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中苏关系史新说
沈志华、楚原
发表时间:2013-06-07 15:48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3年初,著名学者、中苏关系史专家沈志华一气推出了8种著作:《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包括《冷战的起源》《冷战的转型》《冷战在亚洲》《冷战中的盟友》《冷战的再转型》,九州出版社),《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珍藏本),《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个学者如此集中地推出这么多学术著作,并不多见。近日,记者采访了沈志华。

沈志华称,《无奈的选择》是自己20年来中苏关系研究的结晶,提出了十大新说。“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这一套书,主要是自己多年来研究冷战的论文集,有些内容不无重复,但是,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年代研究所反映出来的细微变化,恰恰伴随着俄、美、中档案文献不断解密和公布的过程,对于做历史专业的学子和研究者而言,又有着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是其成名作,此次的珍藏本不仅增补了大量文献档案,而且在写法上变化较大,几乎重写了一遍。而《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则将中共的整风、反右与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以及斯大林去世之后的中苏关系等联系起来研究,本书对毛泽东在1956-1957年这段时间的政治选择作了新的解读。

中美关系vs.中苏关系

读书报:你强调,1944年到1946年,毛泽东曾经想依靠美国人的帮助,但这个机会因为美国国内原因而失去了。此前,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苏中两国共产党是天然的盟友。那么,毛泽东想得到美国人的帮助,究竟是策略上的从权,还是真心希望美国人帮助自己?

沈志华:其实,研究中美关系史和国史的人,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更详细的论述。美、英、苏、中结盟以后,中国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1943年,美国开始重视中国,苏联反而对中国不是很感兴趣。本来开罗是四国首脑会议,结果分两次开成了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英、美、中开一次,英、美、苏开一次。为什么?这里涉及到苏联跟日本的关系。斯大林就是不想跟蒋介石坐在一起,他看不起蒋介石还在其次,主要是怕刺激了日本人。也正是因此,1941年他跟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1944年的时候,美国人在华人员中有很多人都是中国通,比如谢伟思、戴维斯等。这些年轻外交官的父辈都是传教士,中文说得好,长期在中国,所以他们对中国的事看得比较清楚,认为国民党现在开始腐败,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力量。他们写的报告,尽管都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但是,这种情绪和认知,对中共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美国基本的政治理念是反对独裁,它希望中国像美国一样,也是两党竞争制度。谁能跟国民党竞争呢?共产党。史迪威和蒋介石闹矛盾,原因之一就是史迪威认为,蒋介石从美国获得的租借物资应该给所有的抗战部队,包括新四军、八路军,不应该只给国民党军队。从美国的政策角度讲,有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空间和可操作性。

毛泽东1944年对美国军事观察团有几个讲话,我认为是真诚的。如果是策略,他不会反复讲。而且,他很有逻辑,一层一层推进。毛泽东说,我们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中国人,我们是共产主义者,但是我们目前不搞这个,我们现在的政策你们都能接受。毛泽东还跟美国人说,共产党实行的措施不算什么,任何一个美国企业家都能接受。当时宣传的是新民主主义,和美国没有矛盾。美国人问他,那你为什么不靠苏联。毛泽东认为,帮助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苏联的实力不够,而且苏联在战争期间的损失太大。

毛泽东甚至提出,在中国应该实行像美国的那种政治制度,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做到这一步对中共是很有利的,因为从当时的情况看,共产党将来能不能生存是一个问题。所以,毛泽东希望美国人的帮助合情合理。

读书报:那当时中共与苏联的关系,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沈志华:当时,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恰恰关系不很好,在几个重大的问题上,他们都有冲突。长征的时候,毛泽东就对苏联有不满。1940年的皖南事变之后,毛泽东忍无可忍,认为必须在军事上、政治上全面反攻。中共刚开完会,苏联大使就在重庆召见叶剑英和周恩来,反对毛泽东的意见,说政治上可以反攻,但军事上坚决不能动,即便政治上反攻,也不能点蒋介石的名字,因为要保证统一战线。毛泽东第二天开会,口气就变了,说政治上反攻,军事上静观其变。这是中共中央作了决定后,被迫采纳莫斯科的意见,毛泽东心里非常不高兴。我利用俄国档案材料,对这一段做了研究。

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确实是想先依赖美国,先跟美国搞好关系。但是,到了1945年初,由于美国的人事变动,把那些年轻的外交官都调回去了,史迪威也撤回去了,换了一个魏德迈,还来了赫尔利,他们都是反共人士,更支持蒋介石。所以,毛泽东七大的时候才讲,还是得跟苏联,尽管苏联不好,也得靠它。为什么?它必须得帮助我们,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它不帮我,国际主义跑到哪去了——这不是说从我们的关系推导出来的,而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苏联必须得援助中共。

读书报:《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写到,国共两党在东北决战的时候,林彪的部队几次都被杜聿明赶走了,退回到苏联那边。1947年春夏,美国决定将重点放在西欧的重建上,法国官员在德国与英美结盟并革除了巴黎统治联盟的共产党,杜鲁门于1948年早期改变了对日政策,斯大林也改变了对华政策,他告诉毛泽东的特使,他们如今可以依靠他了。正是在这年(1948年)秋天,林彪在获得苏联大量援助的情况下,集结了75万人发动辽沈战役并最终获胜。斯大林在支持中共的问题上几次反复,原因是什么?

