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俄罗斯 > 正文
刘古昌解读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
发表时间:2013-03-20 14:30 来源:国际网
习近平主席将于本月22日——24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习主席就任国家元首后的首次出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国际社会广泛瞩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前驻俄罗斯大使、外交部前副部长刘古昌先生接受了国际网专访,对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开局作了深入解读,他表示习主席在外交上的特点已经显现,可总结为在“捍卫国家利益上,立场更加坚决;主持国际正义上,主张更加鲜明;发挥大国作用上,态度更加积极。”以下是采访主要内容。

一、此访将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中俄互为最重要战略伙伴
  中国最高领导人就职后首访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胡锦涛2003年就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出访就定在俄罗斯。普京再次获选总统后,首访选择中国。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时首访也定在中国。这表明中俄关系对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
  习主席首访选择俄罗斯,是新形势下中俄关系一次特别重大的事件,是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决策。这表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这无疑会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巨大的推动力,也会向世界传递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中俄互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
  在世界力量“东升西降”速度逐渐加快的今天,西方势力维护既得利益,希望优势地位得以延长;而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渴望争取与实力相匹配的权利,这种斗争非常激烈。而在这一世界格局转换过程中,乱象丛生,各种复杂问题层出不穷。中俄加强务实合作,同舟共济应对各种局面,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际形势健康发展。
  其中,包括中俄在内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50%。所以,金砖国家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正不断上升。
   
    二、此访将全面加强中俄各领域合作,把中俄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此次访问,中俄双方会就各种问题推心置腹、没有保留地交换意见。访问的内容非常丰富,相信有三点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次访问将充分体现中俄关系的战略性和高水平。中俄关系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建立起成熟稳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件关系,双方互为最重要的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当前,中俄两国的发展振兴都处在关键阶段,世界和平与稳定面临各种新挑战,双方都希望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次,两国领导人将从战略高度,以互信精神全力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将良好的政治关系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促进两国发展,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好处。对于当前棘手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双方也一定会深入探讨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世界更好地发展。
  其次,中俄将深入讨论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项目的合作上,取得重要成果。比如,在能源、重型直升机、远程宽体客机等大项目方面达成共识,也会签署若干文件。此前,通过中俄原油管道,俄方已成功向中国每年输送1500万吨的原油。双方已就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达成共识,访问期间,双方可能就此签署协议。天然气合作目前仍在谈判,已经取得重大共识,即先建设380亿立方米的东线管道。同时,中国向俄方购买液化气。至于细节问题还在进一步商谈。相信通过此访,无论协议能否签署,天然气的合作都会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双方在贸易、投资、地区合作、人文合作、军事合作等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双方会对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包括朝鲜半岛和叙利亚问题等深入、坦诚地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半岛局势是两位元首会谈绕不开的问题,肯定会进行深入探讨。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半岛局势很容易失控,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形势非常危险。美日韩一直采取打压政策,但是越打压,朝鲜越反弹,战争危险明显上升。中国反对美日韩一味给朝鲜施压,也不赞成朝鲜采取过激的行为导致局面不可收拾。但如何应对,需要中俄领导人展示政治智慧,相信两国元首会寻找新思路和新办法,缓和紧张局势,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在联合国等多边舞台上,中俄呈现出共同发声的态势,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表决时出现3:2,一般为美英法共同发声,中俄共同发声。这表明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中俄对许多国际、地区问题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看法和主张。
   
    三、发展中俄关系将坚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既定方针
  中俄关系的发展主要是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量,以及对全世界负责的权衡。在当今国际环境中,中俄处于相似的战略处境,国家发展的目标相似,关切也相吻合,所以立场相近。在处理一些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时,中俄也有一种意识,即通过共同应对,可以进一步加强彼此合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要结盟,要针对第三方。中俄双方都没有这样的政策和意图,中俄也不处于要求中俄结盟的国际形势之下。
  有人主张根据新的形势调整中国外交战略方针,放弃不结盟的政策,尤其在西方国家纷纷结盟之时,中国不结盟显得孤立。这种主张是片面的,很难得到认同。首先,如果中国放弃不结盟转而实行结盟政策,那么中国要和哪些国家结盟?对方是否愿意和中国结盟?结盟后做什么?对付谁?这些都是很不现实的问题。结盟本身是一种对抗思维,肯定是团结起来对付谁,最终走向对抗。第二,当今绝大数国家都从国家安全和自身发展考虑,确定外交方针、政策。他们并不愿意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希望各个大国保持正常、良好的国家关系,他们也可以通过与各大国的合作获取利益,促进本国发展。同时,中俄也希望看到对方能够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它国家正常地发展国家关系,开展平等合作。所以,不结盟政策仍然符合中国的现实和国家利益,也符合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
  因此中俄不会结盟,但毫无疑问,两国会更加密切地加强合作,共同维护自身利益,共同促进国际力量的平衡、稳定,维护世界和平。
   
    四、中俄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友谊将为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提供“正能量”
  通过这次访问,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加深厚、密切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友谊有利于中俄关系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重返克林姆林宫的普京任期六年,且普京连任总统的可能性很大,这将是十二年;对于中方而言,相信习近平主席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下连任国家主席,这就是十年。
  当然,国与国的关系根本在于国家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维护自身利益,照顾彼此关切,国家领导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两位最高领导人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对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郭崇立)

 


           
                                                 

责任编辑: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