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正文
美国中东战略的得与失
刘宝莱
发表时间:2012-12-25 14:21 来源:国际网
美国一直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甚至左右中东局势朝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发展,拉拢阿盟进入美国计划的政治轨道,借助自己的影响和实力推动阿拉伯国家一起打压叙利亚和伊朗,同时极力遏制以色列不要乱动。但随着美国软实力的下降和伊斯兰势力崛起,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也在下降。伊朗的影响越来越大和中东此起彼伏的反美抗议,都说明美国的中东政策并不尽如其意。

2012年,美国的中东战略得大于失。但从长远来看,则失大于得。就得而言,主要有:

一、将阿拉伯转型四国纳入美国政治轨道。美国促成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四国政权更迭后,便推动四国走“美式民主”之路,将其引入美主导下的政治轨道。2012年6月,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尔西当选总统,奥巴马总统立即致电祝贺。8月12日,穆尔西对军队高层“大洗牌”,宣布撤换国防部长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对此,美方十分重视,呼吁埃政府与军方加强合作。9月14日,为抗议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影片,埃及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美抗议活动,埃及政府当即采取保安措施,保护美驻埃使馆人员的安全。对此,奥巴马致函穆尔西表示感谢,并期待与穆尔西一道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1月23日,因穆尔西颁布新宪法声明,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总统扩权示威游行,人群高喊“穆尔西下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随即与埃及外长阿鲁姆通话,强调美国希望埃及的政治危机能以民主方式解决。

二、力保沙特等海合会六国君主制政权。美国着力加大对海合会六国的安保力度,主要采取如下举措:

1、打造美驻中东快速反应部队,以填补美从伊拉克撤军后本地区出现的“真空”,防止伊朗染指。

2、推动六国适度政治改革,以缓解社会矛盾。

3、对于民众游行示威,美不予置理。这充分反映出美国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至上”国家。

4、积极出售军火,促其自保。美向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阿曼等海湾国家出售大量美式武器,“军火交易达到创记录水平”,主要出售昂贵的战斗机和复杂的导弹防御系统。

5、拟以军事联盟取代海合会。该联盟建立后,海湾国家将建设一支36万人的军队。显然,该设想有着美国因素,符合美国的利益。

三、运用巧实力打压叙利亚、伊朗,渐显成效。美国对叙利亚高调“倒巴沙尔”,但谨慎从事。迄今,美对叙行动仍迈小步,有别于对埃、利、也之模式,欲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力避深陷叙泥潭不能自拔。通过制裁叙利亚政府和支持叙反对派,美已使叙执政当局处境艰难。对伊朗,美国坚持以压促变,对伊拉紧“绳索”,逼其就范:在经济上,通过安理会制裁决议名正言顺地加大对伊制裁,“西方的严酷制裁正在重创伊经济”;在军事上,美横行海湾,多次出动航母,同伊舰对峙;在舆论上,予以全面攻击,全盘否认,使之妖魔化;外交上,全面施压,千方百计以最大限度孤立伊朗。面对重重压力和经济制裁,伊方主动提出恢复6方会谈。虽迄今无实质性进展,但有助于缓解美伊的紧张关系。年内美对伊动武的可能性不大。

四、遏制以色列使之不要乱动。 美国一向视以色列为其在中东的“天然盟友”,但在涉及美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美不但能够向以施压,而且能迫其望而却步。比如,以色列认为应立即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要美制定打伊“红线”,甚至借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向奥巴马施压,声称要军事打击伊核电站。为卡住以色列不要乱动,美政府对以软硬兼施,一面与之磋商,听取意见;一面明确表示不同意对伊核计划划“红线”,反对以对伊动武,并采取了相应的遏制措施。

五、仍掌控地区安全、石油能源及运输通道。美对该地区奉行“乱而可控,稳而有序”政策,并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地区国家,特别是对军、警、特体系的影响力度,以防为美添乱。眼下美国仍控制着地区的石油能源和运输通道的安全。利比亚政权更迭后,美从利分得了最大的一块石油蛋糕,引起了法、英等北约国家的不满。

美国中东战略存在结构性的致命弱点,致使美失利连连,其中主要有:

1、软实力下降,丧失地区民心。据美国佐格比公司的民调显示,78%的阿拉伯人讨厌美国,80%认为美国和以色列是阿拉伯最大的安全威胁。9月,对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影片表示愤慨的利比亚班加西示威者袭击了美驻班加西领事馆,致使美国驻利大使史蒂文斯等4名美国人遇难。对于大使遇难,希拉里国务卿曾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拯救的城市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道理很简单,正如美国学者讲的那样,“正是西方干涉利比亚内政,才使得最近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成为可能”。

2、伊斯兰势力崛起。随着政治风暴席卷地区各国,伊斯兰势力,尤其被美定为恐怖组织的穆兄会日显活跃,借“美式民主”进程,以政党面目出现,参与角逐,势力大增,已成气候。他们先后在突尼斯、埃及、摩洛哥、科威特、利比亚、也门等国赢得了政权或在议会得势,从而改变中东政治版图。他们反对“美式民主”,坚持伊斯兰民主;反对美国主导国际事务,坚持独立、不结盟。9月13日,法国《费加罗报》网站载文称:“美国和日益咄咄逼人的中东伊斯兰势力之间的鸿沟显然在不断扩大……华盛顿正面临着伊斯兰主义行动明显崛起和对曾经视为盟友的国家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的局面。”

3、伊朗势力坐大。一年来,面对美威胁,伊朗扩军备战,发展军工企业,国防实力大增。伊举行了多次军演。面对经济制裁,伊对内多管齐下,推行一系列维稳措施,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等非法行为。对外,伊朗政府发动外交攻势,广泛交友,并借在德黑兰召开不结盟国家峰会之良机,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国家孤立伊朗的图谋。

4、 阿拉伯转型四国同美拉开距离。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国新政权吸取旧政权的教训,纷纷调整对外政策,由过去亲美调整为相对独立、平衡、不结盟。穆尔西执政后,首先访问了沙特、中国,而非美国。9月12日,奥巴马总统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埃及“已经不再是美国的盟友”,但“也不是敌人”。穆尔西暗示,埃及不会对西方国家持敌对态度,但也不会像穆巴拉克那样唯命是从。

5、美国在伊拉克的“样板效应”消失。华盛顿利用9年时间,在伊拉克推行西方民主。为了打造中东地区的民主样板,美国耗资上万亿美元,伤亡约4万人。但2011年底,美军撤离伊拉克后,美式样板也就空壳化了。伊上层、教派族群、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争斗激烈,恐怖爆炸、重大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动荡不已。另外,伊政府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同美国唱反调。这令美国人十分痛心疾首。人们不禁要问,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美国人的“普世价值观”不灵了。他们只能自食其果。

6、反恐乏力,越反越恐。美将反恐转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南也门,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基地”组织,特别是南也门的阿拉伯半岛支部,更为活跃。他们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范围,致使恐怖活动泛滥,防不胜防。美国使用无人机打击恐怖组织,伤及众多无辜,引起了当地人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另外,伊拉克恐怖活动频仍,恶性爆炸事件不断,社会治安严重恶化。

(作者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前驻阿联酋、约旦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   

责任编辑:上官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