同的。那时,周边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中国虽然有几个“铁哥们”,但也有截然的而且时常是更为强大的对手和敌人,中国为维护那么几个“铁哥们”所付出的代价很沉重,而且效果也并不值得称道,有些朋友也不真“铁”。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印度这个周边大国同时对抗时期,所谓“铁哥们”也就剩下巴基斯坦,至多再加个缅甸。比较起来,中国目前的周边环境要远远好于过去。首先,中国周边没有截然的对手和敌人,基本安全可以保障。其次,中国同几乎所有周边国家都有很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最后,同中国有领土领海纠纷的国家正逐渐减少,而且纠纷一直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不至于引发军事冲突和战争。

现在周边形势变得更复杂,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更严峻,主要是美国因素的作用,即美国“重返东亚”并趋向于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因素导致几个后果:第一,周边一些大国,比如印度、日本,本来就同中国有地缘战略上的矛盾和竞争,于是想利用美国因素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二,一些同中国有领土领海纠纷的国家,如越南、菲律宾,试图借美国之力来牵制中国,以获取更大的利益;第三,一些对中国崛起有疑虑的国家,如新加坡,担心中国崛起后会给它们带来安全威胁,于是试图寻求美国的安全保护;第四,有些国家长期受到美国的政治打压,如缅甸,也乐得趁美国拉拢之机,缓和同美国的矛盾。总之,周边国家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和利益,或多或少地都想利用美国因素。

这种复杂的形势、严峻的挑战,很容易被炒作,而且本身就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对这样的热话题,我们应该进行冷思考,亦即冷静观察、理性思考。我们要搞清楚:其一,美国重返东亚,是否要同中国进行新的冷战,抑或是准备热战?其二,周边国家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迎合美国重返东亚,是否愿意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或者说为了美国而得罪中国?其三,美国有无能力调动中国周边国家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

如前所述,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到亚太,确实将中国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而且对中国防范、牵制、平衡的因素在增大。但是也要看到,美国重返东亚的首要动机是为了经济。美国要尽早实现经济复苏,确保继续当老大,用奥巴马的话说就是“决不当老二”,将主要注意力放到经济形势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地区,这是很合逻辑的事情。与之相应,美国需要继续谋求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不是同中国对抗。尽管中美经济的竞争性越来越凸显,但是远没有抵消互补性。中美在经济上已经是利益攸关方,深度捆绑,欲损俱损,欲荣俱荣。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原有的两面性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当今世界,无论是大国还是中小国家,除了个别国家外,在外交上都是独立自主的。中国周边国家也是这样。即使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也不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而是从本国利益出发来处理对外事务,包括对华关系。在以发展为时代主题、经济利益在整个国家利益中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的当今世界,周边国家很难割断同中国的经济关系,除非中国真的威胁到了它们的安全。而“中国威胁”实际上是个虚假命题。中国周边国家普遍存有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状况,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只要中国的周边外交不出大问题,周边国家安全上靠美国就很难由虚转为实。此外,从长期发展态势来看,中国身在亚洲,在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上有地缘的优势。正如俗话所说,“邻国是不能选择的”,“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周边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将越来越密切,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只要是有理性思维的国家,都不会漠视这一点,不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甘当美国的工具,从而牺牲长远的利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