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梁云祥:日本政治右倾化与中日关系
发表时间:2014-07-30 17:33 来源:国际网
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中日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不能简单将中日关系恶化都归咎于日本政治右倾化,因为右倾化并非简单等于军国主义化和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其中有些内容并没有违反现有国际规则和日本法律,或已经被日本国民所接受,因此,这一政治倾向将是一个长期现象。目前的中日关系之所以恶化,表面来看是由于钓鱼岛争端和历史认识等一些具体事件及日本政治的右倾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两国关系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即双方的“安全困境”、国家发展战略冲突、实力对比相对平衡及感情恶化。所以,不能将改善中日关系的前景寄托在日本政治不再右倾化上,而只能在承认日本政治现实和适度影响日本政治的同时,去寻找缓解中日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具体办法。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关系开始出现根本性或结构性的变化,即开始出现战略层面的紧张状态,两国在一些既有或新的问题上都出现了全面的对抗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民间及媒体上也开始大量出现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关注,有关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说法频繁见诸报端舆论,尤其在中日出现摩擦或冲突的时候,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报道更是急剧增多。那么,究竟什么是日本政治的右倾化?目前中日关系的恶化是否都可以归咎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概念

首先,需要界定日本政治右倾化这一概念。所谓“左”和“右”本来都是相对的概念,其判断主要取决于评价者的立足点。一般来说,人们将站在相对保守立场上的政治倾向视为右倾,而将站在相对激进立场上的政治倾向视为左倾;

或者将其意识形态化,将信奉和坚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视为右倾,而将信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视为左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中国立场来看,日本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只可能是右倾而不可能是左倾的,充其量只能是其右倾的程度不同而已。不过,目前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理解,在中国国内却有一种泛化的趋势,即将日本政治上一切有悖于中国利益的行为统统归咎于右倾化。其实,有些政治行为似乎并非右倾化的产物,中日关系的恶化也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新保守主义影响,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政治总决算”和“政治大国化”的内外政策,开始了日本政治的保守化或右倾化。用中曾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首先,我们要保卫日本美丽的大自然和日本领土;第二,保卫日本人的生活及其生活价值;第三,保护自由的市场经济;第四,保护日本民族在大化革新和明治维新时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积极的民族气魄。”也就是说,在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日本的一些政治家试图通过坚持和强调西方资本主义的固有价值观念和消除战败国地位的阴影来恢复民族自信心,增强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意识,在国际政治中增大日本的发言权。或者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作为一个国际国家为国际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和发挥更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这一政治思潮中又增加了新民族主义的成分,使得日本政治进一步右倾化。

此外,同一种政治现象在不同国家内会被判定为不同的政治倾向。例如,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究竟应该归类为左倾还是右倾,其实是不同的,因为日本的民族主义是为了维护作为一个右倾国家的民族利益,因此,似乎应该将日本的民族主义归为右倾化的内容之一。如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桥哲哉就认为:

“所谓右倾化的‘右’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很难严格定义的,如果说在日本就是要复活战前的军国主义,那我是不同意的,不过在日本正在高涨的民族主义却显然应该属于右倾化的表现。”而中国的民族主义,不论对其如何进行评价,一般都会被认为属于比较左倾的思潮或运动的一部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义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呢?在这里,列举一些中国学者的看法。“政治右倾化是在日本总体保守化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保守政党将其保守主义执政理念转变为国家意志和政策的行为或过程,同时也是保守政党保守主义执政理念在政策层面上的具体体现。”“日本政治保守化的思想基础是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其突出特点之一是歪曲和否认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而其最终目标是摆脱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所受的约束,成为所谓‘普通国家’。”“日本政治右倾化作为战后日本的一种政治倾向由来已久。冷战后,伴随着日本保守政党势力扩大而迅速发展。”“所谓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渐占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倾向。它是以日本政界和社会上各种右翼势力为核心,企图通过修改教科书、恢复靖国神社传统地位、美化日本侵略历史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一股政治思潮。”

借鉴以上这些界定,本文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定义为: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战后日本保守政治势力一直坚持的一种政治理念,以及冷战结束前后在日本国际地位提高及日本国内革新势力衰落与保守势力增长这一基本政治生态下,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其固有价值或传统,并宣扬、激发其民族主义的政策,以及日本民众对此加以迎合或接受的一种社会思潮,主要包括试图修宪以追求成为正常国家,重新认识历史以彻底摆脱战败国地位,新民族主义的兴起,等等。

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

根据以上定义,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应该包括政治理念、政策和社会思潮等几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也就是说,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有其长久的政治理念追求,并且在合适的社会思潮下通过日本政府的政策表现了出来。具体而言,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改和平宪法,成为正常国家

