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22日下午在苏州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 合作共赢 共创中欧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刘云山说,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启动15周年之际,以“谋合作、求共赢:推动中欧关系新飞跃”为主题举办本届论坛,将对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奋力前行。经过长期艰辛探索,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走这条道路,中国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超过70%的贡献;正是走这条道路,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在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树立自己的梦想,并创造条件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一,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把握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正确方向。合作共赢理念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灵魂。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国家间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不是“你输我赢”的博弈。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先生曾说过:“相互依赖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我们的成功就是你们的成功,你们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成功。”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洲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努力,把团结、繁荣、强大的欧洲视为对中国和世界的利好;欧洲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把中国的发展看成是欧洲的机遇。你好、我好,大家才会好。我们应超越社会制度差异,摒弃零和思维,积极实践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理念,相互包容、良性竞争,利益共享、权责共担。 第二,做大合作“蛋糕”,夯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欧洲实施“2020战略”的进程中,双方利益契合点增多,深化合作面临着新机遇。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扩大的消费、进口及对欧投资,将给欧洲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商机,为欧洲实现增长和就业创造重要条件。欧盟的先进发展理念、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也将为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要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科研和创新合作,深化能源和环保领域合作,推进中欧城镇化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把城镇化、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打造成为中欧合作的新亮点。 第三,加强人文交流,构筑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精神纽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中欧关系的加强,不仅需要经贸利益作为物质基础,而且需要人民的理解和互信作为精神保障。有了文明的对话,才会有心灵的交流。由交流而理解,由理解而包容,由包容而互信,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意识才能不断增强。我们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双方社会各界的交流,加强文化领域的合作,用民间交流厚植中欧友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用文化交流架起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第四,妥善管控分歧摩擦,切实维护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局。中国和欧洲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实属正常;随着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和相互交往增多,产生一些竞争和摩擦也在所难免。我们应坚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善于“换位思考”,懂得“将心比心”,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照顾对方合理关切,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维护中欧合作共赢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