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胡继平:东北亚合作:形势及挑战
发表时间:2022-07-19 20:12 来源:国际网
当前,东北亚面临中美竞争、俄乌冲突、有关国家经济政策安全化等新形势,国家间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也遇到新的挑战。鉴于中韩日三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分量、有影响的国家,若中韩日自贸区能够谈判成功,将对进一步稳定地区经济发挥重要作用。但中韩日在携手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政治安全关系不稳定带来的干扰和损害。今年恰逢中韩建交3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韩日关系也面临改善转圜的难题,东北亚国家应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把牢合作大方向,携手应对新的不稳定挑战,实现地区繁荣稳定。

编者按

近日,现代院副院长胡继平应邀参加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韩国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韩国青年国会议员与中方专家学者视频交流会”,并就地区形势做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主要内容。

当前,东北亚面临中美竞争、俄乌冲突、有关国家经济政策安全化等新形势,国家间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也遇到新的挑战。

毫无疑问,俄乌冲突是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出现的最大变化,它虽然发生在欧洲,但也给东北亚地区带来巨大冲击。

俄乌冲突是不幸的,但也必要对此进行一些反思。西方国家都在指责俄罗斯,不愿承认北约东扩与冲突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实际上这点很难否认。刚刚去世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也承认这点。他说,从俄罗斯角度看,它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而且,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没有被预见到,基辛格、乔治·凯南等美国的战略分析家都曾经发出过警告,但并没有能阻止不幸的发生。这说明冲突的发生不完全是意外。

如果从深层分析,部分原因来自于美国的战略傲慢。美国由于在冷战中获胜而产生傲慢心理,认为不再需要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所以它似乎并不担心冲突。因此,北约东扩引发冲突可以说不是阴谋,而是可能性已经被预知的“阳谋”。冲突的结果,除了最大的不幸者乌克兰外,俄罗斯、欧洲两败俱伤。俄罗斯不可避免地将被削弱,这可能正是美国的目标;欧洲在能源和战略上将不得不更加依赖美国,而它所谓的“战略自主”只能胎死腹中。美国则成为战略上的“胜利者”,当然也付出了代价。

美国这种冷战结束后的战略傲慢,在东亚也有体现。在欧洲,华约被解散后,北约继续存在并进一步扩张;在东亚的朝鲜半岛,冷战结束时,俄罗斯、中国与韩国建交,但美国、日本没有与朝鲜建交,使朝鲜半岛出现战略失衡。而且这种明显失衡并没有得到重视,美国不认为它是问题。

现在回顾的话,朝鲜半岛核问题过去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解决,可惜机会被浪费了。这其中固然有朝鲜方面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认为它并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等待朝鲜自己崩溃或者在压力下屈服。这就是所谓“战略忍耐”的本质。“战略忍耐”是奥巴马“发明”的,被特朗普、拜登继承发展到了2.0版、3.0版,其结果是朝鲜的核导能力得到提升,也使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

在俄乌冲突后,北约的“全球化”进程加快,表现出积极介入亚洲安全事务的意愿。韩国、日本领导人参加北约峰会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只有美国和北约积极,日本、韩国也是主动一方,尤其是日本。

日本将俄乌冲突看作调整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契机。日本对俄罗斯的制裁几乎与北约国家一致。过去对自身侵略历史闪烁其辞的日本,很快将俄罗斯定位为“侵略者”,使得“侵略”一词在日本突然派上了用场。自民党今年4月公布关于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文件的建议,其中说得非常明白:日本的目的就是换取北约将来介入亚洲安全。日本的目的是将自己牢牢地和美欧捆绑在一起,而将中国、俄罗斯、朝鲜视为安全威胁甚至对手。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东北亚国家出现新的阵营化趋势。

但是,这种分裂是会让地区变得更加安全还是不安全呢?日本在二战后的70多年里,仍然没有解决与邻国的历史和解问题,与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这四个最重要邻国的关系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困扰。这里面除日本自己需要反思其外交外,美国因素的消极作用也需要关注。现在,在大家努力医治近代侵略和殖民统治带来的创伤的时候,新的分裂可能再次出现。

目前,美国明确中国是其最大竞争对手,中美战略竞争成为国际格局的主基调。竞争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它应该是规则之下的良性竞争,否则可能带来全球性灾难。美国为了维护自身优势和霸权,不惜破坏自己主导制定的规则,政策更偏进攻性,忽视了战略平衡,同样体现了其战略傲慢。