日本现行宪法是战后在美国占领和改造期间,主要由美国制定的一部宪法,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和改造日本,宪法体现了当时国际社会和日本国民的和平愿望,尤其是其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使其以所谓“和平宪法”的名声闻名于世。然而,长期以来,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和长期作为日本政治中坚力量的自民党中的一些政治家从日本恢复独立起就主张修改宪法,不过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受到日本社会党和日本共产党等左翼势力的牵制,以及日本国民中和平主义思潮的制约,这一右倾化的政治目标难以实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修改宪法,而且这一主张越来越被日本国民和社会舆论所理解和接受。

90年代末期,日本国会内部成立“宪法调查会”,就修改宪法问题进行探讨。进入21世纪后,根据当时媒体对日本国民的社会调查,赞成修宪的人开始超过一半。2012年4月,正在进行竞选并准备再次执掌政权的自民党提出《宪法修正草案》,其中就宪法前言和包括第九条在内的众多内容进行了重大修改。2012年12月安倍新政府上台后,即将修宪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日程,并且正在积极推进这一政治进程。

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宪法的修改,其目的就是要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强加给日本的国家大法,取消其中对日本的众多限制,从而像其他国家一样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比如,要像其他国家一样拥有自己的国防军、拥有同其他国家共同干预国际安全事务的集体自卫权、可以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向海外派遣军队,等等。

本来,一个国家要修改自己的宪法是主权范围内天经地义的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近70年的今天,日本想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也应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有些日本的赞成修宪者纯粹是因为认为日本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应该有自己制定的宪法而赞成修宪,而并非一定要修改体现和平宪法核心精神的第九条。但是,因为日本过去的侵略劣迹和有一部分政治家直至今天仍对这段历史缺乏正确认识,从而使得日本修改宪法的问题引起了周边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警惕,对其中第九条的修改更成为引起周边国家不安的原因。因此,日本的修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外交问题。

(二)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历史,摆脱战败国地位

战后以来,日本社会一直存在着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政治势力,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日本社会整体反思战争的气氛中,其并没有成为主要的政治现象。从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奠定和对政治大国目标的追求,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的声音和行动越来越多。例如,多名日本政治家公开否认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侵略行为,甚至认为这场战争是自卫战争和解放亚洲的战争,并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

以及至今仍然常常出现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和“慰安妇问题”等等。虽然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否认或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但作为日本主流政治势力的自民党政治家们却有一些人在这一问题上态度暧昧或具有错误认识。

在历史问题上,人们常常将日本和德国进行比较,即同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国家,为什么二者在战后历史认识问题上截然不同。德国不仅深刻反省和真诚道歉,并且将宣扬纳粹思想视为犯罪,而日本一部分政治家不但不反省历史和做出道歉,反而否认或美化历史,并且这样的行为最多只会受到国内外媒体的谴责,以及导致做出此种行为的政治家辞职,却绝不会成为犯罪。两国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不同,其实可以从两国战败方式的不同和两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进行分析。德国是在顽强抵抗被彻底打败后投降的,纳粹政权被完全打碎,德国被四国分区军事占领并在接受长期改造之后才重新在东西两部分建立起新的政权,而且东西两德政权都同过去的纳粹政权没有丝毫的继承关系。因此,德国可以彻底否定纳粹。而日本却不同,日本在盟军并未进入日本本土时就宣布投降,此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实施间接统治,即在保留天皇和日本政府的前提下对日本进行改造。虽然这一改造也对肃清日本军国主义和建立民主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出现,为对抗共产主义,美国很快在1948

年初改变对日政策,即将改造削弱日本的政策变为扶植援助日本的政策,从而导致对日改造和清算并不彻底,不但保留了天皇制,日本政府的大部分机构都被延续了下来,甚至过去曾被定为战犯的一些政治家重新进入政界。可想而知,由这些同战前体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控制的日本政坛怎么可能彻底否定侵略战争的历史呢?

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也可以看出德国和日本的不同。德国是欧洲大陆的一个重要国家,在历史上曾经为人类创造过辉煌的文化,尤其在古典哲学和文学方面具有世界影响,并产生过康德、黑格尔、歌德、席勒等世界著名人物。对德国人而言,纳粹历史仅仅是德国历史中非常短暂且并不能代表整个德国文化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很容易将其彻底否定。但对日本来说,其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贡献和著名人物,明治维新就是日本近代走向世界后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但它同时也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辉煌”与罪恶同时并存。因此,对日本而言,很难对近代明治维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做出清晰的认识。

平心而论,日本一些政治家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历史,并不完全是简单地想要恢复过去的军国主义,因为他们也明白,战前的军国主义并没有给日本带来真正的利益,而且从目前的国际环境到日本国内政治的状况来看,日本要恢复军国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部分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日本政治家,其实更多的是着眼于现在,即希望通过忘却或修改历史,重新恢复国人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信心,消除战败国心理,摆脱战败国地位,进而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力。

不过,日本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战后的日本确实基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和平国家,为国际社会也做出过比较大的贡献,但是试图通过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历史来摆脱战败国地位的做法难以被周边国家所接受,反而会阻碍或延缓日本获得更大的国际政治权力。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