沈志华:实际上,1945年8月20日苏联占领了旅大(大连的前称),而且划了条约区,咱们叫苏占区。当时旅大地区非常大,这一块都是苏军布防,有高炮,飞机场有好几个。问题在中长路(中长铁路),这条铁路从齐齐哈尔,满洲里下来,这是苏联的运输线,要往这儿运兵,运物资,都得通过中长路。当时苏联想继续控制中长线,还想把整个东北控制起来。蒋介石没有满足苏联的要求。

而且,苏联认为美国人不应该再插手这个事。国民党用美国飞机和军舰运兵到东北,这都刺激了斯大林。而且,苏联要求只能双方合作,不许有第三国。但蒋介石迟迟不跟苏联签经济条约,这一点是斯大林非常不满意的。

东北1945-1947年的情况比较复杂,变来变去。为什么这样?因为它涉及到种种关系,一个是有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要保证把权力归还给中华民国政府。再一个,它涉及到跟美国的关系,因为美苏谁也不愿意得罪对方。苏联能够跟国民党达成协议,它就不会支持共产党。达不成协议的时候,苏联就通过共产党给国民党施加压力来控制它,所以才出现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忽左忽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其实,苏联的目的一直没变,就是维持苏联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和掌握。

中美卷入朝鲜战争并非斯大林预谋

读书报:从你接触的资料来说,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和中国的相继卷入是斯大林事先预谋的吗?

沈志华:这个观点是斯大林自己讲的。2005年,苏联解密了一个文件,1950年8月27日,斯大林给捷克和斯洛伐克总统发了一个电报,电报里就是这么说的。有俄国学者也这么认为。当时很多人都质问,为什么朝鲜战争爆发,苏联外交官不去联合国安理会,不投否决票?因为苏联没去,所以造成联合国出兵这一系列问题。所以,斯大林做了这个解释。在我看来,这个解释完全是牵强附会,是为了给苏联的行为找一些借口。

为什么?从历史研究来讲,决策动机的判断需要非常小心。研究美国的决策动机比较容易,它的文件非常清晰,动议是什么,各家的意见是什么,讨论的分歧点在哪,最后各家争论,总统为什么决定采用这个方案,一清二楚,你只要把材料都找出来,一看一分析就清楚了。但是,苏联就不是这个情况,往往没有讨论的过程,有讨论也不一定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也不肯公开,所以研究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对于一些重大决策,你又不能不分析它的动机,它为什么这样做,那就得靠推断。在我们的研究中,靠什么来推断,有两个原则是不能违背的:一个原则就是你的推断不能和已知的基本的史实相违背;第二,不能违背人基本的行为逻辑。

如果说,斯大林事先就设计好了要打这场战争,设计好了要让美国参与,然后让中国参与,这跟基本的史实不符。

读书报:为什么?

沈志华:我们知道,在1950年1月31日斯大林同意金日成访问莫斯科之前,斯大林是不赞成金日成发动这场战争的。所以,在此之前他没有这个设计,否则,他干吗老拦着金日成呢?在1950年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之前,斯大林对中国几乎是有求必应,主要目的就是想让毛泽东继承1945年那个条约。但是,最后毛泽东还是逼着斯大林把1945年的条约废除了。重新签订的条约完全是新的内容,从这以后,斯大林开始变了。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他原来一直不同意金日成进攻南朝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美国参与。到了1950年1月底,斯大林同意金日成来讨论这件事,到6月大概有四五个月的时间策划这场战争。是不是在这个时候他就想好了让美国参与进来,然后再让中国参与进去?也没有。这个也跟基本的史实不符。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材料里头有两条,斯大林和金日成的会谈记录,包括后来的一些间接的文件的反映,斯大林当时对金日成还是有一个担心,就是如果你不能很顺利很快结束战争,美国要参与怎么办?金日成说,美国不会参与,我速决战,闪电战,几天结束,南朝鲜有20万共产党人里应外合,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米高扬后来说,当时苏联获取了美国的一个情报,如果朝鲜南北双边发生战争,美国不会干预,再加上艾奇逊也公开这么说了,所以斯大林的担心就减少了。如果情况是这样,你说斯大林希望美国人参与进来,那正好相反。

读书报:斯大林在给捷克和斯洛伐克总统电报中的说法,还有哪些与史实不符?

沈志华:再一个史实不符是关于中国的,斯大林有没有设想让中国参与进去呢?有可能。但是,他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设定的,如果北朝鲜出兵不利,如果美国参与,就让中国帮助顶一下,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说一开始就想让中国参与这场战争。很明显的史实就是,从1950年7月份到9月17日的两个多月时间,毛泽东三次提出出兵,金日成转达给斯大林,都被斯大林否定了。中国的部队至少8月份已经调到东北了,为什么斯大林不同意呢?所以,它跟这个史实又不符。

实际上,我们反过来可以解释,为什么斯大林不想让中国出兵——是因为他要控制朝鲜半岛,如果中国去了,几十万人参战,战争打赢了,那谁控制朝鲜半岛?等于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是那种结局,苏联既丢了旅顺港,又得不到朝鲜的港口。所以,他是不想让中国出兵的。

读书报:所以,斯大林的那封电报,是为了掩盖自己原来决策的失误?

沈志华:对。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苏联为什么失误——当时为什么不派代表团在安理会投否决票。如果在安理会投否决票,苏联就不好办。因为当时苏联特别谨慎,美国仁川登陆以后到中国出兵之前这段时间,美国飞机两三次越境,还有一次袭击了苏联的机场,苏联都没反应,就软弱到这种程度,生怕卷到这个事情里头去。在这个事上,苏联犹豫不决。因为你一投否决票,你就跟美国公开站在对立面了——不是背地,背地早就是对立了——等于是撕破脸了,这是斯大林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如果你不投否决票,投赞成票,那不等于把中国跟朝鲜都卖了吗,那你还能当社会主义的领袖吗?大家还认你吗?所以,这个事斯大林没法办,干脆就不去了——我觉得,这样对历史的解释比较完整。

 

责任编辑:上官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