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美国已错过两次战略机遇期。现在,美国又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奥巴马能否抓住新的机遇,抑或再次失去,关键在于他和美国领导人能否审时度势,看清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找准自己新的定位,以及奉行什么样的国际战略,客观条件应该说是比较成熟了。 |
很多年来,本国学者一直在讨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以及如何维护、争取战略机遇并使之持续。那么,美国有没有战略机遇期呢?答案是不仅有,而且已错过了两次。 第一次是冷战结束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本可利用苏联解体的机会,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需求,引领“合作共赢”和“不搞对抗”的全球治理。但它沉醉于“对自己制度优越性的迷思”,独霸天下的私心太重,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东扩西进,到处伸手,对俄罗斯不依不饶,非要“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结果呢?本想同美国合作、甚至“走美国道路”的俄罗斯觉醒了,翻身了,正在重新迈向强盛的大国之路;北约东扩也不得不止步。在亚太地区,“亚洲北约”更是没有市场,早已是“明日黄花”。 第二次是9·11事件后,美国也本可以利用国际上广泛的同情,引领全世界合作反恐,把21世纪带入比较有安全感的时代。但美国过分迷信自己的军力,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反恐谋霸”,奉行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发动了两场战争,而且到处搞“颜色革命”。他们自诩“得胜”了,但谁都知道:“惨胜如败啊!” 现在,美国又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奥巴马能否抓住新的机遇,抑或再次失去,关键在于他和美国领导人能否审时度势,看清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找准自己新的定位,以及奉行什么样的国际战略。 客观条件应该说是比较成熟了。 首先,现在已不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也不是革命与战争年代,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包括科技、信息和投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地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何国家,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很难独善其身。正像中国和美国某些领导人说过的那样,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合作共赢”。“金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认同了这一点,G20在一定程度上也认同了这一点。美国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发展中国家大面积的兴起不同于历史上帝国的兴衰,它们并没有蓄意挑战老牌发达国家,也没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它们要求的不过是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用上海合作组织的话来说,就是“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第三,美国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心目中的“战略对手”或“潜在敌人”,如中国和俄罗斯等,并无意与美国过不去。相反,它们都希望与美国合作,共同应对世界性大问题,合作治理世界。中国领导人早已向美国提出:要努力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关于决心“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既是双方从对抗到握手到合作和互利的积极表述,也是中国向美国释放的善意和期盼。俄罗斯领导人也明确表示,“俄美没有任何理由要重启冷战”;提醒美国“应学会在平等、利益平衡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打交道”。这些话也是俄罗斯对美国期盼,而不是什么敌视。 第四,美国企图“借力”对付中国的国家,除日本和菲律宾个别国家外,东盟国家普遍不愿“选边站”,印度领导人说得很明确:印度要同时发展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印尼总统还说,现在由单一国家来管理世界是不合适的。 客观条件显然是正面的,比较有利的。问题是:奥巴马及其团队能否正视,重新定位自己,从而调整政策。考虑到美国根深蒂固的“霸权永续”思想,难!但也有一些“好兆头”: 2011-2012年岁末年初,美国一些主流媒体连续发表文章,大谈“春风得意的美国时代已经终结”,认为美国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和“美国的文书和意志就是世界的法律”的日子已渐行渐远了,需要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 今年,奥巴马第二任期伊始,他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就声称,“我们不能对世界发号施令,但我们必须参与世界(事务)”,“美国在世界的角色……已经成为参与世界(的国家)”。克里在访华期间还表示,美国期待一个强健、正常而又特殊的中美关系。奥巴马近来在会见中国新任大使崔天凯时也说,美中两国关系已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美方愿与中方一道,致力于建设新型的大国关系。 这些话,如果对比奥巴马第一任期开头说的豪言壮语(他要“重塑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以及第二年他誓言“美国决不做老二”的场景,人们就不难看到微妙的变化。其实,随着时代变迁量变进程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难以逆转的变化,美国有识之士不得不思考:美国怎么办?顺应时代潮流,还是继续逆潮流而动?以笔者之见,美国目前正处于十字路口,或曰:正处在痛苦的“量变过程中”。人们期盼美国领导人头脑清醒,面对现实,不要再失去新的战略机遇。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前驻荷兰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