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俞邃:2022年中俄关系新气象
发表时间:2022-12-30 14:07 来源:国际网
2022年中俄关系在纷乱的世界局势中呈现新气象:以制定纲领性文件方式促进共同发展与全球治理;以线下和线上双边和多边会晤方式增强政治互信;以能源合作为重点推动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以联合军演方式彰显军事领域紧密合作;以政府领导人会议方式总结人文领域合作成果。2022年俄罗斯受到美国西方的严厉制裁,中国受到美国及其追随者多方面的打压,中俄之间的合作非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12月21日在会见来访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时说:“过去10年,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健康稳定高水平发展。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双方基于各自国情作出的长远战略选择。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把新时代中俄关系不断推向前进,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2年中俄关系在纷乱的世界局势中保持稳定发展,其新气象引人注目。

  一、以制定纲领性文件方式促进共同发展与全球治理

  2022年2月4日,普京总统出席冬奥会并访华,习近平主席与他共同筹划全球治理方略,签署了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这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针对世界局势,声明指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大变局,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国际及地区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全球性威胁挑战日益上升。国际上少数势力继续顽固奉行单边主义,诉诸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损害他国正当权益,制造矛盾、分歧和对抗,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针对面临任务,声明呼吁各国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捍卫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及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联合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发挥核心协调作用的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实现世界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针对合作方式,声明强调双方将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深化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各领域务实合作。双方愿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并行不悖、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组织发展及双多边经济一体化进程。双方呼吁国际社会将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采取务实行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针对霸权主义,俄方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中俄反对外部势力破坏两国共同周边地区安全和稳定,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反对“颜色革命”,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反对国际关系退回大国对抗、弱肉强食的时代,反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等等。

  二、以线下和线上双边和多边会晤方式增强政治互信

  中俄领导人频繁会晤,不断增强政治互信,这是两国关系稳定性的保障。

  2月4日,习近平与前来北京出席冬奥会的普京总统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面对深刻复杂演变的国际形势,中俄矢志不渝深化背靠背战略协作,肩并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是对中俄两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抉择,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动摇。普京表示,俄中关系是21世纪国际关系的典范,俄方愿同中方坚定相互支持彼此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俄方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能源、科技、金融、交通等各领域合作,共同办好俄中体育交流年活动。

  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这是一次融合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多边会晤。五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维护公平正义,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9月15日,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22次会议期间,同普京举行双边会见。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保持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沟通。两国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体育交流年活动有序展开,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更加热络,在国际舞台上密切协调,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普京表示,莫斯科和北京的外交政策联手在确保全球和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9月15日当天,习近平主席还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确认中俄蒙三方合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

  12月21日,习近平会见应中国共产党邀请访华的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统一俄罗斯党长期开展机制化交往,成为巩固中俄政治互信、推进两国互利合作、展现两国战略协作的独特渠道和平台,为新时代中俄关系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10年,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健康稳定高水平发展。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双方基于各自国情作出的长远战略选择。梅德韦杰夫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更大发展不仅造福14亿中国人民,对整个世界也意义重大。统一俄罗斯党愿同中国共产党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积极推进两国经贸、能源、农业等领域合作,共同抵制外部施加的各种压力和不公正措施,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更大发展。

  中俄双方其他领导人也有相关重要活动。12月5日,李克强总理以视频方式在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七次定期会晤。两国总理积极评价双方各委员会一年来高效务实的工作,并对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做出规划。9月7日,访俄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普京总统,他强调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和亲自推动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普京说,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俄方对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成果感到满意。栗战书还与俄议会领导人沃洛金、马特维延科分别会谈,意在加强中俄立法机构的合作。

  三、以能源合作为重点推动经贸关系发展

  据中国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11月,中俄贸易额达到17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中国对俄出口673.3亿美元,增长13.4 %;中国自俄进口1050.7亿美元,增长47.5%。中国连续12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俄罗斯出口额增长飞速主要源于出口石油、液化气和煤炭等原料。2022年前10个月,中国石油通过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3326万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运行平稳,自管道投产至今年10月底,累计向中国供气突破250亿方。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煤炭5300万吨,约占中国煤炭进口总量的23%。石油和液化气进口量超过往年同期的198%和160%。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2月21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普京总统当日以视频方式出席了开通仪式。从2019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0亿立方米,合同期30年。普京称,该项目的启动运营,为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外国合作伙伴提供了稳定的供应能力。

  另据俄央行和海关署统计,目前人民币在中俄双边贸易结算中占比超过17%,在俄罗斯国际储备中的占比超过12%,本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逐步增强。

  在12月5日中俄进行的第27次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时,米舒斯京总理还曾表示,要建立多个行业的新体系,让中国企业参与。俄政府向中国资本放开矿产、基建、农业、加工业、信息产业、汽车、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

  尽管中俄经贸合作面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以及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巨大干扰,中俄政府和企业采取了措施积极加以应对并取得成效。

  四、以联合军演方式彰显军事领域紧密合作

  2022年主要举办了两次彰显两国军事合作深度的联合军演。

  9月1日至7日,俄方在俄远东地区举行“东方-2022”军事演习,中国首次出动陆海空三军部队全程参与4年一次的例行军事演习。演习期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在日本海北部和中部的远东海域开展协同行动,目的是协助滨海边疆区的地面部队,保卫海上运输线和海上经济活动区。俄方特别强调,“东方-2022”演习是一次防御性军演,不针对特定国家和军事集团。中国国防部宣布,中国就是要增强与俄罗斯军队拒止侵略的联合作战能力。

  12月21日至27日,中俄海军在舟山至台州以东海域举行“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这是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军事合作计划做出的正常安排。消息称,此次联合军演计划对空中目标进行导弹和火炮联合射击,对海面目标进行火炮射击,并展开实际使用武器的联合反潜演练。俄海军派出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护卫舰、20380型“俄联邦英雄阿尔达尔·齐登扎波夫”号和“完美”号护卫舰参加此次演习。中方派出两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一艘多功能补给舰和一艘常规潜艇。除舰艇外,两国的飞机和直升机也将参与演习。这次参加军演体现出中俄之间很高的战略互信和透明度,并随着演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增强。

  五、通过政府领导人会议总结人文领域合作成果

  11月22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的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是一次总结性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与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共同出席。双方充分肯定过去五年中俄人文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先后举办了以地方合作、科技创新、体育交流为主题的三个国家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近2000项,双方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增加到116个,建成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80个,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双方高度评价日益深入的人文合作对中俄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共同表示要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推动中俄人文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孙春兰指出,人文交流在中俄关系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持久性的作用。戈利科娃表示,愿同中方携手打造双边人文交流的典范,不断巩固两国关系社会民意基础。她还说,俄罗斯政府2022-2023学年为中国公民提供940个赴俄高校学习的名额,2023-2024学年名额预计将增加至1000个。她称赞两国一直在不断交流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经验,尤其是在新冠肺炎领域。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中俄之间关于信息化与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协议、中国北斗系统与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时间互操作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国科技合作正有力推进。中俄两家联播进行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2022年俄罗斯受到美国西方的严厉制裁,中国受到美国及其追随者多方面的打压,中俄之间的合作非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稳定发展。中俄关系彰显了“结伴不结盟”政策的强大生命力,切实体现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为当今世界国家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树立了榜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强大因素。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国际网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