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举行会晤。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独创的一次元首特别会晤,意义十分重大。 |
会晤表明,中美两国交流合作的历史性大趋势不可逆转。中美将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推进交流合作,以新的思维、新的眼光审视对方,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一、频繁的高层交往是中美两国的宝贵传统,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举行“十八大”,习近平当选总书记、美国大选结束,奥巴马连任总统。半年多以来,习近平和奥巴马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新一轮密集高层交往也迅速展开。中共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去年12月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访问美国,出席第二十三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并礼节性会见连任总统的奥巴马。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和国务卿克里先后访问中国,除与中国相关部门领导对口会谈外,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予以会见。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与国防部长哈格尔通电话、国务委员杨洁篪与克里国务卿两次通电话。克里对4月访华高度重视,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崔天凯4月2日抵达华盛顿的第二天,就在国务院予以会见并接受他的国书副本。他还为访华专门安排国务院高级官员3月下旬来华做准备。紧接着,美军参联会主席登普西和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相继访华。可见,中美安纳伯格元首会晤是两国高层交往的继续和提升,起着总结过去,开创未来,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 二、元首会晤将给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再添动力。这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宏伟事业,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各界人士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美双方的探索已经开始。两国各界人士已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原则、目标和途径等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见解。但如何将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等原则和见解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还需结合世界大势和实际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目前,两国许多人士初步同意,历史上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从恶性竞争到全面冲突的零和游戏,不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中美共同努力,实现良性互动、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符合两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亚太是中美利益交融、互动频繁的重要地区。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先后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重心东移和亚洲再平衡等战略性规划,引起世界和中国各界高度关注。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战略调整剑指中国,在中国周边调兵布阵,构筑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但美方最近表示,美国战略东移并不意味着遏制中国或试图支配亚洲,而是要与中国发展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中美能否从亚太做起,加强在外交、安全和经贸领域的合作,实现良性互动,将是对中美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现实的严峻考验。两国元首会晤在这些领域将取得哪些积极成果和重大突破值得期待。 三、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双方一致认为,加强两国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复苏乏力。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对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共同促进两国和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负有特殊责任。美方最近再次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重视中方在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的关切,愿努力推动解决。 这对两国寻找贸易结构重组和扩大相互投资的新突破至关重要。当前的关键是,美方要切实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痛下决心,把中国视为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以实际行动冲破冷战思维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束缚,阻止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言行,切实兑现承诺。可以期待,两国元首会晤将向世人发出两国在这一领域可以取得战略性突破的积极信号。 总之,安纳伯格会晤将会进一步为中美关系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特别对即将在下月举行的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对话取得重大的具体成果打好基础,为六个月后庆祝建交35周年献上两国人民满意的礼物。 当然,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错综复杂的程度也超乎人们想象。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振兴、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网络安全、打击跨国犯罪、消除贫困等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同时,也在政治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在安纳伯格会晤成果的指引下,通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一定会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