在经济领域,亚洲国家的合作也遇到挑战。

美国特朗普政府出于一己之私的野蛮关税政策,破坏了WTO构建的自由贸易秩序。美国还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打击外国企业以保护自身技术优势,破坏了各国之间技术的交流与共享。5G应用的推广受阻是其中一个例子。美国傲慢地认为,由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哪怕只是一、两项,也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拉拢一些国家“重建”供应链,实质是搞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化和阵营化,人为切断投资贸易的自由化。2021年G7峰会提出的所谓B3W,即“重建美好世界”,还有美国发起的“印太经济框架”,带有明显的排他性和政治色彩。这种“逆全球化”的做法,会干扰亚洲已有的RCEP等合作框架,增加企业成本、降低经济效率,使供应链更加脆弱,而不是美国所标榜的“更具韧性”。这些做法也会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恶化亚洲的地缘政治形势,推高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风险。

在经济安全领域,日本、韩国不同程度地跟随美国。日本自称站在美中对抗“最前线”,要“与有志国家加强合作”,并将经济安保上升为国家法律;韩国与美国建立定期的部长级供应链和商业对话,讨论关键产品的供应链弹性。美国通过“产业链去中国化”“经济合作同盟化”等操作,正在将东亚从“开放共赢”拉回到“以邻为壑”,从而破坏东亚经济圈的“价值纽带”,损害该地区的全球竞争力。对此,日本经济界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在经济安全相关法律的制定过程中,有企业界人士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一些韩国经济界领袖也表示了类似担忧。

俄乌冲突已经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冲突对供应链造成了破坏,例如粮食出口受阻,导致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同时能源供应也受到严重影响,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推升各国的通货膨胀,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在刚刚结束不久的G7峰会上,成员国都指责俄罗斯造成了粮食价格上涨,但是西方对俄制裁显然也是能源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的原因,如果不承认这点就是不诚实的。冲突和制裁使世界经济更加混乱。

东北亚的中韩日三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分量、有影响的国家。三国2021年的GDP总量约24.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3万亿美元,而且今后差距可能更大。三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21年中日贸易3714亿美元,中韩贸易3624亿美元,韩日贸易约848亿美元,三国间的贸易总规模达到8186亿美元。中国长期是韩日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对华贸易2021年占韩国外贸的28.8%、日本外贸的22.9%。可以说三国经济关系非常密切,在稳定地区经济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生效的RCEP进一步深化了包括中韩日在内的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关系,有助于三国发挥各自优势和产业互补性,提升域内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水平。如果中韩日自贸区能够谈判成功,将对进一步稳定地区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但中韩日在携手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政治安全关系不稳定带来的干扰和损害。

目前,由于美国战略的影响,中日关系出现较大挑战。而且,日本在日美联手遏华的过程中并不完全是被动追随,而是主动拉美国加大对亚洲的介入,甚至积极鼓吹、组织反华联盟。这会严重破坏中日之间的战略信任,对未来中日关系带来巨大影响,甚至不排除将中日推向战争边缘的可能。日韩、中韩关系也不太乐观。日韩关系曾经在美国压力下得到改善,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双边关系中的现实障碍和脆弱性依然存在。中韩关系在韩国新政府上台后,也有重新磨合的问题。

现在中韩日之间的政治关系、战略信任并不理想,说明经济关系在国家关系中的压舱石作用仍然有限。客观而言,国家间真正的“政冷经热”并不存在,安全信赖的下降、政治关系的恶化,势必影响到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东北亚也不会例外,如果政治裂痕加深,经济合作受影响恐怕难以避免,甚至会让地区变得更加动荡。事实上,近年三国领导人会议时常中断、三国自贸区谈判停滞,也与政治关系恶化有关。现在面对新的挑战,地区国家到了认真思考今后国家关系和合作前景的时候了。

回顾过去,1999年中韩日领导人启动三边对话合作,背景之一就是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认为通过深化合作才能更好地稳定地区经济、实现共赢。今年恰逢中韩建交3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韩日关系也面临改善转圜的难题,东北亚国家应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把牢合作大方向,携手应对新的不稳定挑战,实现地区的繁荣稳定。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